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铰接式跨坐式单轨车辆底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1019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铰接式跨坐式单轨车辆底架,包括两根前后平行设置的边梁以及固焊在两根所述边梁两端的两组端部底架,两组所述端部底架左右对称,其与两根所述边梁构成矩形方框结构;两组所述端部底架的顶部分别设置有一组铰接座,两组铰接座左右对称,两组所述端部底架之间设置有两根平行于边梁的底架纵梁,所述底架纵梁的两端与对应的端部底架之间固焊在一起,相邻两根边梁与底架纵梁之间以及底架纵梁与底架纵梁之间均固焊有底架横梁;所述端部底架、铰接座、边梁、底架纵梁以及底架横梁均由碳钢材料加工制成。这种铰接式跨坐式单轨车辆底架承重大、刚度好、稳定性好,力学性能好,易于焊接,并且能够满足底架和其他部件的接口要求,适应性强。适应性强。适应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铰接式跨坐式单轨车辆底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铰接式跨坐式单轨车辆底架。

技术介绍

[0002]跨座式单轨交通是一种典型的城市轨道交通制式,具有地形适应性强、爬坡能力大、转弯半径小、土地资源占用少、噪音低、建设周期短、造价低等独特优势。在多制式城轨交通中,高架线路运行综合优势明显。独特的优势决定该制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有着进一步推广、应用的广泛空间。
[0003]在继承既有单轨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全面的自主化、国产化开发,新一代跨座式单轨车辆已实现根据具体改进需要进行系统设计和升级,通过进行定制化设计满足了中小型城市的客运需求。
[0004]底架作为跨座式单轨车辆重要的结构部件之一,是乘客和设备的承载部件,承担了转向架的接口,侧墙和端墙的接口。因此,底架应具有很好的力学性能,能够很好的传递纵向和垂向载荷。
[0005]目前,有些轨道车辆为了降低自重,底架采用铝合金材料,但铝合金材料强度、刚度小、承重少、耐腐蚀性差,使用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承重大、刚度好、稳定性好且力学性能好,同时能够满足和其他部件接口要求的铰接式跨坐式单轨车辆底架。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铰接式跨坐式单轨车辆底架,包括两根前后平行设置的边梁以及固焊在两根所述边梁两端的两组端部底架,两组所述端部底架左右对称,其与两根所述边梁构成矩形方框结构;两组所述端部底架的顶部分别设置有一组铰接座,两组铰接座左右对称,两组所述端部底架之间设置有两根平行于边梁的底架纵梁,所述底架纵梁的两端与对应的端部底架之间固焊在一起,相邻两根边梁与底架纵梁之间以及底架纵梁与底架纵梁之间均固焊有底架横梁。
[0008]进一步地,所述端部底架、铰接座、边梁、底架纵梁以及底架横梁均由碳钢材料加工制成。
[0009]进一步地,所述端部底架的顶面设置有插接口,所述铰接座的底部设置有与端部底架上插接口位置对应且能够插接配合的插接头,所述铰接座与端部底架的上下表面之间通过铆钉固定连接在一起。
[0010]进一步地,所述铰接座底部的插接头通过螺栓和铆钉与对应的端部底架侧面固定连接在一起。
[0011]进一步地,所述边梁由大断面高强度钢加工制成,所述底架纵梁由矩形断面的高强度钢加工制成。
[0012]进一步地,所述底架横梁具有多组,左右等间距设置。
[0013]进一步地,所述端部底架上设置有车体端墙安装接口;所述边梁上设置有车体侧墙安装接口。
[0014]进一步地,所述底架纵梁的侧面沿其左右长度方向均布有若干前后连通的工艺孔。
[0015]进一步地,所述底架横梁上设置有减震器安装座。
