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下向进路式采场假顶稳定性的钢筋砼假底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5566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9: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有色矿山采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善下向进路式采场假顶稳定性的钢筋砼假底结构,包括设置在底板上的矿石垫层,所述矿石垫层上面铺设编织袋,所述编织袋上铺设有多个主筋和多个副筋,所述主筋和所述副筋垂直设置形成钢筋网,所述钢筋网通过连接钢筋分别与上盘挂桩筋、上盘肩部预拉筋、下盘挂桩筋以及下盘肩部预拉筋连接,所述矿石垫层上浇筑覆盖所述钢筋网的砼形成并列相邻设置的上盘钢筋砼假底和下盘钢筋砼假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提高人工假顶稳定性,保证下分层安全高效开采;其次,保障采场结构的稳定。采场结构的稳定。采场结构的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善下向进路式采场假顶稳定性的钢筋砼假底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有色矿山采矿
,尤其涉及一种改善下向进路式采场假顶稳定性的钢筋砼假底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下向进路分层充填采矿法主要用于回采矿岩很不稳固、矿石品位很高或者价值很高的矿体。
[0003]谦比希铜矿主矿体呈层状分布,倾角较大,平均75
°
,矿体平均厚度6m,属中厚矿体,矿岩节理裂隙较为发育,极不稳固。研究采用下向单进路式分层充填法进行开采,其中首采层采用双进路式掘进施工钢筋砼假底。首采层进路掘进过程中,矿房冒落严重,原计划在上下盘进路连接处顶板施工吊筋无法实施,如不加改进,钢筋砼假底在作为下分层回采的人工假顶时,安全性大大降低,威胁井下作业人员及设备。
[0004]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改善下向进路式采场假顶稳定性的钢筋砼假底结构形式,施工简便,能有效提高人工假顶稳定性,保证下分层安全高效开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善下向进路式采场假顶稳定性的钢筋砼假底结构,施工简便,能有效提高人工假顶稳定性,保证下分层安全高效开采。
[0006]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改善下向进路式采场假顶稳定性的钢筋砼假底结构,包括设置在底板上的矿石垫层,所述矿石垫层上面铺设编织袋,所述编织袋上铺设有多个主筋和多个副筋,所述主筋和所述副筋垂直设置形成钢筋网,所述矿石垫层周边的围岩上固定设有上盘挂桩筋、上盘肩部预拉筋、下盘挂桩筋以及下盘肩部预拉筋,所述钢筋网通过连接钢筋分别与所述上盘挂桩筋、所述上盘肩部预拉筋、所述下盘挂桩筋以及所述下盘肩部预拉筋连接,所述矿石垫层上浇筑覆盖所述钢筋网的砼形成并列相邻设置的上盘钢筋砼假底和下盘钢筋砼假底。
[000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针对层理、节理发育,矿岩很不稳固的矿体,采用下向进路式分层充填法回采,首采层采用双进路式掘进施工钢筋砼假底时,本技术能有效提高人工假顶稳定性,保证下分层安全高效开采;其次,上盘挂桩筋、上盘肩部预拉筋、下盘挂桩筋以及下盘肩部预拉筋可同时起到支护围岩的作用,保障采场结构的稳定。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9]进一步,所述矿石垫层的厚度为100mm

200mm,且所述矿石垫层的厚度由所述上盘钢筋砼假底与所述下盘钢筋砼假底的连接处向两端依次降低的斜坡状结构。
[001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下分层回采时,矿石垫层能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防止爆破破坏人工假顶;其次,可使上部浇筑的混凝土呈一定坡度,利于节理裂隙淋水疏排。
[0011]进一步,所述矿石垫层周边的围岩上设有多个挂桩孔和肩部预拉孔,所述上盘挂
桩筋和所述下盘挂桩筋分别采用注浆方式固定在所述挂桩孔内,所述上盘肩部预拉筋和所述下盘肩部预拉筋分别采用注浆方式固定在所述肩部预拉孔内。
[001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设置挂桩孔和肩部预拉孔,然后通过注浆方式固定上盘挂桩筋、下盘挂桩筋、上盘肩部预拉筋和下盘肩部预拉筋,确保固定的牢固性。
[0013]进一步,所述挂桩孔为与水平面夹角为20
°‑
40
°
的倾斜孔,且所述挂桩孔的孔底的水平高度低于孔口的水平高度,所述挂桩孔距底板高度1.4

1.6m,相邻的所述挂桩孔间距为0.8

1m,所述挂桩孔的孔深大于等于2.4m。
[001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提供足够的锚固力来悬吊人工假顶,防止其发生滑移,提高人工假顶稳定性。
[0015]进一步,所述肩部预拉孔为水平设置的孔,且所述肩部预拉孔距底板高度1.8

