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RP3炎症小体抑制剂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5073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0: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涉及NLRP3炎症小体抑制剂及其应用。具体涉及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立体异构体、互变异构体,各基团的定义如说明书中所定义。研究表明,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立体异构体、互变异构体,对NLRP3炎症小体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对于治疗NLRP3相关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开发价值。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开发价值。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开发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NLRP3炎症小体抑制剂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
,具体涉及NLRP3炎症小体抑制剂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OD

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属于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NOD

like receptors,NLRs)家族,也被称为“含热蛋白(pyrin)结构域蛋白3”。NLRP3包含热蛋白结构域(PYD)、核苷酸结合位点结构域(NBD)和富含亮氨酸的重复序列(LRR)三个模块。当接收到无菌性炎症危险信号的刺激时,NLRP3与衔接蛋白细胞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和胱天蛋白酶原

1(pro

caspase 1)相互作用,形成NLRP3炎症小体。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导致白介素

1β(IL

1β)和白介素

18(IL

18)的释放。
[0003]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通常需要两个步骤。第一步涉及引发信号,在该信号中,Toll样受体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或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进而将信号传至细胞内,介导NF

κB信号通路的激活,进而上调包括非活性NLRP3和pro

IL

1β等NLRP3炎症小体相关组分的转录水平。第二步为激活信号,P2X7受体等在接收到ATP、尼日利亚菌素等信号刺激后,NLRP3单体寡聚化形成NLRP3寡聚体,然后招募ASC和pro

caspase 1组装成NLRP3炎症小体复合物。这触发了pro

caspase 1向caspase 1的转化,以及成熟IL

1β和IL

18的产生和分泌。
[0004]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与多种疾病相关。例如:自身炎症性发热综合征如冷吡啉相关周期性综合征(CAPS)、镰状细胞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慢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痛风、假性痛风(软骨钙质沉着病)、I型和II型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例如肾病、视网膜病)、神经炎症相关障碍(例如多发性硬化症、脑感染、急性损伤、神经退行性疾病、阿尔兹海默症)、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风险(如高血压)、化脓性汗腺炎、创伤愈合和瘢痕形成以及癌症(例如大肠癌、肺癌、骨髓增生性肿瘤、白血病、骨髓发育不良症候群(MDS)、骨髓纤维化)。大多数的治疗方法包括对症治疗、减慢疾病/障碍的进展以及将手术作为最后的治疗手段。
[0005]目前在研的NLRP3炎症小体抑制剂品种较少,开发出具有较高活性、成药性更好的NLRP3炎症小体抑制剂,成为临床所需。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研究了如下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立体异构体、互变异构体,研究发现,该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立体异构体、互变异构体对NLRP3炎症小体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对于治疗NLRP3相关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开发价值。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下述技术方案:
[0008]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包括一种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立体异构体、互变异构体:
[0009][0010]其中,
[0011]R1选自氢、羟基、氨基、羧基、氰基、硝基、卤素、C1‑6烷基、卤代C1‑6烷基、C1‑6烷氧基、卤代C1‑6烷氧基、C2‑6烯基、C2‑6炔基、3

7元杂环基、3

7元环烷基、芳基、5

7元杂芳基;
[0012]R2选自氢、羟基、氨基、羧基、氰基、硝基、卤素、C1‑6烷基、卤代C1‑6烷基、C1‑6烷氧基、卤代C1‑6烷氧基、C2‑6烯基、C2‑6炔基、3

