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拖带缆绳限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16874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拖带缆绳限位装置,其包括两个限位结构,两个限位结构分别设置在船尾的左右两侧且靠近舷墙,限位结构包括限位龙门架、外侧滑移圆管、内侧滑移圆管和立柱;外侧滑移圆管背向船尾的一端设有第一水平部;内侧滑移圆管远离船尾的一端设有第二水平部;第一水平部和第二水平部高度一致且呈平行设置;外侧滑移圆管焊接在舷墙上;限位圆管的两侧端部分别与外侧滑移圆管和内侧滑移圆管焊接;立柱设置在船体上,立柱与内侧滑移圆管焊接限位龙门架设有可供拖带缆绳穿过的限位通道。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缆绳滑移的区域进行限制,解决现有技术对于缆绳滑脱的问题,船舶及人员安全能够得到较大安全保障。安全能够得到较大安全保障。安全能够得到较大安全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拖带缆绳限位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海事作业
,具体涉及一种拖带缆绳限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部分船舶设计中,其设置有拖缆机或拖曳绞车,具有拖带功能。其拖带缆绳由拖缆机或拖曳绞车出绳,通过地令、缆桩等设备从船舶尾部进行带缆,当船舶进行航向调整或受海况影响时,其拖带缆绳也会随之进行晃动或滑移,因拖曳缆绳受力较大,如不对缆绳滑移的区域进行限制而造成缆绳滑脱,将对船舶拖带作业时将造成较大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拖带缆绳限位装置,能够对缆绳滑移的区域进行限制,从而切实地解决现有技术对于缆绳滑脱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拖带缆绳限位装置,其包括两个限位结构,两个所述限位结构分别设置在船尾的左右两侧且靠近舷墙,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龙门架、外侧滑移圆管、内侧滑移圆管和立柱;所述外侧滑移圆管背向船尾的一端设有第一水平部;所述内侧滑移圆管远离船尾的一端设有第二水平部;所述第一水平部和所述第二水平部高度一致且呈平行设置;所述外侧滑移圆管焊接在舷墙上;所述限位圆管的两侧端部分别与所述外侧滑移圆管和所述内侧滑移圆管焊接;所述立柱设置在船体上,所述立柱与所述内侧滑移圆管焊接所述限位龙门架设有可供拖带缆绳穿过的限位通道。
[0006]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限位龙门架包括C形圆管、第一斜撑圆管、第二斜撑圆管、第一竖撑圆管、第二竖撑圆管和加强圆管;所述加强圆管的一端与第一水平部固定连接;所述加强圆管的另一端与第二水平部固定连接;所述C形圆管包括横向圆管、第一纵向圆管和第二纵向圆管;所述第一斜撑圆管和第二斜撑圆管分别与所述C形圆管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撑圆管的上端与所述第一纵向圆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撑圆管的下端与所述外侧滑移圆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撑圆管的上端与所述第二纵向圆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撑圆管的下端与所述内侧滑移圆管固定连接;所述加强圆管与所述横向圆管呈平行设置;所述限位通道由所述C形圆管、所述第一竖撑圆管、所述第二竖撑圆管和所述加强圆管围合而成。
[0007]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加强圆管的一端与第一水平部焊接;所述加强圆管的另一端与第二水平部焊接;所述第一竖撑圆管的上端与所述第一纵向圆管焊接,所述第一竖撑圆管的下端与所述外侧滑移圆管焊接;所述第二竖撑圆管的上端与所述第二纵向圆管焊接,所述第二竖撑圆管的下端与所述内侧滑移圆管焊接。
[000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C形圆管和所述斜撑圆管由一根圆管弯折成型。
[0009]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横向圆管的一端与第一纵向圆管弯曲呈90
°
;所述横向圆管的另一端与第二纵向圆管弯曲呈90
°
;所述第一纵向圆管与所述第一斜撑圆管
弯曲呈120
°
;所述第二斜撑圆管与所述第二纵向圆管弯曲呈120
°

