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接骨板系统的垫圈及接骨板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05371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接骨板系统的垫圈及接骨板系统,包括沿径向由内至外依次连接的内圈、力学自适应中间层、外圈,内圈的内表面与接骨板系统的骨钉接触,力学自适应中间层内设有一腔体,腔体内填充有剪切增稠型聚合物,剪切增稠液体在不受冲击的情形下,液体中的粒子互不干扰,以液态形式存在,但是当其受到冲击、压紧时,液体中的粒子激烈碰撞,剪切增稠液体就会变成坚硬的固体。通过在垫圈中设置力学自适应中间层,可以使得使用该垫圈的接骨板系统在正常的日常活动中,其对接骨板系统的模量不会有影响,整个接骨板系统为骨折处提供合适的力学固定,而在突发情况下能增大接骨板系统的模量,整个接骨板系统为骨折处提供较大的固定能力。的固定能力。的固定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接骨板系统的垫圈及接骨板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接骨板系统的垫圈及接骨板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临床上,对于因暴力外伤导致的骨折需要借助内固定钉板系统对骨折断端进行固定,通常是以开放手术的方式,使用接骨螺钉穿过接骨板上的贯穿孔,将接骨板跨过骨折线进行固定,起到对骨折部位临时加强固定的作用,使发生骨折的各个部分保持正常的空间结构进行愈合。
[0003]现有的由骨钉和骨板组成的接骨板系统,虽然术后短期内可以可靠地固定骨折部位,但由于骨头的修复期比较漫长,术后的较长时间内均需佩戴接骨板系统,骨骼用于承载人体或动物体自身的体重,在术后的日常活动中,会产生力施加于骨骼上。基于日常活动的剧烈程度不一样,因此,骨骼在不同状况下承受的力的大小不同,而对于佩戴了钉板系统的骨折部位,其要求钉板系统在骨骼承受不同大小的力的情形下,能提供适配的固定力,但目前市场上还没有出现相关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接骨板系统的垫圈及接骨板系统,具有在不同剪切应力情形下的自适应能力,可以减少术后钢板断裂发生概率,减少二次手术风险。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用于接骨板系统的垫圈,包括沿径向由内至外依次连接的内圈、力学自适应中间层、外圈;
[0007]所述内圈的内表面与接骨板系统的骨钉接触;
[0008]所述力学自适应中间层内设有一腔体,所述腔体内填充有剪切增稠型聚合物。
>[0009]优选地,所述内圈、外圈的材质为316不锈钢或金属钛。
[0010]优选地,所述力学自适应中间层的外囊的材质为高密度聚乙烯、聚醚醚酮、硅橡胶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0011]优选地,所述剪切增稠型聚合物为聚乙醇水溶液分散的聚苯乙烯或聚乙烯或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
[0012]优选地,所述力学自适应中间层的厚度为0.1~1mm。
[0013]基于相同的专利技术构思,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接骨板系统,包括接骨板、若干骨钉及若干上述的垫圈,所述垫圈设置于所述接骨板与骨头之间,所述骨钉依次穿过所述接骨板及所述垫圈的内圈进入骨头内,将所述接骨板与所述骨头进行固定连接。
[0014]基于相同的专利技术构思,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接骨板系统,包括接骨板、若干骨钉及若干上述的垫圈,所述接骨板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垫圈嵌装于所述连接孔内,所述骨钉穿过所述垫圈的内圈进入骨头内,将所述接骨板与所述骨头进行固定连接。
[0015]优选地,所述外圈的外侧壁设置为斜面,所述外圈的远离骨头的一端的直径较所述外圈靠近骨头的一端的直径大。
[0016]优选地,所述垫圈的外圈直径大于所述连接孔的孔径,所述垫圈与所述骨板形成过盈配合。
[0017]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接骨板系统的垫圈,包括沿径向由内至外依次连接的内圈、力学自适应中间层、外圈,内圈的内表面与接骨板系统的骨钉接触,力学自适应中间层内设有一腔体,腔体内填充有剪切增稠型聚合物,剪切增稠液体在不受冲击的情形下,液体中的粒子互不干扰,以液态形式存在,但是当其受到冲击、压紧时,液体中的粒子激烈碰撞,剪切增稠液体就会变成坚硬的固体。通过在垫圈中设置力学自适应中间层,可以使得使用该垫圈的接骨板系统在正常的日常活动中,其对接骨板系统的模量不会有影响,整个接骨板系统为骨折处提供合适的力学固定,而在突发情况下能突然增大接骨板系统的模量,整个接骨板系统为骨折处提供较大的固定能力。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用于接骨板系统的垫圈的结构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接骨板系统的结构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