[0016]进一步地,所述铰接座的侧面呈向外张口的抛物线结构。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这种铰接式跨坐式单轨车辆底架承重大、刚度好、稳定性好,力学性能好,易于焊接,并且能够满足底架和其他部件的接口要求,适应性强。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铰接式跨坐式单轨车辆底架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铰接式跨坐式单轨车辆底架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铰接式跨坐式单轨车辆底架中底架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铰接式跨坐式单轨车辆底架中铰接座侧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端部底架;11、插接口;2、铰接座;21、插接头;3、边梁;4、底架纵梁;41、工艺孔;5、底架衡量。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4]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0025]图1和图2所示一种铰接式跨坐式单轨车辆底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根前后平行设置的边梁3以及固焊在两根所述边梁3两端的两组端部底架1,两组所述端部底架1左右对称,其与两根所述边梁3构成矩形方框结构;两组所述端部底架1的顶部分别设置有一组铰接座2,两组铰接座2左右对称,两组所述端部底架1之间设置有两根平行于边梁3的底架纵梁4,所述底架纵梁4的两端与对应的端部底架1之间固焊在一起,相邻两根边梁3与底架纵梁4之间以及底架纵梁4与底架纵梁4之间均固焊有底架横梁5。
[0026]为了保证底架的刚度,能够满足较大承重,所述端部底架1、铰接座2、边梁3、底架
纵梁4以及底架横梁5均由碳钢材料加工制成;其中,所述边梁3由大断面高强度钢加工制成,所述底架纵梁4由矩形断面的高强度钢加工制成,各结构间主要采用坡口V型焊缝或半V型焊焊接。
[0027]为了方便铰接座2余端部底架1之间的安装和拆卸,同时保证连接后的稳定性,如图3所示,所述端部底架1的顶面设置有插接口11,如图4所示,所述铰接座2侧面呈向外张口的抛物线结构,其底部设置有与端部底架1上插接口11位置对应且能够插接配合的插接头21,所述铰接座2与端部底架1的上下表面之间通过铆钉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铰接座2底部的插接头21通过螺栓和铆钉与对应的端部底架2侧面固定连接在一起。
[0028]为了保证底架的力学性能足够好,同时保证稳定性好,所述底架横梁5具有多组,左右等间距设置。
[0029]为了方便端墙和侧墙的安装,所述端部底架1上设置有车体端墙安装接口;所述边梁3上设置有车体侧墙安装接口。
[0030]为了保证底架纵梁4的受力强度,所述底架纵梁4的侧面沿其左右长度方向均布有若干前后连通的工艺孔41。
[0031]为了方便减震器的安装,所述底架横梁5上设置有减震器安装座。
[0032]这种铰接式跨坐式单轨车辆底架承重大、刚度好、稳定性好,力学性能好,易于焊接,并且能够满足底架和其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铰接式跨坐式单轨车辆底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根前后平行设置的边梁(3)以及固焊在两根所述边梁(3)两端的两组端部底架(1),两组所述端部底架(1)左右对称,其与两根所述边梁(3)构成矩形方框结构;两组所述端部底架(1)的顶部分别设置有一组铰接座(2),两组铰接座(2)左右对称,两组所述端部底架(1)之间设置有两根平行于边梁(3)的底架纵梁(4),所述底架纵梁(4)的两端与对应的端部底架(1)之间固焊在一起,相邻两根边梁(3)与底架纵梁(4)之间以及底架纵梁(4)与底架纵梁(4)之间均固焊有底架横梁(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铰接式跨坐式单轨车辆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底架(1)、铰接座(2)、边梁(3)、底架纵梁(4)以及底架横梁(5)均由碳钢材料加工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铰接式跨坐式单轨车辆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底架(1)的顶面设置有插接口(11),所述铰接座(2)的底部设置有与端部底架(1)上插接口(11)位置对应且能够插接配合的插接头(21),所述铰接座(2)与端部底架(1)的上下表面之间通过铆钉固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耘茏钱青黄鹏向俊龙江伟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合肥新型交通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