阻尼系统和线性致动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59873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8: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线性致动器的阻尼系统(10)以及一种线性致动器。在此设有第一组件(20),其包括第一轴向止挡面(20a)和第二轴向止挡面(20b)。按照本发明专利技术还设有弹性的弹簧构造(30),其在初始位置中在预定的预张紧力的作用下沿轴向止挡在第一和第二止挡面(20a、20b)上。此外设有第二组件(40),其相对于第一组件(20)轴向可移动地支承,并设置为在相对于第一组件(20)轴向运动的情况下将弹簧构造(30)从第一止挡面(20a)或从第二止挡面(20b)抬离。第一止挡面(20a)或从第二止挡面(20b)抬离。第一止挡面(20a)或从第二止挡面(20b)抬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阻尼系统和线性致动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线性致动器的阻尼系统以及一种线性致动器。

技术介绍

[0002]线性致动器,通过其可以将驱动装置的旋转运动转换为平移运动,经常被用来移动机器元件或设备部件。在这种情况下,作用在线性致动器上的力在某些情况下会导致出现负载峰值,从而损坏线性致动器。特别是,振动或冲击会长期影响线性致动器的机制,缩短其使用寿命。因此,阻尼系统已经被开发出来,其可以缓冲作用力,从而减少线性致动器上的负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进一步改善线性致动器中的力的缓冲,特别是提供可靠的减少作用在线性致动器上的力,而不损害致动器的控制操作。
[0004]根据独立权利要求,该任务通过一种用于线性致动器阻尼系统以及一种线性致动器得到解决。
[0005]优选实施方案是从属权利要求和以下描述的主题。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用于线性致动器的阻尼系统具有第一组件,其包括第一轴向止挡面和第二轴向止挡面。按照本专利技术设有弹性的弹簧构造,其在初始位置中在预定的预张紧力的作用下、特别是同时地沿轴向止挡在第一和第二止挡面上。此外设有第二组件,其相对于第一组件轴向可移动地支承,并设置为在相对于第一组件轴向运动的情况下将弹簧构造从第一止挡面或从第二止挡面抬离。
[0007]本专利技术意义上的组件优选地包括至少一个构件。优选地,组件是由多个构件形成的。在致动器的正常操作中,各构件得当地相对于彼此固定,例如彼此刚性连接,并且最多可以通过使用工具(例如通过拧入螺纹和/或类似的方式)相对移动。然而,也可以射线,组件只包括单一的构件。
[0008]本专利技术意义上的抬离优选地理解为中断或取消接触。换言之,当一部件从另一部件上抬离时,该部件与该另一部件间隔开,从而在部件之间产生缝隙。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意义上,轴向止挡面优选地是表面法线平行于纵轴线和/或运动方向的表面,可以止挡在部件上、特别是止挡在弹簧构造上。这样的轴向止挡面例如可以由径向台阶或径向凸起形成,其伸入在弹簧构造的弹簧行程中。
[0010]本专利技术的方面是基于对用于线性致动器的阻尼系统中的弹性的弹簧构造加载预定的预张紧力的手段。优选地,为此设有包括第一止挡面和第二止挡面的第一组件,在初始位置中,例如在线性致动器的正常运行期间,弹簧构造支撑在第一止挡面和第二止挡面上。为此,弹簧构造例如可以如下布置,即在初始位置中,其被加载以预张紧力,并与第一和第二止挡面接触。得当地设有相对于第一组件可轴向移动地支承的第二组件,以至少分区段地操控弹簧构造,操控例如为压缩。阻尼系统在这种情况下有利地以下述方式配置,即只有
当预定的预张紧力被克服时,第一组件相对于第二组件的运动才有可能。
[0011]预定的预张紧力得当地以下述方式设置,即只有在超过线性致动器的额定力、例如所允许的最大力时,弹簧构造才能被第二组件压缩,并且由此可从第一或第二止挡面抬离。弹簧构造例如可以被第二组件压缩,其方式是当外力作用于第一组件或第二组件时,弹簧构造的轴向端部与第一止挡面或第二止挡面失去接触。
[0012]通过预张紧的弹簧构造,可以防止阻尼系统的不必要的并且可能造成损害的振荡。因此,线性致动器的灵敏部件,如支撑轴承、滚珠丝杠、滚珠螺母和/或类似部件能够得到保护,免受过强的冲击或撞击。然而与此同时也可以在正常运行中,即优选地直至额定力,保持线性致动器的刚性。因此,尽管整合了来自线性致动器的阻尼,但机器元件或设备部件等可以被精确放置。
[0013]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阻尼系统、特别是第一组件和/或弹簧构造和/或第二组件,以下述方式构造,即在第二组件相对于第一组件沿第一方向的轴向运动的情况下,第二组件将弹簧构造抬离第一止挡面,并在第二组件相对于第一组件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的轴向运动的情况下,第二组件将弹簧构造抬离第二止挡面。例如,第一组件和/或弹簧构造和/或第二组件可以下述方式相对于彼此布置,以便根据运动方向,弹簧构造被抬离第一或第二止挡面。
[0014]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组件具有第三轴向止挡面和第四轴向止挡面。适宜的是,弹簧构造在初始位置中、在预定的预张紧力的作用下,沿轴向止挡在第三止挡面和第四止挡面处。第二组件优选地以下述方式构造,即第三或第四止挡面使弹簧构造从第一或第二止挡面抬离,在这种情况下例如能实现弹簧构造的至少分区段的压缩。借助于第三和第四个轴向止挡面,可以实现弹簧构造的可靠操控。
[0015]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初始位置中,第一止挡面与第三止挡面径向对齐,第二止挡面与第四止挡面径向对齐。特别地,第一和第三止挡面以及第二和第四止挡面在初始位置中可以各自限定止挡平面。因此,弹簧构造可以支撑在四个止挡面上。因此,可以实现所有止动面的均匀负载。
[0016]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组件具有第五止挡面和第六止挡面。适宜的是,弹簧构造至少以预定的预张紧力支撑在第五和第六止挡面上。第二组件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以下述方式构造和/或布置,即弹簧构造与第五和第六止挡面之间的接触不会由于第二组件的运动而中断。更确切地说,第二组件可以被构造和/或布置为使得弹簧构造至少分区段地相对于第五和第六止挡面进行压缩。由此,第五和第六止挡面可用于调整预定的弹簧力。第五和第六止挡面的设置也使阻尼系统的设计更加紧凑。
[0017]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弹簧构造在负载位置中,例如在力作用在第一或第二组件上的情况下,与第一或第二止挡面间隔开。
[0018]弹簧构造、特别是弹簧构造的轴向端部与第一或第二止挡面之间的距离借助于第二组件进行调整,该距离得当地对应于弹簧构造的弹簧行程。因此,弹簧构造可以可靠地吸收作用在阻尼系统上的负载,例如超过线性致动器的额定力。
[0019]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弹簧构造具有至少一个、特别是刚性的支撑机构和至少一个弹性的弹簧机构。
[0020]弹性的弹簧机构至少在预定的预张紧力的作用下得当地支撑在至少一个支撑机
构上。在这种情况下,至少一个支撑机构优选地设置为、特别是相应地布置为止挡在第一或第二止挡面上。由此,可以实现弹簧机构的可靠的轴向固定。利用平坦的表面,至少一个支撑机构可以确保在止挡面上的明确限定的止挡,从而确保良好的力传递,而没有力峰值。
[0021]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弹簧构造具有至少一个构造为碟形弹簧组件的弹簧机构。弹簧构造例如可以具有四个碟形弹簧,分层为两个组件。优选地,弹簧构造具有至少两个、优选四个这样的组件,它们又可以组合成一个或两个碟形弹簧组。借助于这种碟形弹簧组件,即使弹簧构造的结构很紧凑,也可以设置高的预张紧力。
[0022]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止挡面和第二止挡面是互相对置地布置的,也就是相互面对。适宜的是,弹簧构造布置在第一止挡面和第二止挡面之间。优选地,第三和第四止挡面也是互相对置布置的,其中,弹簧构造布置在第三和第四止挡面之间。由此,使得弹簧构造在轴向上尤其紧凑。因此,例如可以在推力管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线性致动器的阻尼系统(10),所述阻尼系统具有第一组件(20),所述第一组件包括第一轴向止挡面(20a)和第二轴向止挡面(20b),其特征在于

