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特异性抗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30904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23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用作抗肿瘤剂的新型抗体,以及含有包括该抗体等的分子作为有效成分的抗肿瘤剂。抗体或其结合片段,含有以下重链和轻链:由SEQ ID NO:5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CDRH1;由SEQ ID NO:5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CDRH2;由SEQ ID NO:5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CDRH3;由SEQ ID NO:5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CDRL1,或者由SEQ ID NO:5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第7位氨基酸为W和/或第8位氨基酸为K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CDRL1;由SEQ ID NO:5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CDRL2;以及,由SEQ ID NO:5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CDRL3,或者由SEQ ID NO:5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第2位氨基酸为A或S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CDRL3。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CDRL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双特异性抗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可用于治疗癌症的抗体、双特异性抗体等。

技术介绍

[0002]NY

ESO

1是通过重组cDNA表达文库的血清学分析(Serological analysis of recombinant cDNA expression libraries,SEREX)法从食道癌中鉴定出的分子(非专利文献1),LAGE

1的别名也叫做NY

ESO

2,是通过肿瘤cDNA文库的代表性差异分析(Representational difference analysis)鉴定出的分子(非专利文献2)。虽然已知这些分子在正常组织中都仅限于在睾丸中表达,但功能尚不明确。有报告称,NY

ESO

1、LAGE

1在黑色素瘤、肺癌、膀胱癌、卵巢癌、软组织肉瘤、骨髓瘤等种类广泛的癌症中有所表达(非专利文献3),暗示出它们与癌症的关联性。另外,关于与恶性程度的关联,有报告称NY

ESO

1在黑色素瘤的转移灶的表达高于原发灶(非专利文献4);尿路上皮癌中,与早期癌症相比,NY

ESO

1、LAGE

1在中期癌症的表达较高(非专利文献5);NY

ESO

1在存在染色体异常的高风险骨髓瘤中的表达高于染色体正常的骨髓瘤(非专利文献6)。由这些信息可以看出,NY

ESO

1和LAGE

1作为癌症特异性高的分子受到关注,作为癌症疫苗疗法的药物发现目标正在进行大量研发,但目前为止尚无得到认可的药物。
[0003]已知NY

ESO

1、LAGE

1的第157位至第165位的9

mer的NY

ESO肽SLLMWITQC会与HLA(Histocompatibility Leukocyte Antigen,组织相容性白细胞抗原)

A2形成复合物(HLA/NY

ESO肽复合物),向细胞外提呈(非专利文献7)。如上所述,由于NY

ESO

1、LAGE

1的表达是癌症特异性的表达,因此暗示HLA/NY

ESO肽复合物是仅在HLA

A2阳性且NY

ESO

1或LAGE

1阳性的癌细胞上存在的癌症特异性的治疗目标(非专利文献8)。而且,作为与HLA/NY

ESO肽复合物结合的分子,报告了TCR(专利文献1、2)和抗体(专利文献3、专利文献8)。
[0004]作为针对癌症靶分子的结合分子的用途之一,有CD3双特异性(bispecific)抗体(非专利文献9、10),它的机理是将T细胞向癌细胞诱导,从而显示细胞毒性引发的抗肿瘤效果的T细胞重定向。作为目前上市的CD3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可举出作为针对CD19的BiTE(bispecfic T

cell engager,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的博纳吐单抗(Blinatumomab)。它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得到认可,而以其他血液癌为对象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但是,与通常用作治疗用抗体的IgG型抗体相比,作为双特异的抗体构型而没有Fc区域的串联scFv(taFv)向患者施用时的血液中半衰期非常短(非专利文献11)。
[0005]作为具有血液中半衰期与IgG型抗体程度相同的异二聚体Fc区域的双特异性(bispecific)抗体,使用了knobs

into

holes、CrossMAb、DuoBody(注册商标)等(专利文献4、5、6、7)各种抗体构型的CD3双特异性抗体的研究和临床试验正在进行当中,报告了利用了针对HLA/NY

ESO肽复合物的抗体的CD3双特异性抗体(非专利文献12)。
[0006]现有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WO2005/113595
[0009]专利文献2:WO2017/109496
[0010]专利文献3:WO2010/106431
[0011]专利文献4:WO1998/050431
[0012]专利文献5:WO2006/106905
[0013]专利文献6:WO2011/028952
[0014]专利文献7:WO2011/131746
[0015]专利文献8:WO2021/003357
[0016]非专利文献
[0017]非专利文献1:Proc Natl Acad Sci U S A.;94(5):1914

