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建军专利>正文

与导管平滑连接的囊体及其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498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与导管平滑连接的囊体,其特征为:该导管的管壁与囊体的囊壁间是光滑过渡,且导管与囊体的连接部位是囊体表面的任何部位包括囊体表面所开模具孔的再闭合表面;导管的内、外管壁与囊体的内、外囊壁间均是光滑过渡。所述光滑过渡连接区的内、外壁间的厚度是介于管壁与囊壁的厚度之间,或在管壁与囊壁的平均厚度的0.9~2.0倍以内均匀变化。一种制备所述的与导管平滑连接的囊体的工艺方法,包括在模具表面涂布胶液、固化成形等步骤,其特征为:所述的导管与所述的囊体是至少在囊体的固化成形过程中实现连接的。所述的模具是阳模、阴/阳合模或阴模等。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囊体在导管与囊体间具有平滑连接、完全消除了厚度陡变、硬度陡变及应力集中。(*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外科用囊体,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整形外科中所用的导管与囊体间平滑连接的扩张囊及其生产工艺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的整形外科中,为了避免自体或异体取皮带来的痛苦及可能的排异性反应,已然发展出在大面积创口附近就近取皮的整形外科方法,采用带导管的皮肤软组织囊体,将其植入皮肤软组织下,通过导管对囊体阶段性地充压,经过一段时间,即可将大面积创口附近的皮肤面积撑大许多达到所需的面积,然后将此块皮肤拉向附近的待植皮的创口,实现就近植皮,大大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对整形外科是一大进步;但是国内、外现正在大量应用的皮肤软组织囊体,大都采用将导管与皮肤软组织囊体分别成形,然后再用胶水胶结的方式使二者联结为一体,这导致了这些皮肤软组织囊体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导管与囊体间的连接部位极不光滑,存在有明显的厚度陡变、硬度陡变或者凸起、接缝,当把这些传统的皮肤软组织囊体植入患者皮下软组织后,接缝部位会形成凸起压迫刺激皮肤使皮肤发红溃破,导致手术失败。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整形外科业界以及相关的器械生产商,对待上述似乎显而易见的问题或者是视而不见、或者是未能充分重视,相关的技术更新及专利技术完全是处于空白,以致这样看似简单的问题迟迟没有人想到要予以解决,而事实上也确实一直未能获得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在导管与囊体间具有平滑连接、完全消除了厚度陡变、硬度陡变及应力集中的囊体;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生产上述的与导管平滑连接的囊体的工艺方法。为此,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之一种与导管平滑连接的囊体,是由导管与囊体相互连接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管的管壁与囊体的囊壁间是光滑过渡。所述的导管与囊体的连接部位是囊体表面的任何部位包括囊体表面所开模具孔的再闭合表面;在连接部位的囊体上,所述的导管的内、外管壁与囊体的内、外囊壁间均是光滑过渡。所述的光滑过渡连接区的内、外壁间的厚度是介于管壁与囊壁的厚度之间,或在管壁与囊壁的平均厚度的0.9~2.0倍以内均匀变化;所述的导管的材质与所述囊体的材质是相同的、或不相同的。所述的囊体是扩张囊,所述的导管是充压导管。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产品的上述理化性质及结构特征,保证其具有以往的传统皮肤软组织囊体所不具备及缺乏的优点即它能在植入患者皮肤及软组织下并充入压力后,做到全表面完全平滑,没有应力、硬度、厚度等指标上的陡增以及不均匀,不会对患者皮肤组织、神经产生某方向特异的刺激,而这又是由其下述的特殊生产工艺方法来实现和得到保障的即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之二是制备所述的与导管平滑连接的囊体的工艺方法,包括在模具表面涂布胶液、固化成形等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管与所述的囊体是至少在囊体的固化成形过程中实现连接的。上述制备工艺方法之第一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具是阳模;在所述的阳模表面对应于导管的连接点处,固定有一根其外径等于所述的导管内径的刚性圆直杆。所述阳模体上仅装设有一根刚性圆直杆、或者还另外装设有一根操作柄;所述刚性圆直杆是以过渡配合或螺纹方式连接在所述的模具体上。所述的在模具表面涂布胶液的步骤,是将胶液往连接好刚性圆直杆的阳模表面及刚性圆直杆表面同时或分先后作均匀涂布并待其固化成形;或是将阳模表面及刚性圆直杆表面同时浸入胶液中再取出待其膜厚均匀并固化成形。