弹性的弹簧构造(30),所述弹簧构造在初始位置中在预定的预张紧力的作用下沿轴向止挡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止挡面(20a、20b)上,并且

第二组件(40),所述第二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组件(20)轴向可移动地支承,并设置为在相对于所述第一组件(20)轴向运动的情况下将所述弹簧构造(30)从所述第一止挡面(20a)或从所述第二止挡面(20b)抬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系统(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组件(40)具有第三轴向止挡面(40a)和第四轴向止挡面(40b),其中,所述弹簧构造(30)在所述初始位置中、在预定的预张紧力的作用下沿轴向止挡在所述第三止挡面(40a)和所述第四止挡面(40b)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尼系统(1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初始位置中,所述第一止挡面(20a)与所述第三止挡面(40a)沿径向对齐,并且所述第二止挡面(20b)与所述第四止挡面(40b)沿径向对齐。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阻尼系统(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件(20)具有第五止挡面(20c)和第六止挡面(20d),所述弹簧构造(30)至少以所述预定的预张紧力支撑在其上。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阻尼系统(10),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构造(30)在负载位置中与所述第一或第二止挡面(20a、20b)间隔开。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阻尼系统(10),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构造(30)具有至少一个支撑机构(32)和至少一个弹性的弹簧机构(31;31a、31b),所述弹簧机构至少在所述预定的预张紧力的作用下支撑在所述至少一个支撑机构(32)上,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支撑机构(32)被设置为止挡在所述第一或第二止挡面(20a,20b)上。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阻尼系统(10),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构造(30)具有构造为碟形弹簧组件(33)的至少一个弹簧机构(31;31a、31b)。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阻尼系统(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挡面(20a)和所述第二止挡面(20b)相对置地布置,并且所述弹簧构造(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汉斯
申请(专利权)人:伊维莱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