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下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9076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车下管结构,用于一电动自行车增加其结构强度,其包含有:一下管,该下管设为中空管状,且该下管设为一直行部及至少一塑形部,其中该塑形部设于该直行部的其中一端,又该下管的一端设有一第一结合面,而该下管的另一端设有一第二结合面;一补强肋,该补强肋设于该下管的直行部及塑形部,并与该下管形成一腔室,又该补强肋分别延伸至该下管的第一结合面及第二结合面;及一肋隔板,该肋隔板仅设于该下管的直行部,并接设于该补强肋下缘的两侧。该补强肋下缘的两侧。该补强肋下缘的两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车下管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自行车的
,尤其是指增加结构强度的一种电动车下管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一种现有电动自行车的一下管9为增加其内部结构强度,请参阅图8所示,该下管9的内部具有一补强肋91的管体,但该下管9具有该补强肋91的状况,无法对其拉长塑型于两端分别接设于一头管及一马达。
[0003]又该下管9为了接设于该头管及该马达,将具有该补强肋91的下管9切割一部分后从两端分别焊接于该头管及该马达上;或借由加工机将该下管9内部的补强肋91加工切削后,以利于进行拉伸成形作业用以连接该头管及该马达的形状。
[0004]然而,该现有电动自行车上述两种方法皆使用破坏该下管9完整的结构性,且加工步骤多,而在骑乘该现有电动自行车时该下管9与该头管、该马达的连接处为车架整体最脆弱部分,骑乘该现有电动自行车压到石头或路面颠簸造成晃动,容易造成该下管9连接处断裂或损害,轻则该现有电动自行车坏掉,重则导致骑乘者受伤,因此实有需要进行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稳定的电动车下管结构。
[0006]本技术另一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减少下管断裂破损可能性的电动车下管结构。
[0007]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运用如下技术手段:
[0008]一种电动车下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0009]一下管,该下管设为中空管状,且该下管设为一直行部及至少一塑形部,其中该塑形部设于该直行部的其中一端,该下管的一端设有一第一结合面,该下管的另一端设有一第二结合面;
[0010]一补强肋,该补强肋设于该下管的直行部及塑形部,并与该下管形成一腔室,该补强肋分别延伸至该下管的第一结合面及第二结合面;及
[0011]一肋隔板,该肋隔板仅设于该下管的直行部,并接设于该补强肋下缘的两侧。
[0012]所述电动车下管结构,其中:该下管的塑形部结合面至少设有一口槽,以增加结合面积。
[0013]所述电动车下管结构,其中:该下管、该补强肋及该肋隔板为一体成形。
[0014]所述电动车下管结构,其中:该下管的直行部的横截面具有一第一高度及一第一宽度。
[0015]所述电动车下管结构,其中:该下管的塑形部的横截面具有一第二高度及一第二宽度。
[0016]所述电动车下管结构,其中:该下管的第一高度小于该下管的第二高度,该下管的
第一宽度大于该下管的第二宽度。
[0017]所述电动车下管结构,其中:该下管的直行部的腔室及肋隔板组合截面积大于该下管的塑形部的腔室的截面积。
[0018]所述电动车下管结构,其中:该第一结合面接设一头管座,该第二结合面接设一马达座。
[0019]所述电动车下管结构,其中:该补强肋的腔室设有至少一肋条,使该腔室形成至少两个口槽。
[0020]运用上述技术手段,可以达成如下功效:
[0021]1、本技术借由该下管的直行部及塑形部设有该补强肋支撑,即使该下管的塑形部要接设于该头管座或该马达座,也能维持该下管的强度保持结构稳定。
[0022]2、本技术借由将该下管挤压成型,同时形成该下管、该补强肋及该肋隔板为一体成形,加工时只需要将一部份的该肋隔板切削,即可对该下管的塑形部进行作业,其并至少通过一口槽的设置,据以给予下管稳定的结构强度不易断裂。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电动车下管结构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0024]图2是本技术电动车下管结构的剖视图。
[0025]图3是本技术电动车下管结构的立体剖视图。
[0026]图4是图2的X

X视图。
[0027]图5是图2的Y方向视图。
[0028]图6是本技术的补强肋具有二口槽的实施示意图。
[0029]图7是本技术电动车下管结构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0030]图8是现有电动自行车的平面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A

电动车下管结构;B

电动车下管结构;1

下管;11

第一结合面;12

第二结合面;13

马达座;14

孔洞;15

直行部;16

塑形部;2

补强肋;21

腔室;22

肋条;23

口槽;3

肋隔板;H1

第一高度;H2

第二高度;W1

第一宽度;W2

第二宽度;9

下管;91

补强肋。
具体实施方式
[0032]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动车下管结构A,是用于一电动自行车增加其结构强度,其包含有:一下管1、一补强肋2及一肋隔板3;兹将上述构件配合附图说明如后。
[0033]上述该下管1,请参阅图2、图4及图5所示,是该下管1设为一直行部15及至少一塑形部16,其中该塑形部16设于该直行部15的其中一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为设有二塑形部16,分别设于该直行部15的两端,又该下管1设为中空管状,且该下管1的一端设有一第一结合面11,而该下管1的另一端设有一第二结合面12;其中该下管1的直行部15的横截面,设有一第一高度H1及一第一宽度W1,又其中该下管1的塑形部16的横截面,设有一第二高度H2及一第二宽度W2,且该下管1的第一高度H1小于该下管1的第二高度H2,又其中该下管1的第一宽度W1大于该下管1的第二宽度W2。
[0034]上述该补强肋2,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是该补强肋2设为ㄩ字型,且设于该下管1
内部,并与该下管1形成一腔室21,又该补强肋2分别延伸至该下管1的直行部15及塑形部16,而该腔室21有助于加强该下管1的结构强度;请参阅图6所示,另该补强肋2的腔室21可设有至少一肋条22,使该腔室21形成至少二口槽23,进一步增加其结构稳定,亦即该下管1的塑形部16结合面,至少设有一口槽23的腔室21型态,以增加结合面积。
[0035]上述该肋隔板3,请参阅图2至图4所示,是该肋隔板3仅接设于该下管的塑形部16并接设于该补强肋2下缘的两侧。
[0036]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动车下管结构A的较佳解决方案,请参阅图3至图7,其中该下管1、该补强肋2及该肋隔板3经由挤压成形,即该下管1、该补强肋2及该肋隔板3为一体成形,且成形后若有必要对该下管1的塑形部16进行加工,而该肋隔板3固化该下管1整体结构,无法对其拉伸作业使该下管1产生变形,需将该下管1的第一结合面11及该第二结合面12分别接设一头管座及一马达座13,故该下管1的塑形部16的肋隔板3借由加工机削除至欲保留的直行部15,其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车下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下管,该下管设为中空管状,且该下管设为一直行部及至少一塑形部,其中该塑形部设于该直行部的其中一端,该下管的一端设有一第一结合面,该下管的另一端设有一第二结合面;一补强肋,该补强肋设于该下管的直行部及塑形部,并与该下管形成一腔室,该补强肋分别延伸至该下管的第一结合面及第二结合面;及一肋隔板,该肋隔板仅设于该下管的直行部,并接设于该补强肋下缘的两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车下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下管的塑形部结合面至少设有一口槽,以增加结合面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车下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下管、该补强肋及该肋隔板为一体成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车下管结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敏郎
申请(专利权)人:巨驰自行车配件常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