[0021]1:垫圈;11:内圈;12:力学自适应中间层;121:腔体;外囊:122;13:外圈;2:接骨板;21:连接孔;3:骨钉;4:骨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接骨板系统的垫圈及接骨板系统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
[0023]现有的接骨板系统由骨钉和骨板组成,用于固定骨折部位,现有的接骨板系统在术后较短时间的静养期内可以可靠地固定骨折部位,但由于骨头的修复期比较漫长,术后的较长时间内均需佩戴接骨板系统,骨骼用于承载人体或动物体自身的体重,在术后的日常活动中,患者活动会产生力施加于骨骼上。基于日常活动的剧烈程度不一样,骨骼在不同状况下承受的力的大小不同。在较为缓和的活动中,接骨板系统可以为骨折端提供合适的力学固定,此时也不需要接骨板系统提供较大的固定力,否则会导致钉骨连接处出现应力遮蔽,导致骨吸收,但难免日常生活中会出现突发情况,例如跑步跌倒等意外情况时,此时骨骼会受到一个较大的冲击力,需要接骨板系统提供额外的较大的固定能力,否则由于接骨板突然受力过大,容易断裂,从而使得患者必须经过二次手术进行处理,增加了患者所承受的痛苦和治疗成本。因此,很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力学自适应的接骨板系统,其在正常的日常活动中,为骨折处提供合适的力学固定,而在突发情况下能提供较大的固定能力。
[0024]因此,基于上述的考虑,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接骨板系统的垫圈,其使得接骨板系统在正常的日常活动中,为骨折处提供相对较小的且合适的力学固定,而在突发情况下能提供较大的固定能力。
[0025]实施例一
[0026]参看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接骨板系统的垫圈,包括沿径向由内至外依次连接的内圈11、力学自适应中间层12、外圈13;
[0027]内圈11的内表面与接骨板系统的骨钉接触,为了与接骨板系统具有较好的兼容性,一般来说,内圈11的材质选用与骨钉材质一致,在本实施例中,内圈 11及骨钉可以选用316不锈钢或金属钛;
[0028]力学自适应中间层12夹设于内圈11和外圈13之间,力学自适应中间层12 内设有一腔体121,腔体121内填充有剪切增稠液体,剪切增稠液体在不受冲击的情形下,液体中的粒子互不干扰,以液态形式存在,但是当其受到冲击、压紧时,液体中的粒子激烈碰撞,剪切增稠液体就会变成坚硬的固体。也即如果施加至力学自适应中间层12上的力很小,剪切速度低时,对力学自适应中间层 12的模量影响不大,如果剪切速率高的状态下,如突然跌倒或者承受较大冲击时,力学自适应中间层12的模量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在本实施例中,剪切增稠型液体为聚乙醇水溶液分散的聚苯乙烯或聚乙烯或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通过在垫圈中设置力学自适应中间层12,可以使得使用该垫圈的接骨板系统在正常的日常活动中,其对接骨板系统的模量不会有影响,整个接骨板系统为骨折处提供合适的力学固定,而在突发情况下能突然增大接骨板系统的模量,整个接骨板系统为骨折处提供较大的固定能力。在本实施例中,力学自适应中间层12 的厚度为0.1~1mm;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接骨板系统的垫圈,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径向由内至外依次连接的内圈、力学自适应中间层、外圈;所述内圈的内表面与接骨板系统的骨钉接触;所述力学自适应中间层内设有一腔体,所述腔体内填充有剪切增稠型聚合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接骨板系统的垫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外圈的材质为316不锈钢或金属钛。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接骨板系统的垫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力学自适应中间层的外囊的材质为高密度聚乙烯、聚醚醚酮、硅橡胶中的任意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接骨板系统的垫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切增稠型聚合物为聚乙醇水溶液分散的聚苯乙烯或聚乙烯或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接骨板系统的垫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力学自适应中间层的厚度为0.1~1mm。6.一种接骨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禾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途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