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座管柱调节机构和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9603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行车座管柱调节机构和自行车,所述自行车座管柱调节机构包括自行车的座管柱、座管夹和车架,所述座管柱包括上下分布的车座连接部和调节主体段,调节主体段可上下移动地穿设于车架,所述座管夹可被操作地装设于所述车架;所述调节主体段为破风柱,所述座管夹在工作状态与所述破风柱啮合,所述座管夹在非工作状态释放所述破风柱。由于座管柱的调节主体段为破风柱,且该破风柱与座管夹以啮合形式进行配合,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座管柱不仅具有破风效果,能够降低骑行的风阻,还能增加其与座管夹之间的夹持力,从而防止座管柱调节后出现滑动。管柱调节后出现滑动。管柱调节后出现滑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行车座管柱调节机构和自行车


[0001]本技术涉及自行车
,特别是涉及一种自行车座管柱调节机构和自行车。

技术介绍

[0002]自行车的座管柱用于支撑车座,且可上下调节,以改变车座的高度,座管柱调节好位置后采用装设在车架上的座管夹进行定位。传统的座管柱呈圆管状,有助于座管柱夹持,但骑行过程中风阻大,破风效果不佳。而采用具有破风造型的座管柱,又不利于座管夹夹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自行车座管柱调节机构和自行车,既使座管柱具有破风效果,又能增加座管柱与座管夹之间的夹持力。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行车座管柱调节机构,包括自行车的座管柱、座管夹和车架,所述座管柱包括上下分布的车座连接部和调节主体段,调节主体段可上下移动地穿设于车架,所述座管夹可被操作地装设于所述车架;所述调节主体段为破风柱,所述座管夹在工作状态与所述破风柱啮合,所述座管夹在非工作状态释放所述破风柱。
[0005]进一步的,所述破风柱的横截面呈扁形,且所述破风柱在其横截面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朝向自行车的前侧和后侧;或者,所述破风柱的横截面呈水滴形,且所述破风柱的横截面的大小两端分别朝向自行车的前侧和后侧。
[0006]进一步的,所述破风柱在自行车前后方向上的一侧设有第一啮合部,所述座管夹设有第二啮合部,在所述第一啮合部面向所述座管夹时,所述第一啮合部与第二啮合部相互啮合。
[0007]进一步的,所述破风柱在自行车前后方向上的另一侧设有第三啮合部,所述座管夹的第二啮合部与第一啮合部或第三啮合部啮合,以改变所述车座连接部与自行车车把的间距。
[0008]进一步的,所述车座连接部在自行车前后方向上的两侧的间距小于所述破风柱在自行车前后方向上的两侧的间距,且所述车座连接部在自行车前后方向上的一侧与所述破风柱以台阶或弧形段或倾斜段过渡。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啮合部、第三啮合部分别为沿所述破风柱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波浪纹,所述第二啮合部为与所述第一啮合部、第二啮合部适配的波浪纹。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啮合部为沿所述破风柱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波浪纹,所述第二啮合部为与所述第一啮合部、第二啮合部适配的波浪纹。
[0011]进一步的,所述扁形为椭圆形。
[0012]进一步的,所述座管柱为碳纤维材质。
[0013]本技术另提供一种自行车,包括车座,还包括如上述本技术所述的自行车座管柱调节机构,车座设置在所述车座连接部上端。
[0014]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1、由于座管柱的调节主体段为破风柱,且该破风柱与座管夹以啮合形式进行配合,使得本技术的座管柱不仅具有破风效果,能够降低骑行的风阻,还能增加其与座管夹之间的夹持力,从而防止座管柱调节后出现滑动。
[0016]2、所述破风柱在自行车前后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有所述第一啮合部和第三啮合部,所述座管夹的第二啮合部与第一啮合部或第三啮合部啮合,使得本技术可以通过改变座管柱的安装方向来改变所述车座连接部与自行车车把的间距。
[0017]3、所述车座连接部在自行车前后方向上的两侧的间距小于所述破风柱在自行车前后方向上的两侧的间距,且所述车座连接部在自行车前后方向上的一侧与所述破风柱以台阶或弧形段或倾斜段过渡,使座管柱的整体结构较为简单,不用为了通过改变安装方向来改变所述车座连接部与自行车车把的间距而做更为复杂的改进。
[0018]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一种自行车座管柱调节机构和自行车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实施例一本技术的自行车座管柱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实施例一本技术的座管柱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实施例一本技术的座管夹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实施例二本技术的自行车座管柱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实施例二本技术的座管柱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是实施例二本技术的座管夹的结构示意图;
[0025]其中,1、座管柱,11、车座连接部,12、破风柱,121、第一啮合部,122、第三啮合部,2、座管夹,21、第二啮合部,3、车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6]本技术中,对于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对于描述中,采用了“上”、“下”、“前”和“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27]实施例一
[0028]请参见图1

