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微喷引燃气体机的喷孔结构及气体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6826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8: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微喷引燃气体机的喷孔结构及气体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因喷油孔喷射角度阻碍了火焰发展速度的问题,具有加快火焰燃烧的速度,从而改善气体机的性能的有益效果,具体方案如下:一种适用于微喷引燃气体机的喷孔结构,包括喷嘴,喷嘴具有蓄油腔,喷嘴周向设置多个与蓄油腔连通的喷油孔,每个喷油孔的中心轴线方向与喷油孔出口中心点所在喷嘴的切线呈锐角,每个喷油孔的中心轴线方向与喷嘴所在气缸的缸内涡流运动方向呈锐角。向呈锐角。向呈锐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微喷引燃气体机的喷孔结构及气体机


[0001]本技术涉及气体机领域,尤其是一种适用于微喷引燃气体机的喷孔结构及气体机。

技术介绍

[0002]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0003]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是现阶段全世界都在关注的问题,随着船舶能效和排放法规的日趋严格,对其经济性和污染物排放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迫使船舶气体机向新能源转型,天然气作为储量极其丰富的一次替代清洁能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天然气气体机存在充气效率低、缸内火焰传播速度慢等问题,而微喷引燃双燃料气体机通过喷油器喷射柴油引燃缸内混合气,显著提升了缸内燃烧速度,弥补了天然气燃料的不足。
[0004]微喷引燃气体机所用喷油器大都是柴油机使用的结构,专利技术人发现,参考图1所示,现有的第一喷油孔的喷射角度与缸内混合气流动方向是垂直的,阻碍了火焰发展速度,影响了气体机性能,对于提升缸内混合气的燃烧速度具有负面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微喷引燃气体机的喷孔结构,喷孔与缸内混合气流动方向相同,喷出的柴油着火后,火焰传播的方向与混合气流动方向相同,加快了缸内燃烧速度,改善气体机性能。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一种适用于微喷引燃气体机的喷孔结构,包括喷嘴,喷嘴具有蓄油腔,喷嘴周向设置多个与蓄油腔连通的喷油孔,每个喷油孔的中心轴线方向与喷油孔出口中心点所在喷嘴的切线呈锐角。
[0008]如上所述的喷孔结构,喷嘴设置多个喷油孔,每一喷油孔的中心轴线方向决定了喷油孔的喷射角度,是与喷油孔出口中心的点所在喷嘴的切线呈锐角,这样喷油孔喷出油液的喷射角度与缸内混合气涡流运动方向是一致的,喷射的柴油着火后,火焰传播的方向与缸内涡流的运动相同,加快火焰燃烧的速度,从而改善气体机的性能。
[0009]如上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微喷引燃气体机的喷孔结构,每个所述喷油孔的中心轴线方向与喷嘴所在气缸的缸内涡流运动方向呈锐角。
[0010]如上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微喷引燃气体机的喷孔结构,为了保证喷嘴均匀喷出柴油,多个所述的喷油孔均匀布置于所述喷嘴。
[0011]如上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微喷引燃气体机的喷孔结构,多个所述的喷油孔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平面。
[0012]如上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微喷引燃气体机的喷孔结构,为了保证喷油孔喷射角度与缸内混合气涡流运动方向的一致,所述喷油孔的中心轴线方向与喷油孔出口中心点所在喷
嘴的切线的角度在10
°‑
80
°
之间。
[0013]如上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微喷引燃气体机的喷孔结构,所述喷油孔的中心轴线方向与喷油孔出口中心点所在喷嘴的切线的角度在30
°‑
60
°
之间。
[0014]如上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微喷引燃气体机的喷孔结构,多个所述的喷油孔呈旋流式结构布置于所述的喷嘴。
[0015]如上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微喷引燃气体机的喷孔结构,所述喷嘴同一平面内设置3

8个所述的喷油孔,喷油孔的数量根据气缸的大小进行确定。
[0016]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气体机,包括若干气缸,每一气缸内均设置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微喷引燃气体机的喷孔结构。
[0017]如上所述的一种气体机,所述喷嘴的喷油孔位于所述气缸内。
[0018]上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9]1)本技术通过喷孔结构的设置,喷嘴设置多个喷油孔,每一喷油孔的中心轴线方向决定了喷油孔的喷射角度,是与喷油孔出口中心的点所在喷嘴的切线呈锐角,这样喷油孔喷出油液的喷射角度与缸内混合气涡流运动方向是一致的,喷射的柴油着火后,火焰传播的方向与缸内涡流的运动相同,加快火焰燃烧的速度,从而改善气体机的性能。
[0020]2)本技术通过多个喷油孔的设置,能够保证喷嘴从各个方向均匀喷出柴油,保证缸内气体的混合。
[0021]3)本技术通过喷油孔的中心轴线方向与喷油孔出口中心点所在喷嘴的切线的角度的进一步限定,充分保证喷油孔喷射角度与缸内混合气涡流运动方向的一致性,保证火焰船舶的方向与缸内气流运动的一致性。
附图说明
[0022]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3]图1是现有技术中喷孔与混合气涡流垂直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一种适用于微喷引燃气体机的喷孔结构的示意图。
[0025]图中:为显示各部位位置而夸大了互相间间距或尺寸,示意图仅作示意。
[0026]其中:1.蓄油腔,2.第一喷油孔,3.喷嘴,4.缸内涡流,5.第二喷油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技术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28]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本技术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29]正如
技术介绍
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存在因喷油孔喷射角度阻碍了火焰发展速度的问题,为了解决如上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微喷引燃气体机的喷孔结构。
[0030]微喷引燃技术:以微量(1%~5%)柴油作为引燃燃料,柴油通过压燃的方式着火,继而引燃天然气主燃料。
[0031]实施例一
[0032]本技术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2所示,一种适用于微喷引燃气体机的喷孔结构,包括喷嘴3,喷嘴3的中心具有蓄油腔1,喷嘴3周向设置多个与蓄油腔1连通的用于喷出柴油的第二喷油孔5,喷油孔为第二喷油孔5,每个第二喷油孔5的中心轴线方向与第二喷油孔5出口中心点所在喷嘴3的切线呈锐角。
[0033]每个第二喷油孔5的中心轴线方向与喷嘴所在气缸的缸内涡流4运动方向呈锐角,缸内涡流4的轴线与喷嘴3的轴线是相互平行的,与气缸的轴线也是平行的。
[0034]当然,可以理解地是,喷嘴的内部其他结构与现有技术是相同的,只是第二喷油孔的设置不同。
[0035]为了保证喷嘴均匀喷出柴油,多个第二喷油孔5均匀布置于喷嘴的周向方向,相邻两第二喷油孔5之间间隔设定的角度,而且多个第二喷油孔呈旋流式结构布置于喷嘴。
[0036]可以理解地是,喷油孔均为圆柱孔,多个第二喷油孔5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微喷引燃气体机的喷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喷嘴,喷嘴具有蓄油腔,喷嘴周向设置多个与蓄油腔连通的喷油孔,每个喷油孔的中心轴线方向与喷油孔出口中心点所在喷嘴的切线呈锐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微喷引燃气体机的喷孔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喷油孔的中心轴线方向与喷嘴所在气缸的缸内涡流运动方向呈锐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微喷引燃气体机的喷孔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的喷油孔均匀布置于所述喷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微喷引燃气体机的喷孔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的喷油孔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平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微喷引燃气体机的喷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油孔的中心轴线方向与喷油孔出口中心点所在喷嘴的切线的角度在10
°‑
8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鲁张方方孙坤孙放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