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正颌用接骨板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5267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1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正颌用接骨板组,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正颌用接骨板组至少包括鼻旁接骨板,用于置于鼻旁支柱,所述鼻旁接骨板包括上倾斜形固定板和设于上倾斜固定板底侧的两个下倾斜固定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以上颌骨力学传导支柱为依据,设计位于鼻旁支柱的个性化接骨板,在术中配合导板辅助截骨,实现骨块精准移动与固位,且符合上颌骨生物力学传导特性。且符合上颌骨生物力学传导特性。且符合上颌骨生物力学传导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正颌用接骨板组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一种正颌用接骨板组。

技术介绍

[0002]正颌手术主要用于治疗严重的骨性错颌畸形,其常用手术方式为:上颌骨LeFort I型截骨手术,截骨线起自梨状孔外侧斜向外下,经过牙槽突上方,延伸至双侧上颌翼突缝。完成截骨后,将上颌骨移动至所需位置,利用钛板进行固定。常规手术多用成品钛板,为直型或“L”型设计,需要术中进行弯制,以达到固定骨块的目的。上颌骨生物力学传导:上颌骨与咀嚼功能关系密切,在承受咀嚼压力显著的部位,骨质增厚,以利于将咀嚼压力传导至颅底,由此形成三对支柱,均起自上颌骨牙槽突,上达颅底。三对支柱具体分为:尖牙支柱(又称鼻额支柱),主要传导尖牙区的咀嚼压力,该支柱起自上颌尖牙区的牙槽突,上行经眶内缘至额骨;颧突支柱,主要传导第一磨牙区的咀嚼压力,该支柱起自上颌第一磨牙区的牙槽突,沿颧牙槽嵴上行达颧骨分为两支,一支经眶外缘至额骨,另一支向外后经颧弓达颅底;翼突支柱,主要传导磨牙区的咀嚼压力,该支柱由蝶骨翼突与上颌骨牙槽突的后端相互连接而成,将咀嚼压力传至颅底。
[0003]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符合上颌骨生物力学传导的个性化接骨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正颌用接骨板组,符合上颌骨生物力学传导,实现骨块精准移动与固位。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正颌用接骨板组所述正颌用接骨板组至少包括鼻旁接骨板,用于置于鼻旁支柱;
[0006]所述鼻旁接骨板包括上倾斜形固定板和设于上倾斜固定板底侧的两个下倾斜固定板。
[0007]在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个下倾斜固定板呈夹角设置,所述夹角的角度为15~150
°

[0008]在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鼻旁接骨板为人字形接骨板;
[0009]和/或,所述鼻旁接骨板与上颌骨接骨处生理结构匹配;
[0010]和/或,所述鼻旁接骨板的骨接触面与上颌骨接骨处紧密贴合。
[0011]在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倾斜固定板为弧形固定板,所述弧形固定板的弧度与梨状孔边缘弧度匹配。
[0012]在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正颌用接骨板组还包括颧突接骨板,用于置于颧突支柱;
[0013]所述颧突接骨板包括两个横形固定板和设于两个横形固定板之间的连接板。
[0014]在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颧突接骨板为工字形接骨板;和/或,所述颧突接骨板与上颌骨接骨处生理结构匹配;和/或,所述颧突接骨板的骨接触面与上颌骨接骨
处紧密贴合。
[0015]在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倾斜固定板和两个下倾斜固定板分别用于固定在截骨线两侧;和/或,两个横形固定板分别用于固定在截骨线两侧。
[0016]在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倾斜形固定板的长度为5

10mm,厚度为1mm;和/或,所述下倾斜固定板的长度为5

15mm,厚度为1mm;和/或,所述上倾斜形固定板设有1

3个钉孔;和/或,两个所述下倾斜固定板分别设有1

2个钉孔。
[0017]在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横形固定板的长度为15

20mm,厚度为1mm;和/或,所述连接板的长度为5

10mm,厚度为1mm;和/或,两个所述横形固定板分别设有2

4个钉孔。
[0018]在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鼻旁接骨板和/或所述颧突接骨板一体成型;
[0019]和/或,所述鼻旁接骨板和/或所述颧突接骨板采用钛合金材料制成,或根据手术实际需求,采用聚醚醚酮、生物陶瓷、可降解金属材料等其他材料制成。
[0020]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截骨导板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0021]以上颌骨力学传导支柱为依据,分别设计位于鼻旁支柱与颧突支柱的个性化接骨板,在术中配合导板辅助截骨,实现骨块精准移动与固位,且符合上颌骨生物力学传导特性。另外根据不同个体的生理结构及骨性错颌畸形程度进行个性化定制,鼻旁接骨板和颧突接骨板与上颌骨接骨处生理结构匹配,以达到对数字化手术方案进行精确实施。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所述鼻旁接骨板的主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所述鼻旁接骨板的侧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技术所述颧突接骨板的主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本技术所述颧突接骨板的侧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标号:
[0027]11、上倾斜形固定板;
[0028]12、下倾斜固定板;
[0029]21、横形固定板;
[0030]22、连接板;
[0031]3、钉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底侧”、“上”、“下”、“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5]上颌骨生物力学传导:上颌骨与咀嚼功能关系密切,在承受咀嚼压力显著的部位,骨质增厚,以利于将咀嚼压力传导至颅底,由此形成三对支柱,均起自上颌骨牙槽突,上达颅底。具体分为:尖牙支柱:又称鼻额支柱,主要传导尖牙区的咀嚼压力,该支柱起自上颌尖牙区的牙槽突,上行经眶内缘至额骨。颧突支柱:主要传导第一磨牙区的咀嚼压力,该支柱起自上颌第一磨牙区的牙槽突,沿颧牙槽嵴上行达颧骨分为两支,一支经眶外缘至额骨,另一支向外后经颧弓达颅底。翼突支柱:主要传导磨牙区的咀嚼压力,该支柱由蝶骨翼突与上颌骨牙槽突的后端相互连接而成,将咀嚼压力传至颅底。本技术基于上述上颌骨生物力学传导设计位于鼻旁支柱与颧突支柱的个性化接骨板,在术中配合导板辅助截骨,实现骨块精准移动与固位,且符合上颌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颌用接骨板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颌用接骨板组至少包括鼻旁接骨板,用于置于鼻旁支柱;所述鼻旁接骨板包括上倾斜形固定板(11)和设于上倾斜固定板底侧的两个下倾斜固定板(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颌用接骨板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下倾斜固定板(12)呈夹角设置,所述夹角的角度为15
°
~150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颌用接骨板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鼻旁接骨板为人字形接骨板;和/或,所述鼻旁接骨板与上颌骨接骨处生理结构匹配;和/或,所述鼻旁接骨板的骨接触面被设置为适于与上颌骨接骨处紧密贴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颌用接骨板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倾斜形固定板(11)为弧形固定板,所述弧形固定板的弧度与梨状孔边缘弧度匹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颌用接骨板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颌用接骨板组还包括颧突接骨板,用于置于颧突支柱;所述颧突接骨板包括两个横形固定板(21)和设于两个横形固定板之间的连接板(22)。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正颌用接骨板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颧突接骨板为工字形接骨板;和/或,所述颧突接骨板与上颌骨接骨处生理结构匹配;和/或,所述颧突接骨板的骨接触面被设置为适于与上颌骨接骨处紧密贴合。7.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驰陈敏洁郑吉驷焦子先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