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97033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54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且所述背光模组包括:显示背板;驱动电路层,设置在所述显示背板上;发光阵列,设置在所述驱动电路层上,且所述发光阵列包括多个发光芯片,所述发光芯片电性连接于所述驱动电路层;堆高层,设置在所述发光阵列的边缘,且位于部分所述发光芯片和所述驱动电路层之间;以及光转换层,设置在所述发光阵列的出光侧。通过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可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置的显示效果。置的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0001]本申请属于半导体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中小尺寸的显示装置采用局部调光的直下式背光源,且可采用蓝光二极管背光板激发光转换层,进而获取白光背光源。
[0003]但中小尺寸的显示装置由于追求超窄边框设计,背光板边缘的蓝光二极管的蓝光无法被光转换层完全吸收,而造成显示模组边缘泛蓝。而当加大光转换层的尺寸,使蓝光被完全吸收时,无法实现超窄边框设计。
[0004]因此,如何在解决超窄边框显示装置边缘泛蓝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旨在解决柔性超窄显示装置边缘泛蓝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本申请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
[0008]显示背板;
[0009]驱动电路层,设置在所述显示背板上;
[0010]发光阵列,设置在所述驱动电路层上,且所述发光阵列包括多个发光芯片,所述发光芯片电性连接于所述驱动电路层;
[0011]堆高层,设置在所述发光阵列的边缘,且位于部分所述发光芯片和所述驱动电路层之间;以及
[0012]光转换层,设置在所述发光阵列的出光侧。
[0013]上述所述的背光模组,在所述发光阵列边缘的所述发光芯片和所述驱动电路层之间设置堆高层,减小发光芯片和光转换层之间的间距,进而避免边缘的发光芯片发出的光从光转换层的外侧溢出,造成显示装置边缘泛蓝。
[0014]可选地,所述发光芯片包括:
[0015]多个第一发光芯片,在所述第一发光芯片长边所在的方向上成排设置;以及
[0016]多个第二发光芯片,沿所述第二发光芯片的短边排列。
[0017]将所述发光阵列边缘的发光芯片均依照发光芯片的短边成排设置,在显示装置的边缘所在的截面上,降低了发光芯片的发光面积,进一步避免显示装置边缘泛蓝。
[0018]可选地,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射层,所述反射层设置在驱动电路层上,且位于相邻的所述发光芯片之间。
[0019]可选地,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封装层,所述封装层覆盖所述发光阵列和所述堆高层。
[0020]可选地,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一光学膜,且所述第一光学膜位于所述封装层和
所述光转换层之间。
[0021]可选地,所述第一光学膜包括扩散膜,且所述扩散膜设置在所述封装层上。
[0022]可选地,所述第一光学膜还包括反射膜,所述反射膜设置在所述扩散膜上。
[0023]在所述封装层和所述光转换层之间设置第一光学膜,可将发光芯片发射出的光打散,提高发光光转换层的激发效率,并保证光转换层激发的光从液晶显示面板一侧发出。
[0024]可选地,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二光学膜,且所述第二光学膜位于所述光转换层上。
[0025]可选地,所述第二光学膜包括分光膜,所述分光膜设置在所述光转换层上。
[0026]可选地,所述第二光学膜还包括增亮膜,所述增亮膜设置在所述分光膜上。
[0027]在所述光转换层上之间设置第二光学膜,可提高光的出光效率和均匀性。
[0028]基于同样的专利技术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显示装置,包括:
[0029]任意一项所述背光模组;
[0030]液晶显示面板,设置在所述背光模组上。
[0031]当然,实施本申请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3]图1为本申请中发光芯片的排布示意图。
[0034]图2为图1中A

A

方向上,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3为图1中B

B

方向上,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6]附图标记说明:
[0037]101

显示背板;102

驱动电路层;103

发光芯片;1031

第一发光芯片;1032

第二发光芯片;104

堆高层;105

反射层;106

封装层;107

第一光学膜;1071

扩散膜;1072

反射膜;108

光转换层;109

第二光学膜;1091

分光膜;1092

增亮膜;110

液晶显示面板;L1

第一长度;L2

第二长度;W1

第一宽度;W2

第二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0039]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0040]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
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41]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因为具有寿命长,对比度高,分辨率高,响应速度快,视角广阔,色彩丰富,超高亮度和低功耗等优点,可广泛应用在各种电子设备中。例如可应用于电视机、笔记本电脑、显示器、手机、手表、可穿戴显示器、车载装置、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装置、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装置、可携式电子装置、游戏机或其他电子装置中。
[0042]请参阅图1至图2所示,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和设置在背光模组上的液晶显示面板110。所述背光模组包括显示背板101以及设置在显示背板101上的多个发光二极管,显示背板101上设置有驱动电路层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显示背板;驱动电路层,设置在所述显示背板上;发光阵列,设置在所述驱动电路层上,且所述发光阵列包括多个发光芯片,所述发光芯片电性连接于所述驱动电路层;堆高层,设置在所述发光阵列的边缘,且位于部分所述发光芯片和所述驱动电路层之间;以及光转换层,设置在所述发光阵列的出光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阵列包括:多个第一发光芯片,在所述第一发光芯片长边所在的方向上成排设置;以及多个第二发光芯片,沿所述第二发光芯片的短边排列。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反射层,所述反射层设置在驱动电路层上,且位于相邻的所述发光芯片之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封装层,所述封装层覆盖所述发光阵列和所述堆高层。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维潘飞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