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舱体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6168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舱体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底壁内开设有放置腔,所述放置腔内过盈配合有活塞板,所述活塞板与所述放置腔内底壁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弹簧,所述模具本体一侧设置有气动部,所述气动部与所述放置腔下半部相连通,所述活塞板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顶部固定连接有推杆,且若干个所述第二弹簧的弹力不尽相同,所述模具本体内底壁对应所述推杆的位置开设有滑动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制造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活塞板向上运动能够带动各个推杆以不同的推力推向舱体底部,从而使舱体各个位置的推力均不会超过自身的最大受力强度,防止舱体受到损伤,提高了舱体的成型质量。提高了舱体的成型质量。提高了舱体的成型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舱体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制造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舱体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汽车舱体的制造也需要用到模具。
[0003]如公开号为CN21075876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塑胶模具取出装置,包括塑胶下模具、转动机构和抬升机构,所述塑胶下模具分别与转动机构和抬升机构连接,所述塑胶下模具顶端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开设有压塑槽,所述压塑槽底端开设有放置槽。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电机运作时带动主齿轮开始转动,主齿轮转动时带动与之相啮合的次齿轮运作,当次齿轮转动时,螺纹杆转动向上伸长将卡板向上抬升,卡板在向上抬升的过程中将压塑成型的物体向上推出压塑槽,螺纹杆继续转动向上伸长,当第二限位环接触第二轴承时,物体将完全推出压塑槽,此时可将压塑成型的物体取走,通过电机带动运作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为工作人员节省了时间,提高劳动效率。
[0004]汽车舱体由于体积较大,在成型完成后对于舱体的取出十分的麻烦,传统的方法大多是通过是施加推力从底部将铸件向上推出,例如上述专利,但是一些舱体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底部向上凹陷,不是一个平面,因此需要多个位置同时向上推动舱体才能将舱体推出,但是由于舱体的各个位置的结构不同,受力强度也不同,传统的顶料方法对舱体底部各个位置的推力相同,而不是根据舱体各个位置的受力强度大小来调整,因此在顶料过程中容易使舱体受到损伤,影响舱体的成型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根据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舱体模具,具有在舱体成型后方便取出舱体,并不会使舱体受到损伤的效果。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一种舱体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底壁内开设有放置腔,所述放置腔内过盈配合有活塞板,所述活塞板与所述放置腔内底壁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弹簧,所述模具本体一侧设置有气动部,所述气动部与所述放置腔下半部相连通,所述活塞板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顶部固定连接有推杆,且若干个所述第二弹簧的弹力不尽相同,所述模具本体内底壁对应所述推杆的位置开设有滑动孔,所述推杆上半部滑动连接于对应所述滑动孔内,且当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均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推杆顶面与所述模具本体内底壁共面,所述模具本体一侧下半部设置有排气部。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弹簧、活塞板、第二弹簧、推杆、气动部和排气部的配合,活塞板向上运动能够带动各个推杆以不同的推力推向舱体底部,从而使舱体各个
位置的推力均不会超过自身的最大受力强度,防止舱体受到损伤,提高了舱体的成型质量。
[0009]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排气部包括排气道,所述排气道开设在所述放置腔内侧壁下半部,且所述排气道与所述模具本体外部相通,所述模具本体侧壁对应所述排气道的位置设置有电磁阀。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排气道和电磁阀的配合,能够在不排料的时候,将放置腔内活塞板下方的气体放出,从而使活塞板恢复原位。
[0011]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气动部包括气泵,所述气泵固定连接于所述模具本体侧壁,所述模具本体一侧设置有三通阀,所述气泵输出端与所述三通阀输入端相通,所述三通阀其中一个输出端通过管道与所述放置腔下半部相通,所述模具本体侧壁内开设有散热腔,所述散热腔一端与所述三通阀另一输出端相通,所述散热腔另一端与模具本体外部相通。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气泵、三通阀和散热腔的配合,在排料时能够推动活塞板和推杆向上运动推动舱体运动,方便将舱体排出模具本体;在注料完成时,能够调节三通阀向散热腔内排气,从而提高了冷却成型的速度。
[0013]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散热腔为环绕模具本体螺旋向下排列设置。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散热腔为环绕模具本体螺旋向下排列设置,使气体能够充分的在模具本体内运动,从而提高了冷却效果。
[0015]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推杆外周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活塞板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架,所述限位架部分插入对应所述限位槽内,且当所述第二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对应所述限位架与对应所述限位槽内底壁相贴合。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槽和限位架的配合,使第二弹簧不能被拉长,从而防止在活塞板恢复原状时推杆顶面仍然位于模具本体内底壁上方的情况发生。
[0017]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散热腔内靠近所述三通阀的位置设置有半导体制冷片。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半导体制冷片的设置,进一步的提高了冷却效果。
[0019]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0]1.通过第一弹簧、活塞板、第二弹簧、推杆、气动部和排气部的配合,活塞板向上运动能够带动各个推杆以不同的推力推向舱体底部,从而使舱体各个位置的推力均不会超过自身的最大受力强度,防止在顶料过程中舱体受到损伤,提高了舱体的成型质量。
[0021]2.通过气泵、三通阀、散热腔和半导体制冷片的配合,调节三通阀,能够朝向散热腔内吹气,从而提高了舱体的冷却成型速度。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实施例的正剖图;
[0024]图3是本实施例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025]图中,1、模具本体;2、放置腔;3、活塞板;4、第一弹簧;5、气动部;51、气泵;52、三通阀;53、散热腔;6、第二弹簧;7、推杆;8、滑动孔;9、排气部;91、排气道;92、电磁阀;10、限位
槽;11、限位架;12、半导体制冷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7]实施例:
[0028]参照图1至图3,本技术公开的一种舱体模具,包括模具本体1,模具本体1用于舱体的成型。模具本体1底壁内开设有放置腔2,放置腔2内过盈配合有活塞板3,活塞板3与放置腔2内底壁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弹簧4。模具本体1一侧设置有气动部5,气动部5与放置腔2下半部相连通。
[0029]气动部5包括气泵51,气泵51固定连接于模具本体1侧壁。模具本体1一侧设置有三通阀52,气泵51输出端与三通阀52输入端相通。三通阀52其中一个输出端通过管道与放置腔2下半部相通。模具本体1侧壁内开设有散热腔53,散热腔53一端与三通阀52另一输出端相通,散热腔53另一端与模具本体1外部相通。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舱体模具,包括模具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1)底壁内开设有放置腔(2),所述放置腔(2)内过盈配合有活塞板(3),所述活塞板(3)与所述放置腔(2)内底壁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弹簧(4),所述模具本体(1)一侧设置有气动部(5),所述气动部(5)与所述放置腔(2)下半部相连通,所述活塞板(3)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二弹簧(6),所述第二弹簧(6)顶部固定连接有推杆(7),且若干个所述第二弹簧(6)的弹力不尽相同,所述模具本体(1)内底壁对应所述推杆(7)的位置开设有滑动孔(8),所述推杆(7)上半部滑动连接于对应所述滑动孔(8)内,且当所述第一弹簧(4)和所述第二弹簧(6)均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推杆(7)顶面与所述模具本体(1)内底壁共面,所述模具本体(1)一侧下半部设置有排气部(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舱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部(9)包括排气道(91),所述排气道(91)开设在所述放置腔(2)内侧壁下半部,且所述排气道(91)与所述模具本体(1)外部相通,所述模具本体(1)侧壁对应所述排气道(91)的位置设置有电磁阀(92)。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成杰
申请(专利权)人:象山聚力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