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皮肤暗斑防护的乳膏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5660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皮肤暗斑防护的乳膏剂。为由携载多糖成分的水相和携载乙酰化羊毛脂和植物精油的油相组成的W/O型乳膏剂。所述携载多糖成分的水相由多糖成分、聚赖氨酸、泊洛沙姆和水组成;所述携载乙酰化羊毛脂和植物精油的油相由乙酰化羊毛脂和植物精油溶解于植物油脂中形成。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乳膏剂能使暗斑颜色变浅,暗斑面积消退,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皮肤暗斑。预防和治疗皮肤暗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皮肤暗斑防护的乳膏剂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足易干燥皮肤护理的制剂,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皮肤暗斑防护的乳膏剂,属于护肤品领域。

技术介绍

[0002]皮肤暗斑为一种常见病,特别是步入中老年后,随着年纪的增长导致皮肤的新陈代谢速度变慢,皮肤的黑色素沉淀导致皮肤开始变得暗沉,色斑增多。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氯化氨基汞、对苯二酚、壬二酸等化学合成类祛斑药,以剥脱、腐蚀作用为主,疗效低,副作用大,易氧化变质。
[0003]与化学合成类祛斑药相比,植物多糖对于皮肤暗斑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其生物活性高、作用温和、刺激性小等优点,特别适合长期应用。但是植物多糖的分子量大,渗透性差,因而起效很慢(彭琛,祝嘉,徐侠,等.强脉冲光联合多磺酸黏多糖软膏治疗痤疮后红斑的疗效[J].安徽医学,2022,43(3):267

270;陈芳,马朝晖,常明泉,等.白及多糖乳膏治疗黄褐斑105例[J].医药导报,2020,39(12):1708

1709;王慧莲,孟庆良,李松伟,等.茯苓多糖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h17/Treg平衡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7,33(8):1514

