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用的管丝操控机构及管丝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51413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并提供一种介入治疗用的管丝操控机构及管丝控制方法,介入治疗用的管丝操控机构包括装夹座组件、第一球体、第二球体以及驱动组件,装夹座组件包括第一装夹座、第二装夹座和管丝导向座,第一装夹座和第二装夹座上分别设有内侧开口的球体装夹腔,管丝导向座上设有导向通道和连通导向通道以及内侧开口的避让槽,第一球体和第二球体转动地安装在第一装夹座和第二装夹座的球体装夹腔内并且一端从内侧开口延伸至导向通道内。由于第一球体和第二球体与管丝分别只有一个接触位,单接触位可保证第一球体和第二球体对管丝施加的力仅作为管丝动作的驱动力,仅受驱动力的管丝更容易实现精细化操控。受驱动力的管丝更容易实现精细化操控。受驱动力的管丝更容易实现精细化操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介入治疗用的管丝操控机构及管丝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介入治疗用的管丝操控机构及管丝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介入治疗指医生通过器械将导管或导丝介入到人体指定部位来进行定向治疗。如以肝癌介入治疗为例,该过程具体包括将导管插入患者癌变附近的动脉中,然后通过引导机构将导管的导头引导至支配肿瘤的血管处,然后向导管内注射化疗药物,药物会顺着导管流动到配肿瘤的血管附近,从而实现定向打靶治疗。
[0003]其中引导机构将导管的导头引导至支配肿瘤的血管处指的是引导机构能够控制导管进退和扭转,通过控制导管进退和扭转实现导管在人体内移动,而现有技术中大部分引导机构是通过两组互相垂直的夹紧轮组来实现进退和扭转的控制动作,这类引导机构存在一个弊端,当其中一组夹紧轮组给导管提供驱动力时,另一组夹紧轮组会给导管施加额外的摩擦阻力,尤其是当导管需要同时进行进退和旋转动作时,两组夹紧轮组既会产生驱动力,也会产生额外的摩擦阻力,导致导管受力复杂,这种多余的阻力不仅会增加导管精细化控制的难度,有是甚至会导致导管失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的缺陷或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介入治疗用的管丝操控机构及管丝控制方法,旨在解决现有的管丝引导机构在使用时会对管丝产生多余的阻力,导致管丝精细化控制困难。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介入治疗用的管丝操控机构,包括装夹座组件、第一球体、第二球体以及驱动组件,装夹座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装夹座和第二装夹座以及设置在第一装夹座和第二装夹座之间的管丝导向座,第一装夹座和第二装夹座上分别设有内侧开口的球体装夹腔,管丝导向座上设有沿管丝进退方向延伸的导向通道以及连通导向通道以及内侧开口的避让槽,第一球体和第二球体分别可自由转动地安装在第一装夹座和第二装夹座的球体装夹腔内并且一端为伸出内侧开口的伸出端,伸出端延伸至导向通道内并设有用于夹持管丝的装夹位,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一球体和第二球体旋转。
[0006]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装夹座和第二装夹座结构相同并均包括中空设置的内支撑腔壳和外支撑腔壳,内支撑腔壳和外支撑腔壳能够沿内外方向拼合并形成球体装夹腔,内侧开口开设在内支撑腔壳的端面上。
[0007]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外支撑腔壳的端面上设有外侧开口,第一球体和第二球体远离伸出端的一端为伸出外侧开口的驱动端,驱动组件设置在驱动端上。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包括多个摩擦轮和用于驱动摩擦轮转动的驱动电机,至少两个摩擦轮与第一球体的驱动端的表面抵接,至少两个摩擦轮与第二球体的驱动端的表面抵接。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摩擦轮的数量为四个,其中两个摩擦轮垂直布置并分别与第一球体的驱动端的表面抵接,另外两个摩擦轮垂直布置并分别与第二球体的驱动端的表面抵接。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驱动组件还包括驱动控制器,驱动控制器用于控制驱动电机的启停和转速。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装夹座组件还包括设置在球体装夹腔内并包裹第一球体或第二球体的滚珠支撑件,滚珠支撑件包括设有弧形包裹腔的包裹支撑架以及转动设置在包裹支撑架上的多个滚珠,多个滚珠用于滚动支撑第一球体或第二球体的表面。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介入治疗用的管丝操控机构还包括安装底座,第一装夹座和第二装夹座可拆卸地安装在安装底座上。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球体和第二球体的表面为柔性摩擦材质。
[001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管丝控制方法,其中管丝控制方法包括:S10:提供根据以上所述的介入治疗用的管丝操控机构;S20:将管丝的放置于导向通道内并夹紧于第一球体和第二球体的装夹位;S30:驱动第一球体和第二球体旋转,使第一球体和第二球体在装夹位上具有在管丝进退方向的第一分速度和/或管丝切向方向的第二分速度;S40:调整第一球体和第二球体的转速和/或转向,实现管丝进退速度和/或旋转速度的调节。