8(1997).
[0018]非专利文献2:Int J Cancer.;76(6):903

8(1998).
[0019]非专利文献3:Immunol Cell Biol.;84(3):303

17(2006).
[0020]非专利文献4:J Surg Res.;98(2):76

80(2001).
[0021]非专利文献5:Cancer Res.;61(12):4671

4(2001).
[0022]非专利文献6:Blood.;105(10):3939

44(2005).
[0023]非专利文献7:J Exp Med.;187(2):265

70(1998).
[0024]非专利文献8:J Immunol.;176(12):7308

16(2006).
[0025]非专利文献9:Nature;314(6012);628

31(1985).
[0026]非专利文献10:Int Rev Immunol.;4(2);159

73(1989).
[0027]非专利文献11:Drug Des Devel Ther.;10;757

765(2016).
[0028]非专利文献12:第21回
がん
免疫学会抄録集;O13
‑4
技术实现思路

[0029]【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003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用作抗肿瘤剂的新型抗HLA

A2/NY

ESO抗体,以及含有包括该抗体等的与HLA

A2/NY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与人HLA/NY

ESO特异性结合的抗体或其结合片段,所述抗体或其结合片段含有:由SEQ ID NO:5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CDRH1;由SEQ ID NO:5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CDRH2;由SEQ ID NO:5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CDRH3;由SEQ ID NO:5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CDRL1,或者由SEQ ID NO:5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第7位氨基酸为W和/或第8位氨基酸为K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CDRL1;由SEQ ID NO:5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CDRL2;以及,由SEQ ID NO:5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CDRL3,或者由SEQ ID NO:5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第2位氨基酸为A或S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CDRL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体或其结合片段,所述抗体或其结合片段含有选自由以下(i)~(v)的组组成的组的1个或2个以上的组的CDRH1~CDRH3和CDRL1~CDRL3:(i)由SEQ ID NO:5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CDRH1;由SEQ ID NO:5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CDRH2;由SEQ ID NO:5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CDRH3;由SEQ ID NO:5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CDRL1;由SEQ ID NO:5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CDRL2;以及,由SEQ ID NO:5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CDRL3;(ii)由SEQ ID NO:5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CDRH1;由SEQ ID NO:5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CDRH2;由SEQ ID NO:5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CDRH3;由SEQ ID NO:5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第7位氨基酸为W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CDRL1;由SEQ ID NO:5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CDRL2;以及,由SEQ ID NO:5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CDRL3;(iii)由SEQ ID NO:5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CDRH1;由SEQ ID NO:5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CDRH2;由SEQ ID NO:5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CDRH3;由SEQ ID NO:5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CDRL1;由SEQ ID NO:5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CDRL2;以及,由SEQ ID NO:5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第2位氨基酸为A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CDRL3;(iv)由SEQ ID NO:5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CDRH1;由SEQ ID NO:5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CDRH2;由SEQ ID NO:5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CDRH3;由SEQ ID NO:5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CDRL1;由SEQ ID NO:5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CDRL2;以及,由SEQ ID NO:5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第2位氨基酸为S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CDRL3;以及,
(v)由SEQ ID NO:5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CDRH1;由SEQ ID NO:5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CDRH2;由SEQ ID NO:5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CDRH3;由SEQ ID NO:5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第7位氨基酸为W,第8位氨基酸为K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CDRL1;由SEQ ID NO:5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CDRL2;以及,由SEQ ID NO:5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CDRL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体或其结合片段,所述抗体或其结合片段含有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所述重链可变区由SEQ ID NO:2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氨基酸编号21~140的氨基酸序列,或与SEQ ID NO:38或SEQ ID NO:3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具有95%以上序列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所述轻链可变区由SEQ ID NO:27或SEQ ID NO:5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氨基酸编号156~266的氨基酸序列,或与SEQ ID NO:40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具有95%以上序列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体或其结合片段,所述抗体或其结合片段含有:(H1)由SEQ ID NO: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可变区;(H2)由SEQ ID NO:1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可变区;(H3)由SEQ ID NO:2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21位~第140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可变区;(H4)由SEQ ID NO:2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21位~第140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可变区;(H5)由SEQ ID NO:2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21位~第140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可变区;(H6)由SEQ ID NO:2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21位~第140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可变区;(H7)由SEQ ID NO:3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21位~第140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可变区;(H8)由SEQ ID NO:4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21位~第140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可变区;(H9)由SEQ ID NO:4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21位~第140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可变区;(H10)由SEQ ID NO:50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21位~第140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可变区;(H11)由SEQ ID NO:5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21位~第140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可变区;(H12)由SEQ ID NO:5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21位~第140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可变区;(H13)由SEQ ID NO:5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21位~第140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可变区;(H14)由SEQ ID NO:30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21位~第140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
链可变区;或者,(H15)由SEQ ID NO:15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21位~第140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可变区;以及,(L1)由SEQ ID NO: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可变区;(L2)由SEQ ID NO:20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可变区;(L3)由SEQ ID NO:2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156位~第266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可变区;(L4)由SEQ ID NO:2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156位~第266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可变区;(L5)由SEQ ID NO:2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156位~第266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可变区;(L6)由SEQ ID NO:2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156位~第266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可变区;(L7)由SEQ ID NO:3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156位~第266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可变区;(L8)由SEQ ID NO:4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156位~第266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可变区;(L9)由SEQ ID NO:4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156位~第266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可变区;(L10)由SEQ ID NO:50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156位~第266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可变区;(L11)由SEQ ID NO:5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156位~第266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可变区;(L12)由SEQ ID NO:5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156位~第266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可变区;(L13)由SEQ ID NO:5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156位~第266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可变区;(L14)由SEQ ID NO:30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156位~第266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可变区;或者,(L15)由SEQ ID NO:15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161位~第271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可变区。