1519)。此外,植物多糖的水溶液易受到环境影响发生降解和变质,并且植物多糖的水溶液皮肤涂布后水分易挥发,因此无法直接应用于皮肤暗斑的防护和治疗。传统的多糖口服制剂虽然应用方便,但无法有效到达皮肤暗斑部位,因此无法发挥药物作用。
[0004]很多植物精油对于皮肤暗斑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植物精油刺激性太强且易挥发,无法直接涂布于皮肤暗斑部位应用。因此,如果能将植物精油与植物多糖联合应用,就可以发挥两者对于皮肤暗斑防治的协同作用。但是多糖成分和植物精油存在溶解性的显著差异,多糖水溶液与植物精油混合会导致多糖发生聚集,活性丧失。
[0005]经过检索,目前尚未见到任何将水溶性多糖成分和脂溶性植物精油共同包载于同一递释系统用于皮肤暗斑防治的报道,因此现有技术无法发挥植物精油与植物多糖对于皮肤暗斑的协同增效的防护和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克服皮肤暗斑目前治疗技术的限制性瓶颈,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即:缺乏多糖成分和脂溶性修复成分共同包载于同一递释系统的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多糖成分和乙酰化羊毛脂等共同包载于同一递释系统应用于皮肤暗斑治疗的乳膏剂,保证了多种不同溶解性修复成分的稳定性同时发挥多组分协同治疗效果,同时满足临床治疗的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要求。
[0007]本专利技术人实验发现,乙酰化羊毛脂、植物精油对于皮肤暗斑组织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但是这些脂溶性成分油腻感强且浸润性差,无法有效渗透进入皮肤组织内部发挥组织修复作用。如果将多糖成分和乙酰化羊毛脂等脂溶性成分联合应用,在保证各组分稳定性的同时发挥多组分优势,形成协同治疗效果,可以实现皮肤暗斑的有效防护和治疗。
[0008]专利技术人经过大量实验研究,提出一种用于皮肤暗斑防护的乳膏剂。
[0009]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用于皮肤暗斑防护的乳膏剂为由携载多糖成分的水相和携载乙酰化羊毛脂和植物精油的油相组成的乳膏剂;
[0010]上述的携载多糖成分的水相是由多糖成分、聚赖氨酸、泊洛沙姆和水组成,其中,多糖成分:聚赖氨酸:泊洛沙姆的质量的比为1:1~8:100,水的质量是多糖成分、聚赖氨酸和泊洛沙姆总质量的4~8倍;
[0011]上述的携载乙酰化羊毛脂和植物精油的油相是质量比为1~5:1的乙酰化羊毛脂和植物精油溶解于4~6倍质量的植物油脂中形成;
[0012]上述的乳膏剂中携载多糖成分的水相和携载乙酰化羊毛脂和植物精油的油相的质量的比为1:1~3。
[0013]上述的多糖成分包括:海藻糖、壳聚糖、从中药材或真菌中提取得到的多糖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优选从中药材或真菌中提取得到的多糖;
[0014]上述的植物精油可为香草精油、丁香精油、熏衣草精油和莪术精油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5]上述的植物油脂可为大豆油、花生油、亚麻油、椰子油和橄榄油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6]所述乳膏剂为W/O型乳膏剂;
[0017]上述的携载多糖成分的水相中多糖成分:聚赖氨酸:泊洛沙姆的质量的比为1:3~5:100,水的质量是多糖成分、聚赖氨酸和泊洛沙姆总质量的6倍;
[0018]上述的携载乙酰化羊毛脂和植物精油的油相是质量的比为3:1的乙酰化羊毛脂和植物精油溶解于5倍质量的植物油脂中形成;
[0019]上述的乳膏剂中携载多糖成分的水相和携载乙酰化羊毛脂和植物精油的油相的质量的比为1:2。
[0020]上述的多糖成分为真菌多糖;
[0021]上述的植物精油为莪术精油;
[0022]上述的植物油脂为亚麻油。
[002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用于皮肤暗斑防护的乳膏剂的制备方法。
[0024]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用于皮肤暗斑防护的乳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5]a)将聚赖氨酸、泊洛沙姆分散在水中,缓慢溶解,加入多糖成分,混匀,形成携载多糖成分的水相;
[0026]b)将植物油脂加热至50℃~60℃,加入乙酰化羊毛脂和植物精油,溶解混匀,形成携载乙酰化羊毛脂和植物精油的油相,当温度降至35℃~45℃(具体可为40℃)时加入上述步骤a)制备的携载多糖成分的水相,研磨混匀,制得乳膏剂。
[0027]上述的制备方法a)中,多糖成分:聚赖氨酸:泊洛沙姆的质量的比为1:1~8:100,优选为1:3~5:100;
[0028]水的质量是多糖成分、聚谷氨酸和泊洛沙姆总质量的4~8倍;
[0029]水的温度可为10℃~20℃,优选15℃;
[0030]上述的制备方法b)中,乙酰化羊毛脂和植物精油的质量比为1~5:1,优选3:1;
[0031]植物油脂的质量是乙酰化羊毛脂和植物精油总质量的4~6倍,优选5倍;
[0032]上述的携载多糖成分的水相和携载乙酰化羊毛脂和植物精油的油相的质量比为
1:1~3,优选1:2。
[0033]上述的水相中还可进一步加入:增稠剂、乳化剂、pH值缓冲剂、抗氧化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0034]上述的乳膏剂在制备用于预防和治疗皮肤暗斑的产品中的应用也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5]所述产品具体可为护肤品、药品。
[0036]上述的乳膏剂涂抹于皮肤暗斑部位,用于皮肤暗斑的防护和治疗。
[003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皮肤暗斑防护的乳膏剂是一种W/O型乳膏剂,具有以下优点:

起效快且作用时间长,保证多种不同溶解性成分稳定性的同时发挥多组分优势,形成协同治疗效果;

保证皮肤暗斑部位水分不流失,乙酰化羊毛脂是保湿剂,具有高效保水的优点;

保证暗斑部位的无菌同时为暗斑治疗提供营养,聚赖氨酸是一种营养型抑菌剂,具有营养和抑菌的双重作用;
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皮肤暗斑防护的乳膏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乳膏剂为由携载多糖成分的水相和携载乙酰化羊毛脂和植物精油的油相组成的乳膏剂;所述携载多糖成分的水相由多糖成分、聚赖氨酸、泊洛沙姆和水组成;所述携载乙酰化羊毛脂和植物精油的油相由乙酰化羊毛脂和植物精油溶解于植物油脂中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乳膏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携载多糖成分的水相中,多糖成分:聚赖氨酸:泊洛沙姆的质量的比为1:1~8:100,水的质量是多糖成分、聚赖氨酸和泊洛沙姆总质量的4~8倍。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乳膏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携载乙酰化羊毛脂和植物精油的油相由质量比为1~5:1的乙酰化羊毛脂和植物精油溶解于4~6倍质量的植物油脂中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乳膏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携载多糖成分的水相和携载乙酰化羊毛脂和植物精油的油相的质量比为1:1~3。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乳膏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糖成分包括:海藻糖、壳聚糖、从中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翠涛杨亮亮赵应征赵子逸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医科大学慈溪生物医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