7元杂环基、3

7元环烷基、芳基、5

7元杂芳基;
[0013]R1、R2分别任选被1

3个选自羟基、氨基、羧基、氰基、硝基、卤素、羰基、C1‑6烷基、卤代C1‑6烷基、C1‑6烷氧基、卤代C1‑6烷氧基、3

7元杂环基、3

7元环烷基、芳基、5

7元杂芳基的取代基取代;
[0014]或
[0015]R1、R2与它们所连接的碳原子形成5

12元环A;所述5

12元环A任选被1

4个选自羟基、氨基、羧基、氰基、硝基、卤素、羰基、C1‑6烷基、

NH

C1‑6烷基、卤代C1‑6烷基、C1‑6烷氧基、卤代C1‑6烷氧基、3

7元杂环基、3

7元环烷基、芳基、5

7元杂芳基、C1‑6烷基磺酰基、

N(C1‑6烷基)2的取代基取代;
[0016]R3选自

(C1‑6亚烷基)0‑2‑
NR4R5、

(C1‑6亚烷基)0‑2‑
NR4‑
COR5、

(C1‑6亚烷基)0‑2‑
CO

NR4‑
R5、

(C1‑6亚烷基)0‑2‑
O

R5;R4选自氢或C1‑6烷基;R5选自3

7元杂环基、3

7元环烷基、芳基、5

7元杂芳基;所述R5任选被1

4个选自卤素、氰基、氨基、羟基、C1‑6烷基、卤代C1‑6烷基、C1‑6烷氧基、3

7元杂环基、3

7元环烷基、芳基、5

7元杂芳基、C2‑6烯基羰基、磺酰基、C1‑6烷基羰基、羧基的取代基取代;
[0017]Y选自芳基、5

14元杂芳基、3

14元杂环基、3

12元环烷基,所述Y任选被1

3个选自卤素、氰基、氨基、羟基、羰基、C1‑6烷基、卤代C1‑6烷基、C1‑6烷氧基、3

7元杂环基、3

7元环烷基、芳基、5

7元杂芳基、C1‑6烷基氨基、C1‑6烷基羰基氨基、C1‑6烷基磺酰基、氨基羰基、C1‑6烷基氨基羰基、磺酰基、C1‑6烷基硫基、C1‑6烷基亚磺酰基的取代基取代;
[0018]当R5被取代时,
[0019]R5上的取代基:C1‑6烷基、卤代C1‑6烷基、C1‑6烷氧基、3

7元杂环基、3

7元环烷基、芳基、5

7元杂芳基、磺酰基,任选被1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立体异构体、互变异构体:其中,R1选自氢、羟基、氨基、羧基、氰基、硝基、卤素、C1‑6烷基、卤代C1‑6烷基、C1‑6烷氧基、卤代C1‑6烷氧基、C2‑6烯基、C2‑6炔基、3

