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复合带的矫直机构及表面抛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157898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金属复合带的矫直机构及表面抛光装置,包括呈等腰三角形排列的第一矫直辊、第二矫直辊和第三矫直辊,所述第一矫直辊设置高度调节机构,所述第二矫直辊和第三矫直辊共同在水平方向实现托举复合金属带;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设置有第一矩形缺口,在第一矩形缺口内设置第一轴承座、第一连接块和第一丝杆,所述第二支架设置第二矩形缺口,在第二矩形缺口内设置第二轴承座、第二连接块和第二丝杆,技术效果:采用呈等腰三角形排列的三个矫直辊,将成卷释放的呈弯曲的金属复合带进行矫直,调节第一矫直辊与第二矫直辊、第三矫直辊之间的间隙,实现高效地进行金属复合带的矫直。金属复合带的矫直。金属复合带的矫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金属复合带的矫直机构及表面抛光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金属复合带后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金属复合带的矫直机构及表面抛光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金属复合带,以铜铝复合带为例,其厚度通常会大于3mm且呈卷筒形式包装。切割后的金属复合带,其表面及侧壁会存在毛刺、凹凸不平等表面瑕疵,需要通过专用设备进行去毛刺及抛光,以便金属复合带的后续使用。当为金属复合带进行去毛刺及抛光作业时,自卷筒释放的金属复合带,因较厚且弹性较大,难以以平整的状态进行去毛刺及表面抛光,不利于高效率进行去毛刺及表面抛光,也会因金属复合带的非平整状态而影响表面抛光的均匀性,使部分金属复合带的表面难以被抛到,或者存在抛光过渡的区域。
[0003]鉴于此,有必要开发一种金属复合带的矫直机构及表面抛光装置,使金属复合带以平整的状态进行去毛刺及表面抛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金属复合带的矫直机构及表面抛光装置,即采用呈等腰三角形排列的三个矫直辊,对成卷释放的金属复合带进行矫直,结构简洁且矫直效率高。
[0005]为实现本技术的第一个专利技术目的,提供一种金属复合带的矫直机构,包括呈等腰三角形排列的第一矫直辊、第二矫直辊和第三矫直辊,所述第一矫直辊设置高度调节机构,所述第二矫直辊和第三矫直辊共同在水平方向托举复合金属带;
[0006]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设置有第一矩形缺口,在第一矩形缺口内设置第一轴承座、第一连接块和第一丝杆,所述第二支架设置第二矩形缺口,在第二矩形缺口内设置第二轴承座、第二连接块和第二丝杆,所述第一矫直辊的两端分别设置于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矩形缺口和所述第一轴承座之间为凹凸配合,所述第二矩形缺口和所述第二轴承座之间为凹凸配合。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轴承座和第一连接块之间通过螺丝或者焊接固定,所述第二轴承座和第二连接块之间通过螺丝或者焊接固定。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丝杆底部设置大于第一丝杆直径的第一凸块,在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底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凸块配合的第一凹槽;
[0010]所述第二丝杆底部设置大于第二丝杆直径的第二凸块,在所述第二连接块的底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凸块配合的第二凹槽。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矫直辊、第二矫直辊和第三矫直辊的直径相等。
[0012]优选地,在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设置至少一个固定杆。
[0013]优选地,在所述第一丝杆顶部设置第一转动轮,在第二丝杆顶部设置第二转动轮。
[0014]优选地,在所述第一转动轮和第二转动轮之间设置同步带。
[0015]优选地,在所述第一矫直辊表面对称设置第一挡圈和第二挡圈,所述金属复合带被束缚于第一挡圈和第二挡圈之间。
[0016]为实现本技术的第二个专利技术目的,提供一种金属复合带表面抛光装置,包括第一专利技术创造所述的金属复合带的矫直机构、复合金属带侧壁抛光组件和复合金属带表面抛光组件。
[00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实现的技术效果如下:采用呈等腰三角形排列的三个矫直辊,将成卷释放的呈弯曲的金属复合带进行矫直,因弯曲的金属复合带弹性较大,第一矫直辊施加矫直的压力,通过第一矫直辊的高度调节机构,调节第一矫直辊与第二矫直辊、第三矫直辊之间的间隙,该间隙最大时能够容纳操作人员的手,使弯曲的金属复合带放进间隙后,再缩小间隙至合适高度,实现高效地进行金属复合带的矫直。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是本技术的抛光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的矫直机构的剖视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的矫直机构的剖视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的矫直机构的侧视示意图。
[0023]其中,1、第一矫直辊;11、第一挡圈;12、第二挡圈;2、第二矫直辊;3、第三矫直辊;4、金属复合带;5、第一支架;51、第一矩形缺口;52、第一轴承座;53、第一连接块;531、第一凹槽;54、第一丝杆;541、第一凸块;542、第一转动轮;55、凸条;56、螺丝;57、固定杆;58、同步带;6、第二支架;61、第二矩形缺口;62、第二轴承座;63、第二连接块;631、第二凹槽;64、第二丝杆;641、第二凸块;642、第二转动轮;7、侧壁抛光组件;8、表面抛光组件;81、第一水平抛光辊;82、第二水平抛光辊。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详细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阅读了本技术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6]实施例1
[0027]金属复合带的矫直机构,参见图1至图4,包括呈等腰三角形排列的第一矫直辊1、第二矫直辊2和第三矫直辊3,所述第一矫直辊1设置高度调节机构,所述第二矫直辊2和第三矫直辊3共同在水平方向托举复合金属带4;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支架5和第二支架6,所述第一支架5设置有第一矩形缺口51,在第一矩形缺口51内设置第一轴承座52、第一连接块53和第一丝杆54,所述第二支架6设置第二矩形缺口61,在第二矩形缺口61内设置第二轴承座62、第二连接块63和第二丝杆64,所述第一矫直辊1的两端分别设置于第一轴承座52和第二轴承座62。
[0028]具体地,参见图1至图4,图1是具有抛光装置的矫直机构的侧视示意图;图2是矫直机构的第一矫直辊靠近第二矫直辊时的剖视示意图,也就是矫直过程中的矫直机构剖视示意图;图3是矫直机构的第一矫直辊远离第二矫直辊时的剖视示意图;图4是矫直机构的侧视示意图。
[0029]参见图1至图4,成卷的金属复合带4被释放后放置入呈等腰三角形排列的第一矫直辊1、第二矫直辊2和第三矫直辊3之间,第一矫直辊1施加矫直的压力,通过高度调节机构调整第一矫直辊1的高度,实现对金属复合带4的矫直;因弯曲的金属复合带4弹性较大,通过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金属复合带的矫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呈等腰三角形排列的第一矫直辊、第二矫直辊和第三矫直辊,所述第一矫直辊设置高度调节机构,所述第二矫直辊和第三矫直辊共同在水平方向托举复合金属带;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设置有第一矩形缺口,在第一矩形缺口内设置第一轴承座、第一连接块和第一丝杆,所述第二支架设置第二矩形缺口,在第二矩形缺口内设置第二轴承座、第二连接块和第二丝杆,所述第一矫直辊的两端分别设置于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复合带的矫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矩形缺口和所述第一轴承座之间为凹凸配合,所述第二矩形缺口和所述第二轴承座之间为凹凸配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复合带的矫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座和第一连接块之间通过螺丝或者焊接固定,所述第二轴承座和第二连接块之间通过螺丝或者焊接固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金属复合带的矫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丝杆底部设置大于第一丝杆直径的第一凸块,在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底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凸块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长伟尚郑平周元庆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色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