[001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外侧滑移圆管朝向船尾的一端与所述内侧滑移圆管朝向船尾的一端朝向船尾中心弯曲相交。
[0011]实施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拖带缆绳限位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0012]拖船在带缆时,其缆绳由拖缆机或拖曳绞车出绳,通过地令制荡器或缆桩到达尾部,缆绳的滑移区域由船尾的尾滚筒滑至舷墙;拖带缆绳限位结构限位龙门架、外侧滑移圆管、内侧滑移圆管和立柱,设置于缆绳滑移区域的末端(即船尾的左右两侧且靠近舷墙),并通过立柱进行固定,保证了结构强度的同时起到限位的作用;当船舶改变航向或遭遇恶劣天气时,缆绳的位置向船舷移动,限位通道形成的限位区域能够限制缆绳继续向舷侧滑移,船舶及人员安全得到较大安全保障。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1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拖带缆绳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限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于图2中A

A向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于图2中B向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是于图4中C

C向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6是于图5中D

D向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标记:
[0021]限位结构1;限位龙门架2;外侧滑移圆管3;内侧滑移圆管4;立柱5;第一水平部6;第二水平部7;限位通道8;C形圆管9;第一斜撑圆管10;第二斜撑圆管11;第一竖撑圆管12;第二竖撑圆管13;加强圆管14;横向圆管15;第一纵向圆管16;第二纵向圆管17。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技术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0024]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拖带缆绳限位装置,其包括两个限位结构1,两个所述限位结构1分别设置在船尾的左右两侧且靠近舷墙,所述限位结构1包括限位龙门架2、外侧滑移圆管3、内侧滑移圆管4和立柱5;所述外侧滑移圆管3背向船
尾的一端设有第一水平部6;所述内侧滑移圆管4远离船尾的一端设有第二水平部7;所述第一水平部6和所述第二水平部7高度一致且呈平行设置;所述外侧滑移圆管3焊接在舷墙上;所述限位圆管的两侧端部分别与所述外侧滑移圆管3和所述内侧滑移圆管4焊接;所述立柱5设置在船体上,所述立柱5与所述内侧滑移圆管4焊接所述限位龙门架2设有可供拖带缆绳穿过的限位通道8,所述外侧滑移圆管3朝向船尾的一端与所述内侧滑移圆管4朝向船尾的一端朝向船尾中心弯曲相交。
[0025]拖船在带缆时,其缆绳由拖缆机或拖曳绞车出绳,通过地令制荡器或缆桩到达尾部,缆绳的滑移区域由船尾的尾滚筒滑至舷墙;拖带缆绳限位结构1限位龙门架2、外侧滑移圆管3、内侧滑移圆管4和立柱5,设置于缆绳滑移区域的末端(即船尾的左右两侧且靠近舷墙),并通过立柱5进行固定,保证了结构强度的同时起到限位的作用;当船舶改变航向或遭遇恶劣天气时,缆绳的位置向船舷移动,限位通道8形成的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拖带缆绳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限位结构,两个所述限位结构分别设置在船尾的左右两侧且靠近舷墙,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龙门架、外侧滑移圆管、内侧滑移圆管和立柱;所述外侧滑移圆管背向船尾的一端设有第一水平部;所述内侧滑移圆管远离船尾的一端设有第二水平部;所述第一水平部和所述第二水平部高度一致且呈平行设置;所述外侧滑移圆管焊接在舷墙上;限位圆管的两侧端部分别与所述外侧滑移圆管和所述内侧滑移圆管焊接;所述立柱设置在船体上,所述立柱与所述内侧滑移圆管焊接所述限位龙门架设有可供拖带缆绳穿过的限位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拖带缆绳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龙门架包括C形圆管、第一斜撑圆管、第二斜撑圆管、第一竖撑圆管、第二竖撑圆管和加强圆管;所述加强圆管的一端与第一水平部固定连接;所述加强圆管的另一端与第二水平部固定连接;所述C形圆管包括横向圆管、第一纵向圆管和第二纵向圆管;所述第一斜撑圆管和第二斜撑圆管分别与所述C形圆管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撑圆管的上端与所述第一纵向圆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撑圆管的下端与所述外侧滑移圆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撑圆管的上端与所述第二纵向圆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撑圆管的下端与所述内侧滑移圆管固定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少华李进林宏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