[00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介入治疗用的管丝操控机构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由于第一球体和第二球体的伸入端伸入至导向通道内,当管丝穿入至导向通道后,第一球体和第二球体的伸入端会自动夹持管丝的两侧,两个球体的夹紧力在旋转时会转换为驱动管丝运动的驱动力,而由于第一球体和第二球体可多自由度旋转,通过调整第一球体和第二球体的转速和旋转方向,从而实现管丝进退和旋转的操控。即本专利技术中的介入治疗用的管丝操控机构运用球体的多方位转动来实现管丝的进退和旋转控制,在驱动管丝的过程中,第一球体和第二球体与管丝分别只有一个接触位,单接触位可保证第一球体和第二球体对管丝施加的力仅作为管丝动作的驱动力,仅受驱动力的管丝可容易实现精细化操控。
[0016]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7]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介入治疗用的管丝操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第一装夹座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介入治疗用的管丝操控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管丝的受力分析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管丝操控方法的流程图。
[0018]附图标记说明
1装夹座组件11第一装夹座12第二装夹座13管丝导向座131导向通道132避让槽14球体装夹腔15内支撑腔壳16外支撑腔壳17滚珠支撑件171包裹支撑架172滚珠21第一球体22第二球体23伸出端231装夹位24驱动端31摩擦轮4安装底座41安装槽5管丝A管丝进退方向B管丝切向方向
ꢀꢀ
F1,第一摩擦驱动力;F
A1
,第一驱动分力;F
B1
,第二驱动分力;F2,第二摩擦驱动力;F
A2
,第三驱动分力;F
B2
,第四驱动分力。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
[0020]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介入治疗用的管丝操控机构。
[002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介入治疗用的管丝操控机构,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介入治疗用的管丝操控机构包括:装夹座组件1,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装夹座11和第二装夹座12以及设置在第一装夹座11和第二装夹座12之间的管丝导向座13,第一装夹座11和第二装夹座12上分别设有内侧开口的球体装夹腔14,管丝导向座13上设有沿管丝进退方向A延伸的导向通道131以及连通导向通道131以及内侧开口的避让槽132;第一球体21和第二球体22,分别可自由转动地安装在第一装夹座11和第二装夹座12的球体装夹腔14内并且一端为伸出内侧开口的伸出端23,伸出端23延伸至导向通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介入治疗用的管丝操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介入治疗用的管丝操控机构包括:装夹座组件(1),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装夹座(11)和第二装夹座(1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装夹座(11)和所述第二装夹座(12)之间的管丝导向座(13),所述第一装夹座(11)和所述第二装夹座(12)上分别设有内侧开口的球体装夹腔(14),所述管丝导向座(13)上设有沿管丝进退方向(A)延伸的导向通道(131)以及连通所述导向通道(131)以及所述内侧开口的避让槽(132);第一球体(21)和第二球体(22),分别可自由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装夹座(11)和所述第二装夹座(12)的所述球体装夹腔(14)内并且一端为伸出所述内侧开口的伸出端(23),所述伸出端(23)延伸至所述导向通道(131)内并设有用于夹持管丝(5)的装夹位(231);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球体(21)和所述第二球体(22)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治疗用的管丝操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夹座(11)和所述第二装夹座(12)结构相同并均包括中空设置的内支撑腔壳(15)和外支撑腔壳(16),所述内支撑腔壳(15)和所述外支撑腔壳(16)能够沿内外方向拼合并形成所述球体装夹腔(14),所述内侧开口开设在所述内支撑腔壳(15)的端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入治疗用的管丝操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支撑腔壳(16)的端面上设有外侧开口,所述第一球体(21)和所述第二球体(22)远离所述伸出端(23)的一端为伸出所述外侧开口的驱动端(24),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驱动端(24)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介入治疗用的管丝操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多个摩擦轮(31)和用于驱动所述摩擦轮(31)转动的驱动电机,至少两个所述摩擦轮(31)与所述第一球体(21)的所述驱动端(24)的表面抵接,至少两个所述摩擦轮(31)与所述第二球体(22)的所述驱动端(24)的表面抵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介入治疗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海龙邵萌赵磊
申请(专利权)人:清大生一厦门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