上述制备工艺方法之第二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具是阴/阳合模或阴模;在所述的模具表面涂布胶液的步骤中,借助固定在阴模体上的导管成型套或再配合以设在阴或阳模体上的刚性圆直杆及动力学因素来控制胶液的涂布形状及厚度以实现所述的导管与囊体一次固化连接成形。上述制备工艺方法之第三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管是采用已经成形的已固化或未完全固化的具有喇叭口的软管,在制备所述的囊体的涂布胶液步骤中,当胶液没干时,将导管的喇叭口固定在涂布有胶液的阳模/阴模表面,直到囊体固化成形并实现与导管间的平滑连接。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三大类工艺方法,基本点是采用导管与囊体共同成形的工艺方案,当制备导管与囊体的胶液或至少是制备囊体的胶液尚未固化成形时,使导管与囊体在联成一体的连续光滑的模具表面上、在平滑连接下成形固化,即可保证制备出导管与囊体的理化性质及结构完全均匀即平滑连接的产品,实现导管的内、外管壁与囊体的内、外囊壁间均是微观无缝/圆滑过渡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步骤简单、容易实施,具有广阔市场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产品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产品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产品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类制备方法的实施例1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类制备方法的实施例2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类制备方法的实施例3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类制备方法的实施例4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产品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与导管平滑连接的囊体实施例1,所述的导管1与囊体2的连接部位远离模具孔2-3的再闭合表面2-4,模具孔2-3的再闭合表面2-4由于面积较大可做到与囊体2主体间平滑闭合;所述的导管1的管壁与囊体2的囊壁间是光滑过渡即所述的导管1的内管壁1-1、与囊体2的内囊壁2-1间是光滑过渡,导管1的外管壁1-0与囊体2的外囊壁2-0间也是光滑过渡;所述的光滑过渡连接区的内、外壁间的厚度是介于导管1的管壁与囊体2的囊壁的厚度之间,或在管壁与囊壁的平均厚度的0.9~2.0倍以内均匀变化;所述的导管1的材质与所述囊体2的材质是相同的。产品实施例2,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与导管平滑连接的囊体实施例2,所述的导管1与囊体2的连接部位是位于模具孔2-3的再闭合表面2-4上,模具孔2-3的再闭合表面2-4由于面积较大可做到与囊体2主体间平滑闭合;所述的导管1的管壁与再闭合表面处的囊体2-4的囊壁间是光滑过渡即所述的导管1的内管壁1-1、与囊体2-4的内囊壁2-4-1间是光滑过渡,导管1的外管壁1-0与囊体2-4的外囊壁2-4-0间也是光滑过渡;所述的光滑过渡连接区的内、外壁间的厚度是介于导管1的管壁与囊体2-4的囊壁的厚度之间,或在管壁与囊壁的平均厚度的0.9~2.0倍以内均匀变化;所述的导管1的材质与所述囊体2、2-4的材质是相同的。产品实施例3,如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与导管平滑连接的囊体实施例1,所述的囊体2没有开模具孔而为一连续平滑整体,所述的导管1与囊体2的连接部位是位于囊体2一端的轴心部位;所述的导管1的管壁与囊体2的囊壁间是光滑过渡即所述的导管1的内管壁1-1、与囊体2的内囊壁2-1间是光滑过渡,导管1的外管壁1-0与囊体2的外囊壁2-0间也是光滑过渡;所述的光滑过渡连接区的内、外壁间的厚度是介于导管1的管壁与囊体2的囊壁的厚度之间,或在管壁与囊壁的平均厚度的0.9~2.0倍以内均匀变化;所述的导管1的材质与所述囊体2的材质是相同的。制备方法的实施例1,如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类制备方法实施例1是采用阳模模具3;所述阳模体3上装设有一根刚性圆直杆4和另外一根操作柄5,所述刚性圆直杆4及操作柄5是以过渡配合或螺纹方式连接在所述的模具体3上;在阳模3表面涂布胶液的步骤中,用手或其他装置握或夹持定位操作柄5,将胶液往连接好刚性圆直杆4的阳模3表面及刚性圆直杆4表面同时作均匀涂布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与导管平滑连接的囊体,是由导管与囊体相互连接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管的管壁与囊体的囊壁间是光滑过渡。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军李国明
申请(专利权)人:张建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