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靶向脂质体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0935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靶向脂质体药物递送系统及其应用,所述双靶向脂质体不仅能较好的包载且缓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更重要的是,双靶向脂质体还能携带bFGF穿越血脊髓屏障积聚在脊髓损伤病变部位。体外transwell模拟实验以及体内小动物成像实验结果均显示,双靶向脂质体能更好的穿越屏障靶向至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表达区域。同时尾静脉注射载bFGF双靶向脂质体能促进血脊髓屏障修复、改善脊髓微环境、促进巨噬细胞向M2型转化,抑制其向M1型转化,并且在促进脊髓损伤后肢运动功能修复上也表现出较好的效果。基于以上结果,我们相信此类双靶向载药系统有望推向临床进行脊髓损伤的治疗。损伤的治疗。损伤的治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靶向脂质体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制药领域,更为具体的,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靶向脂质体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脊髓损伤后严重的后遗症可能使患者永远无法站立行走,现在有很多种方法用于治疗脊髓损伤,包括手术减压、康复训练、细胞种植、聚合物骨架移植等,但均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脊髓损伤后,不管是急性期还是继发性损伤期,药物治疗始终贯穿整个临床治疗方案。因为其相对来说比较安全,可操作性强。各种各样用于治疗脊髓损伤的药物很多,其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广泛存在于全身组织中,尤以神经系统为著,对神经细胞有强烈的促进增殖和有丝分裂作用,另有研究发现bFGF还能修复血脊髓屏障(BSCB),维持脊髓内环境稳定,其在脊髓损伤治疗中具有重要潜在应用价值。然而,bFGF生物大分子半衰期短、稳定性差、结构复杂、酶致失活等缺陷限制了他们的使用,如何克服bFGF的缺陷,实现高效递送bFGF用于脊髓损伤治疗仍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0003]已经探索了很多脊髓损伤修复的药物载体和聚合物材料,也表现出极好的治疗效果,但大多都采用原位给药,这样就出现了后期治疗方案不能灵活调整的问题,这也是临床经常遇到的问题。脂质体作为纳米载体,已有大量研究显示其生物相容性好,还可以通过调节合成材料增加药物循环时间,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用脂质体来包裹药物显示出无比优越的效果。但用脂质体包裹bFGF通过原位单次给药,不能很好修复脊髓损伤这种长期慢性的损伤,相比原位给药,尾静脉给药是一种更为灵活的给药方式。然而尾静脉全身给药,又存在生物利用度低,给周围组织器官造成毒副作用的问题。如何克服脂质体静脉给药生物利用度低,毒副作用大的问题将成为一个挑战。另外由于血脊髓屏障的存在,想要尾静脉注射的药物bFGF穿过BSCB并积聚在脊髓损伤病变部位将更具挑战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高效穿透血脊髓屏障并靶向滞留于损伤部位的载bFGF双修饰脂质体来促进损伤修复。利用脂质体来高效装载bFGF,改善bFGF半衰期短、稳定性差、易降解缺陷,提高生长因子的生物利用度。同时,利用脊髓损伤后损伤部位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Chondroitin sulfateproteoglycans,CSPGs)的过量表达,而CAQK四肽(CAQK peptide,Cp)能与损伤区域CSPGs结合这一特性,将CAQK四肽接到脂质体上来达到靶向脊髓损伤部位的作用。同时受线粒体靶向肽(精氨酸

赖氨酸,G2R)和富含精氨酸的多肽能促进穿过BSCB的启发,将R2KC四肽(R2KC peptide,Rp)接到脂质体上来更好的穿越血脊髓屏障。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5]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双多肽复合修饰脂质体,所述脂质体为将靶向多肽和穿膜多肽嫁接到脂质体上获得。
[0006]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靶向多肽和穿膜多肽分别为CAQK四肽和R2KC四肽。
[0007]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脂质体上装载药物。
[0008]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装载的药物为水溶性药物bFGF。
[0009]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上述双多肽复合修饰脂质体在制备药物中的应用。
[001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应用为将上述双多肽复合修饰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使用。
[001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药物为用于治疗脊髓损伤的药物。
[0012]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药物组合物,所述药物组合物的活性成分装载在上述双多肽复合修饰脂质体中。
附图说明
[001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4]图1:为包载bFGF的双修饰脂质体(bFGF@Lip

Cp&Rp)的制备和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应用示意图。bFGF@Lip

Cp&Rp尾静脉注射给药后穿越血脊髓屏障,靶向至脊髓病变区域,促进血脊髓屏障修复,促进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
[0015]图2:为CAQK修饰脂质材料(DSPE

PEG

CAQK)、R2KC修饰脂质材料(DSPE

PEG

R2KC)的制备和表征。a:DSPE

PEG

R2KC和DSPE

PEG

CAQK的合成图。b:DSPE

PEG

Mal、DSPE

PEG

CAQK和DSPE

PEG

R2KC在CDCl3中的1H

NMR光谱。
[0016]图3:为双修饰脂质体(Lip

Cp&Rp)的流体动力学粒径分布、多分散指数(PDI)和TEM图像。
[0017]图4:bFGF在空白脂质体(bFGF@Lip)和双修饰脂质体(bFGF@Lip

Cp&Rp)中的包封率。
[0018]图5:为载BSA

FITC脂质体(BSA

FITC@Lip)和载BSA

FITC双修饰脂质体(BSA

FITC@Lip

Cp&Rp)的药物释放曲线。
[0019]图6:为载药双修饰脂质体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分析。a:CCK

8检测脂质体对PC12细胞和bEnd.3细胞的细胞存活率和细胞增殖的影响。b:脂质体对血细胞的溶血现象检测。
[0020]图7:为载药双修饰脂质体在体外transwell和脊髓损伤大鼠水平上检测血脊髓屏障穿透和损伤部位靶向作用。a:双修饰载药脂质体的穿过屏障靶向至CSPGs示意图。b:载BSA

FITC双修饰脂质体(BSA

FITC@Lip

Cp&Rp)通过transwell的上腔室进入下室的量。c:尾静脉注射载Dil脂质体(Dil@Lip)和载Dil双修饰脂质体(Dil@Lip

Cp&Rp)后6小时、12小时和24小时的动物体内荧光成像。
[0021]图8:为bFGF@Lip

Cp&Rp对BSCB通透性的影响检查。a:脊髓损伤后24小时注射伊文思蓝的组织代表性图像。b组织中伊文思蓝含量统计结果。
[0022]图9:为脊髓损伤后3天不同组神经营养因子(NGF、NT

3)和抗炎因子(TGF

β、IL

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多肽复合修饰脂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质体为将靶向多肽和穿膜多肽嫁接到脂质体上获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多肽复合修饰脂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靶向多肽和穿膜多肽分别为CAQK四肽和R2KC四肽。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多肽复合修饰脂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质体上装载药物。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多肽复合修饰脂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包括水溶性药物和/或脂溶性药物。5.如权利要求1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健邬芬赞张宏宇胡杰李校堃魏晓捷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医科大学慈溪生物医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