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模转动带补偿负角的成形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2620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凹模转动带补偿负角的成形模,属于冲压模具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的卡箍零件冲压时,由于导向柱的存在,导致工人需要将手穿过导向柱之间的空隙进行拿取,操作较为不便的问题;包括:上冲压模具、冲压导向柱、冲压凸模、下冲压模具、冲压垫板和冲压凹模;所述冲压导向柱固定连接在上冲压模具的下方后端左右两侧;所述冲压凸模焊接连接在上冲压模具的下方中间位置;所述下冲压模具设置在上冲压模具的下方;所述冲压垫板固定连接在下冲压模具的上方;所述冲压凹模固定连接在冲压垫板的上方左端,方便了卡箍的拿取,方便了工人使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实现了卡箍的一次成型,提高了生产效率。高了生产效率。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凹模转动带补偿负角的成形模


[0001]本技术属于冲压模具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凹模转动带补偿负角的成形模。

技术介绍

[0002]在汽车零件加工中,卡箍类零件的生产是汽车生产的重要环节,现有的卡箍零件一般使用冲压模具进行冲压成型,冲压模具一般可以分为上模、下模;上模是由模柄(冲头把)、导套、凸模、垫板、固定板、螺钉、销钉、上模座(上托)、脱料版组成;下模一般是由下模座、导料板(侧面导板)、凹模、挡料板、承料板、导柱、螺钉、销钉组成。
[0003]现有申请号为:CN202010033485.X本专利技术涉及冲压成型
,公开了一种用于生产卡箍的冲压模具组件及其使用方法。用于生产卡箍的冲压模具组件包括冲剪模具、预成型模具、中间模具以及终成型模具;冲剪模具用以在板材上形成弯折耳、预成型模具用以在前述的弯折耳的端部形成折边段、中间模具用以形成挂钩以及在卡箍的两个装配面上分别形成波浪型面、终成型模具用以对波浪型面进行翻折形成最终的卡箍。进而能够有效地提升生产卡箍的生产效率,操作方便;还能够大幅度的提高材料的利用率,进而降低了生产卡箍的成本。此外,将原有的线切割、机加工的方式更换为冲压的方式,能够保证卡箍的尺寸与形状精度,不会破坏冲压件表面质量,而且该冲压模具组件的寿命长,冲压的质量稳定。
[0004]基于上述,现有的卡箍零件在进行冲压成型时,由于卡箍上端一般设置有卡槽结构,故此卡箍一般需要多次冲压成型,导致生产效率较低,而且在进行卡箍零件冲压时,由于导向柱的存在,导致工人需要将手穿过导向柱之间的空隙进行拿取,操作较为不便。
[0005]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凹模转动带补偿负角的成形模,以期达到更加实用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凹模转动带补偿负角的成形模,以解决现有的卡箍零件在进行冲压成型时,由于卡箍上端一般设置有卡槽结构,故此卡箍一般需要多次冲压成型,导致生产效率较低,而且在进行卡箍零件冲压时,由于导向柱的存在,导致工人需要将手穿过导向柱之间的空隙进行拿取,操作较为不便的问题。
[0007]本技术凹模转动带补偿负角的成形模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0008]凹模转动带补偿负角的成形模,包括:上冲压模具、冲压导向柱、冲压凸模、下冲压模具、冲压垫板和冲压凹模;
[0009]所述冲压导向柱共设置有两组,冲压导向柱分别固定连接在上冲压模具的下方后端左右两侧;
[0010]所述冲压凸模焊接连接在上冲压模具的下方中间位置;
[0011]所述下冲压模具设置在上冲压模具的下方;
[0012]所述冲压垫板固定连接在下冲压模具的上方;
[0013]所述冲压凹模共设置有两组,左侧一组冲压凹模固定连接在冲压垫板的上方左端,右侧一组冲压凹模转动连接在冲压垫板的上方右端。
[0014]进一步的,所述上冲压模具包括有:冲压导向槽;
[0015]所述冲压导向槽共设置有两组,冲压导向槽分别开设在下冲压模具的上方左右两侧,并且冲压导向槽的开槽位置位于冲压导向柱的正下方。
[0016]进一步的,所述冲压凸模还包括有:补偿槽和冲压凸块;
[0017]所述补偿槽共设置有两组,补偿槽全封闭开设在冲压凸模的下端中间位置左右两侧;
[0018]所述冲压凸块固定连接在冲压凸模的下方,并且冲压凸块为圆柱状结构。
[0019]进一步的,所述下冲压模具包括有:顶出器底座和顶出块;