图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自行车座管柱调节机构,包括自行车的座管柱1、座管夹2和车架3,所述座管柱1为碳纤维材质,但不局限于此。所述座管柱1包括上下分布的车座连接部11和调节主体段,调节主体段可上下移动地穿设于车架3,所述座管夹2可被操作地装设于所述车架3;所述调节主体段为破风柱12,所述座管夹2在工作状态与所述破风柱12啮合,所述座管夹2在非工作状态释放所述破风柱12。
[0029]本实施例中,所述破风柱12的横截面呈扁形,且所述破风柱12在其横截面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朝向自行车的前侧和后侧。具体,所述破风柱12的横截面呈椭圆形,如图1、图2所示,图中破风柱12上的椭圆形即示意所述破风柱12的横截面呈椭圆形。
[0030]本实施例中,所述破风柱12在自行车前后方向上的一侧设有第一啮合部121,所述座管夹2设有第二啮合部21,在所述第一啮合部121面向所述座管夹2时,所述第一啮合部121与第二啮合部21相互啮合。所述破风柱12在自行车前后方向上的另一侧设有第三啮合部122,所述座管夹2的第二啮合部21与第一啮合部121或第三啮合部122啮合,以改变所述车座连接部11与自行车车把的间距。因此,所述破风柱12改变安装方向时,不仅不会影响其与座管夹2的啮合配合的方式,还可以改变所述车座连接部11与自行车车把的间距。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啮合部121、第三啮合部122分别为沿所述破风柱1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波浪纹,所述第二啮合部21为与所述第一啮合部121、第二啮合部21适配的波浪纹,如图3所示。所述波浪纹的波谷深度约为0.5mm。
[0031]本实施例中,所述车座连接部11在自行车前后方向上的两侧的间距小于所述破风柱12在自行车前后方向上的两侧的间距,且所述车座连接部11在自行车前后方向上的一侧与所述破风柱12以台阶或弧形段或倾斜段过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车座管柱调节机构,包括自行车的座管柱、座管夹和车架,所述座管柱包括上下分布的车座连接部和调节主体段,调节主体段可上下移动地穿设于车架,所述座管夹可被操作地装设于所述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主体段为破风柱,所述座管夹在工作状态与所述破风柱啮合,所述座管夹在非工作状态释放所述破风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座管柱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破风柱的横截面呈扁形,且所述破风柱在其横截面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朝向自行车的前侧和后侧;或者,所述破风柱的横截面呈水滴形,且所述破风柱的横截面的大小两端分别朝向自行车的前侧和后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行车座管柱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破风柱在自行车前后方向上的一侧设有第一啮合部,所述座管夹设有第二啮合部,在所述第一啮合部面向所述座管夹时,所述第一啮合部与第二啮合部相互啮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座管柱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破风柱在自行车前后方向上的另一侧设有第三啮合部,所述座管夹的第二啮合部与第一啮合部或第三啮合部啮合,以改变所述车座连接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金吉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佰业兴户外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