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的充电控制方法和车辆技术

技术编号:3640074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1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的充电控制方法和车辆。其中,该方法包括:对电池进行识别,获取电池在当前时刻的状态信息,其中,状态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电池在开始充电时的状态;基于状态信息,确定电池的充电起始工况;基于充电起始工况和状态信息,确定电池向充电桩请求的目标电流;基于目标电流对电池在未来时刻进行充电。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对电池性能的保护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术问题。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的充电控制方法和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的充电控制方法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在相关技术中,只能通过回充、慢充和快充的方法,对车辆的电池进行充电,但是,由于在不同充电起始工况下电池的充电需求是不同的,所以该方法难以保证电池的性能最好。因此,仍存在对电池性能的保护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0003]针对上述相关技术存在的对电池性能的保护效果差的技术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的充电控制方法和车辆,以至少解决对电池性能的保护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的充电控制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对电池进行识别,获取电池在当前时刻的状态信息,其中,状态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电池在开始充电时的状态;基于状态信息,确定电池的充电起始工况;基于充电起始工况和状态信息,确定电池向储能系统请求的目标电流;基于目标电流对电池在未来时刻进行充电。
[0006]可选地,基于状态信息,确定电池的充电起始工况,包括:基于状态信息中的充电次数和/或充电时间、当前剩余电量和充电标志计数,确定电池的充电起始工况。
[0007]可选地,基于状态信息中的充电次数和/或充电时间、当前剩余电量和充电标志计数,确定电池的充电起始工况,包括:响应于充电次数为零,确定电池处于第一充电起始工况;响应于充电次数大于零且时间间隔超过时间阈值,确定电池处于第二充电起始工况,其中,时间间隔为电池当前时刻与上次充电时间之间的时间段;响应于时间间隔未超过时间阈值,且当前剩余电量与放电截止电量阈值二者的差小于等于电量阈值,确定电池处于第三充电起始工况;响应于当前剩余电量与放电截止电量阈值二者的差大于电量阈值,确定电池处于第四充电起始工况;响应于充电标志计数达到计数阈值,确定电池处于第五充电起始工况。
[0008]可选地,基于充电起始工况和状态信息,确定电池对储能系统的目标电流,包括:响应于充电起始工况为第一充电起始工况,基于电池的单体电压的最大值和第一系数,确定目标电流,其中,第一系数用于表征电池的电池特性和电池的电池温度对目标电流的影响程度。
[0009]可选地,基于充电起始工况和状态信息,确定电池对储能系统的目标电流,包括:响应于充电起始工况为第二充电起始工况,且当前剩余电量小于等于设定限值,基于电池的单体电压的最大值与第二系数,确定目标电流;响应于当前剩余电量大于设定限值,基于单体电压的最大值与第三系数,确定第二充电起始工况下的目标电流。
[0010]可选地,基于充电起始工况和状态信息,确定电池对储能系统的目标电流,包括:
响应于充电起始工况为第三充电起始工况,基于预设目标电流对电池进行充电;响应于电池的单体电压的平均值达到电压阈值或充电起始工况为第四充电起始工况,基于单体电压的最大值,确定目标电流。
[0011]可选地,若充电标志计数小于等于计数阈值,获取电池的充电功率;响应于充电功率大于功率阈值,对充电标志计数加一;响应于充电起始工况为第五充电起始工况,激活电池的保养标志,其中,保养标志用于开启电池的电池保养模式。
[0012]可选地,基于状态信息,对当前剩余电量的区间段设置目标电流上限;若当前电流超过目标电流上限,将目标电流上限确定为目标电流;响应于单体电压的最大值达到满电电压,基于预设目标电流对电池进行充电。
[0013]可选地,在对电池充电过程中,响应于电池或储能系统处于异常状态,确定电池处于通信异常状态;若当前剩余电量小于超时保护阈值且电池超时重连成功,确定电池超时保护激活标志不变,基于电池的单体电压的最大值,确定目标电流,其中,超时保护激活标志用于确定是否对电池开启超时保护模式;若当前剩余电量大于等于超时保护阈值且电池超时充电成功,超时保护激活标志置为一,并对电池开启超时保护模式。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池的充电控制装置,包括:获取单元,用于对电池进行识别,获取电池在当前时刻的状态信息,其中,状态信息用于保证电池在开始充电时的状态;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基于状态信息,确定电池的充电起始工况;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基于充电起始工况和状态信息,确定电池向储能系统请求的目标电流;充电单元,用于基于目标电流对电池在未来时刻进行充电。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程序运行时控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池的充电控制方法。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该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程序运行时执行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池的充电控制方法。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用于执行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池的充电控制方法。
[0018]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对电池进行识别,获取电池在当前时刻的状态信息,其中,状态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电池在开始充电时的状态;基于状态信息,确定电池的充电起始工况;基于充电起始工况和状态信息,确定电池向储能系统请求的目标电流;基于目标电流对电池在未来时刻进行充电。也就是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在对电池开始充电时,可以采集电池中存储的状态信息,可以通过对状态信息进行处理,确定电池当前的充电起始工况,通过对电池的充电起始工况下的状态信息进行相关计算,可以得到电池向储能系统请求的目标电流,并从储能系统传输目标电流对电池进行充电,由于考虑到不同充电起始工况下的目标电流,从而解决了对电池性能的保护效果差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提高对电池性能的保护效果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19]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0]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电池的充电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0021]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充电控制系统示意图;
[0022]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充电起始工况的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0023]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电池的充电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的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对电池进行识别,获取所述电池在当前时刻的状态信息,其中,所述状态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电池在开始充电时的状态;基于所述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电池的充电起始工况;基于所述充电起始工况和所述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电池向储能系统请求的目标电流;基于所述目标电流对所述电池在未来时刻进行充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电池的所述充电起始工况,包括:基于所述状态信息中的充电次数和/或充电时间、当前剩余电量和充电标志计数,确定所述电池的所述充电起始工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状态信息中的所述充电次数和/或所述充电时间、所述当前剩余电量和所述充电标志计数,确定所述电池的所述充电起始工况,包括:响应于所述充电次数为零,确定所述电池处于第一充电起始工况;响应于所述充电次数大于零且时间间隔超过时间阈值,确定所述电池处于第二充电起始工况,其中,所述时间间隔为所述电池当前时刻与上次所述充电时间之间的时间段;响应于所述时间间隔未超过所述时间阈值,且所述当前剩余电量与放电截止电量阈值二者的差小于等于电量阈值,确定所述电池处于第三充电起始工况;响应于所述当前剩余电量与放电截止电量阈值二者的差大于电量阈值,确定所述电池处于第四充电起始工况;响应于所述充电标志计数达到计数阈值,确定所述电池处于第五充电起始工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充电起始工况和所述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电池对储能系统的所述目标电流,包括:响应于所述充电起始工况为所述第一充电起始工况,基于所述电池的单体电压的最大值和第一系数,确定所述目标电流,其中,所述第一系数用于表征所述电池的电池特性和所述电池的电池温度对所述目标电流的影响程度。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充电起始工况和所述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电池对储能系统的所述目标电流,包括:响应于所述充电起始工况为所述第二充电起始工况,且所述当前剩余电量小于等于设定限值,基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郎锦峰张頔刘轶鑫荣常如刘永山霍艳红翟一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