7元杂环基、3

7元环烷基、芳基、5

7元杂芳基;R2选自氢、羟基、氨基、羧基、氰基、硝基、卤素、C1‑6烷基、卤代C1‑6烷基、C1‑6烷氧基、卤代C1‑6烷氧基、C2‑6烯基、C2‑6炔基、3

7元杂环基、3

7元环烷基、芳基、5

7元杂芳基;R1、R2分别任选被1

3个选自羟基、氨基、羧基、氰基、硝基、卤素、羰基、C1‑6烷基、卤代C1‑6烷基、C1‑6烷氧基、卤代C1‑6烷氧基、3

7元杂环基、3

7元环烷基、芳基、5

7元杂芳基的取代基取代;或R1、R2与它们所连接的碳原子形成5

12元环A;所述5

12元环A任选被1

4个选自羟基、氨基、羧基、氰基、硝基、卤素、羰基、C1‑6烷基、

NH

C1‑6烷基、卤代C1‑6烷基、C1‑6烷氧基、卤代C1‑6烷氧基、3

7元杂环基、3

7元环烷基、芳基、5

7元杂芳基、C1‑6烷基磺酰基、

N(C1‑6烷基)2的取代基取代;R3选自

(C1‑6亚烷基)0‑2‑
NR4R5、

(C1‑6亚烷基)0‑2‑
NR4‑
COR5、

(C1‑6亚烷基)0‑2‑
CO

NR4‑
R5、

(C1‑6亚烷基)0‑2‑
O

R5;R4选自氢或C1‑6烷基;R5选自3

7元杂环基、3

7元环烷基、芳基、5

7元杂芳基;所述R5任选被1

4个选自卤素、氰基、氨基、羟基、C1‑6烷基、卤代C1‑6烷基、C1‑6烷氧基、3

7元杂环基、3

7元环烷基、芳基、5

7元杂芳基、C2‑6烯基羰基、磺酰基、C1‑6烷基羰基、羧基的取代基取代;Y选自芳基、5

14元杂芳基、3

14元杂环基、3

12元环烷基,所述Y任选被1

3个选自卤素、氰基、氨基、羟基、羰基、C1‑6烷基、卤代C1‑6烷基、C1‑6烷氧基、3

7元杂环基、3

7元环烷基、芳基、5

7元杂芳基、C1‑6烷基氨基、C1‑6烷基羰基氨基、C1‑6烷基磺酰基、氨基羰基、C1‑6烷基氨基羰基、磺酰基、C1‑6烷基硫基、C1‑6烷基亚磺酰基的取代基取代;当R5被取代时,R5上的取代基:C1‑6烷基、卤代C1‑6烷基、C1‑6烷氧基、3

7元杂环基、3

7元环烷基、芳基、5

7元杂芳基、磺酰基,任选被1

3个选自卤素、氰基、氨基、羟基、羰基、C1‑6烷基、3

6元环烷基的取代基取代;当Y被取代时,Y上的取代基:C1‑6烷基、卤代C1‑6烷基、C1‑6烷氧基、3

7元杂环基、3

7元环烷基、芳基、5

7元杂芳基、磺酰基,任选被1

3个选自卤素、氰基、氨基、羟基、羰基、C1‑6烷基、3

6元环烷基的取代基取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立体异构体、互变异构体,具有通式(II)所示结构:
其中,环A选自5

7元环烯基、5

7元环烷基、5

7元杂环基、苯基、5

7元杂芳基;环A任选被1

4个选自羟基、氨基、羧基、氰基、硝基、卤素、C1‑6烷基、

NH

C1‑6烷基、卤代C1‑6烷基、C1‑6烷氧基、卤代C1‑6烷氧基、3

7元杂环基、3

7元环烷基、芳基、5

7元杂芳基、C1‑6烷基磺酰基、

N(C1‑6烷基)2的取代基取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立体异构体、互变异构体,其中,环A选自苯基、5

7元杂芳基;环A任选被1

4个选自羟基、氨基、羧基、氰基、硝基、卤素、C1‑6烷基、

NH

C1‑6烷基、卤代C1‑6烷基、C1‑6烷氧基、卤代C1‑6烷氧基、3

7元杂环基、3

7元环烷基、C1‑6烷基磺酰基、

N(C1‑6烷基)2的取代基取代。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立体异构体、互变异构体,其中,环A选自环A任选被1

4个选自羟基、氨基、羧基、氰基、硝基、卤素、C1‑6烷基、

NH

C1‑6烷基、卤代C1‑6烷基、C1‑6烷氧基、卤代C1‑6烷氧基、3

7元杂环基、3

7元环烷基、C1‑6烷基磺酰基、

N(C1‑6烷基)2的取代基取代。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立体异构体、互变异构体,其中,Y选自苯基、5

7元杂芳基、3

8元杂环基、3

7元环烷基;Y任选被1

3个选自卤素、氰基、氨基、羟基、羰基、C1‑6烷基、卤代C1‑6烷基、C1‑6烷氧基、3

7元杂环基、3

7元环烷基、C1‑6烷基氨基、C1‑6烷基羰基氨基、C1‑6烷基磺酰基、氨基羰基、C1‑6烷基氨基羰基、磺酰基的取代基取代;所述C1‑6烷基、卤代C1‑6烷基、C1‑6烷氧基、3

7元杂环基、3

7元环烷基、磺酰基任选被1

3个选自卤素、氰基、氨基、羟基、羰基、C1‑6烷基的取代基取代。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立体异构体、互变异构体,其中,Y选自萘基、8

14元稠杂芳基、6

12元稠杂环基、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琳吴永谦
申请(专利权)人:药捷安康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