[0020]所述顶出器底座固定连接在下冲压模具的下方左侧;
[0021]所述顶出块滑动连接在顶出器底座的上方,并且顶出块的内部设置有弹簧,顶出块的内部弹簧上端与顶出块固定连接,顶出块的内部弹簧下端与顶出器底座的上端固定连接。
[0022]进一步的,所述冲压垫板包括有:旋转销轴;
[0023]所述旋转销轴转动连接在冲压垫板的前方,并且旋转销轴与右侧一组冲压凹模转动连接。
[0024]进一步的,所述冲压凹模包括有:成型槽;
[0025]所述成型槽开设在两组冲压凹模的对向端,并且成型槽为C字形开槽结构。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7]本技术通过冲压导向柱的设置,冲压导向柱实现限位导向作用,同时设置有两组冲压导向柱,当冲压完成后,冲压导向柱不会遮挡工人拿取成型的零件,方便了工人使用,提高了生产效率。
[0028]本技术通过补偿槽和成型槽的相互配合,实现了对零件上端凹槽位置的成型,使卡箍冲压一次成型,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补偿槽避免了卡箍在生产时由于材料的形状记忆发生回弹,提高了生产质量,减少了材料的浪费。
[0029]本技术当对卡箍进行冲压时,此时卡箍的冲压零件会向下压缩顶出块,当卡箍冲压成型后,在顶出块内部弹簧的作用下,顶出块会将卡箍顶出,方便了卡箍的拿取,提高了生产效率。
[0030]本技术当进行卡箍冲压时,此时上冲压模具向下移动带动冲压凸模向下移动,冲压凸模向下移动带动冲压凸块向下移动,冲压凸块向下移动实现对零件的冲压成型,同时右侧一组冲压凹模被挤压转动,实现对卡箍零件的左右两侧的冲压,实现了卡箍的一次成型,避免多次冲压,减少了生产步骤,提高了生产效率。
[0031]本技术方便了卡箍的拿取,方便了工人使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实现了卡箍的一次成型,避免多次冲压,减少了生产步骤,提高了生产效率,避免了卡箍在生产时由于材料的形状记忆发生回弹,提高了生产质量,减少了材料的浪费。
附图说明
[0032]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2是本技术的补偿槽结构示意图。
[0034]图3是本技术的旋转销轴结构示意图。
[0035]图4是本技术的成型槽结构示意图。
[0036]图5是本技术的冲压导向柱结构示意图。
[0037]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0038]1、上冲压模具;101、冲压导向槽;102、冲压导向柱;2、冲压凸模;201、补偿槽;202、冲压凸块;3、下冲压模具;301、顶出器底座;302、顶出块;4、冲压垫板;401、旋转销轴;5、冲压凹模;501、成型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4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凹模转动带补偿负角的成形模,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冲压模具(1)、冲压导向柱(102)、冲压凸模(2)、下冲压模具(3)、冲压垫板(4)和冲压凹模(5);所述冲压导向柱(102)共设置有两组,冲压导向柱(102)分别固定连接在上冲压模具(1)的下方后端左右两侧;所述冲压凸模(2)焊接连接在上冲压模具(1)的下方中间位置;所述下冲压模具(3)设置在上冲压模具(1)的下方;所述冲压垫板(4)固定连接在下冲压模具(3)的上方;所述冲压凹模(5)共设置有两组,左侧一组冲压凹模(5)固定连接在冲压垫板(4)的上方左端,右侧一组冲压凹模(5)转动连接在冲压垫板(4)的上方右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凹模转动带补偿负角的成形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冲压模具(1)包括有:冲压导向槽(101);所述冲压导向槽(101)共设置有两组,冲压导向槽(101)分别开设在下冲压模具(3)的上方左右两侧,并且冲压导向槽(101)的开槽位置位于冲压导向柱(102)的正下方。3.如权利要求1所述凹模转动带补偿负角的成形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凸模(2)还包括有:补偿槽(201)和冲压凸块(202);所述补偿槽(201)共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久颖张永刚王燕席承权
申请(专利权)人:十堰创威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