2.2m,相邻的所述肩部预拉孔的孔间距为0.8

1m,所述肩部预拉孔的孔深大于等于3.4m。
[0016]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配合围岩对人工假顶提供足够的拉力和支撑力,提高人工假顶的稳定性。
[0017]进一步,所述连接钢筋通过吊环与所述主筋连接,且所述吊环距所述上盘钢筋砼假底与所述下盘钢筋砼假底的连接处1.1

1.3m,相邻的所述吊环之间的间距为0.8

1m,且所述吊环的下部设在所述矿石垫层内。
[0018]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下分层回采时,上下盘钢筋砼假顶连接处所受拉力最大,最易失稳,采用吊环在中部区域挂在主筋上与肩部预拉筋连接,可减小人工假顶所受拉力,降低人工假顶拉断破坏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垂直于进路钢筋砼假底结构剖面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平行于进路钢筋砼假底结构剖面图;
[0022]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3]1、上盘钢筋砼假底;2、下盘钢筋砼假底;3、矿石垫层;4、编织袋;5、主筋;6、副筋;7、上盘挂桩筋;8、上盘肩部预拉筋;9、下盘挂桩筋;10、下盘肩部预拉筋;11、吊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25]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改善下向进路式采场假顶稳定性的钢筋砼假底结构,包括设置在底板上的矿石垫层3,为利于下分层安全回采,同时利于矿体内节理裂隙水疏排,矿石垫层3厚度在100mm

200mm之间,且呈一定小坡度,且所述矿石垫层3的厚度由所述上盘钢筋砼假底1与所述下盘钢筋砼假底2的连接处向两端依次降低的斜坡状结构。矿石垫层3上面铺设编织袋4,编织袋4间搭接宽度不低于15cm,铺设编织袋4用以提高混凝土底部表面平整度。编织袋4上面铺设主筋5和副筋6绑扎形成的钢筋网,将钢筋网垫高25mm

50mm,留出钢筋网保护层,以防止钢筋网被氧化腐蚀。将吊环11挂在距上盘钢筋砼假底1与所述下盘钢筋砼假底2的连接处1.1

1.3m主筋5上,相邻的吊环11之间间距0.8

1m,所述吊环11下部埋
入矿石垫层3内。吊环11通过连接钢筋与上盘肩部预拉筋8和下盘肩部预拉筋10形成一个整体,可减小人工假顶中部区域所受的拉应力,减小其失稳破坏的风险,所述连接钢筋与所述主筋5、上盘肩部预拉筋8和下盘肩部预拉筋10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0026]所述矿石垫层3周边的围岩上设有多个挂桩孔和肩部预拉孔,所述上盘挂桩筋7和所述下盘挂桩筋9分别采用注浆方式固定在所述挂桩孔内,所述上盘肩部预拉筋8和所述下盘肩部预拉筋10分别采用注浆方式固定在所述肩部预拉孔内。
[0027]所述肩部预拉孔为水平设置的孔,且所述肩部预拉孔距底板高度1.8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善下向进路式采场假顶稳定性的钢筋砼假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底板上的矿石垫层(3),所述矿石垫层(3)上面铺设编织袋(4),所述编织袋(4)上铺设有多个主筋(5)和多个副筋(6),所述主筋(5)和所述副筋(6)垂直设置形成钢筋网,所述矿石垫层(3)周边的围岩上固定设有上盘挂桩筋(7)、上盘肩部预拉筋(8)、下盘挂桩筋(9)以及下盘肩部预拉筋(10),所述钢筋网通过连接钢筋分别与所述上盘挂桩筋(7)、所述上盘肩部预拉筋(8)、所述下盘挂桩筋(9)以及所述下盘肩部预拉筋(10)连接,所述矿石垫层(3)上浇筑覆盖所述钢筋网的砼形成并列相邻设置的上盘钢筋砼假底(1)和下盘钢筋砼假底(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下向进路式采场假顶稳定性的钢筋砼假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矿石垫层(3)的厚度为100mm

200mm,且所述矿石垫层(3)的厚度由所述上盘钢筋砼假底(1)与所述下盘钢筋砼假底(2)的连接处向两端依次降低的斜坡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下向进路式采场假顶稳定性的钢筋砼假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矿石垫层(3)周边的围岩上设有多个挂桩孔和肩部预拉孔,所述上盘挂桩筋(7)和所述下盘挂桩筋(9)分别采用注浆方式固定在所述挂桩孔内,所述上盘肩部预拉筋(8)和所述下盘肩部预拉筋(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强李占炎张俊李辉杨清平尚继林王红心梁权宇祝泽辉秦帅吴卓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金诚信矿山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