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体或其结合片段,所述抗体或其结合片段含有以下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H1L1)由SEQ ID NO: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可变区,和由SEQ ID NO: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可变区;(H2L2)由SEQ ID NO:1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可变区,和由SEQ ID NO:20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可变区;(H3L3)由SEQ ID NO:2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21位~第140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可变区,和由SEQ ID NO:2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156位~第266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
轻链可变区;(H4L4)由SEQ ID NO:2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21位~第140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可变区,和由SEQ ID NO:2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156位~第266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可变区;(H5L5)由SEQ ID NO:2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21位~第140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可变区,和由SEQ ID NO:2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156位~第266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可变区;(H6L6)由SEQ ID NO:2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21位~第140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可变区,和由SEQ ID NO:2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156位~第266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可变区;(H7L7)由SEQ ID NO:3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21位~第140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可变区,和由SEQ ID NO:3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156位~第266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可变区;(H8L8)由SEQ ID NO:4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21位~第140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可变区,和由SEQ ID NO:4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156位~第266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可变区;(H9L9)由SEQ ID NO:4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21位~第140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可变区,和由SEQ ID NO:4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156位~第266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可变区;(H10L10)由SEQ ID NO:50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21位~第140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可变区,和由SEQ ID NO:50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156位~第266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可变区;(H11L11)由SEQ ID NO:5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21位~第140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可变区,和由SEQ ID NO:5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156位~第266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可变区;(H12L12)由SEQ ID NO:5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21位~第140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可变区,和由SEQ ID NO:5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156位~第266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可变区;(H13L13)由SEQ ID NO:5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21位~第140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可变区,和由SEQ ID NO:5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156位~第266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可变区;(H14L14)由SEQ ID NO:30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21位~第140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可变区,和由SEQ ID NO:30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156位~第266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可变区;或者,(H15L14)由SEQ ID NO:15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21位~第140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可变区,和由SEQ ID NO:15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161位~第271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可变区。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其结合片段,所述抗体或其结合片段为scFv。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体或其结合片段,所述抗体或其结合片段为以下scFv:(s1)由SEQ ID NO:70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21~266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scFv;(s2)含有由SEQ ID NO:1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可变区和由SEQ ID NO:20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可变区的scFv;(s3)由SEQ ID NO:2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21位~第266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scFv;(s4)由SEQ ID NO:2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21位~第266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scFv;(s5)由SEQ ID NO:2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21位~第266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scFv;(s6)由SEQ ID NO:2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21位~第266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scFv;(s7)由SEQ ID NO:3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21位~第266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scFv;(s8)由SEQ ID NO:4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21位~第266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scFv;(s9)由SEQ ID NO:4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21位~第266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scFv;(s10)由SEQ ID NO:50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21位~第266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scFv;(s11)由SEQ ID NO:5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21位~第266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scFv;(s12)由SEQ ID NO:5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21位~第266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scFv;(s13)由SEQ ID NO:5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21位~第266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scFv;(s14)由SEQ ID NO:30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21位~第266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scFv;或者,(s15)由SEQ ID NO:15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21位~第271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scFv。8.一种多核苷酸,所述多核苷酸编码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其结合片段。9.一种载体,所述载体含有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核苷酸。10.一种宿主细胞,所述宿主细胞含有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核苷酸或权利要求9所述的载体。11.一种与人HLA/NY

ESO特异性结合的抗体或其结合片段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i)培养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宿主细胞的步骤;以及(ii)从步骤(i)得到的培养物中纯化抗体或其结合片段的步骤。12.一种与人HLA/NY

ESO特异性结合的抗体或其结合片段,所述抗体或其结合片段通
过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得到。13.一种与HLA

A2/NY

ESO结合的抗体或其结合片段,所述抗体或其结合片段具有以下(i)或(ii)所述的性质:(i)与权利要求7所述的抗体或其结合片段所识别的HLA

A2/NY

ESO上的位点结合;(ii)与权利要求7所述的抗体或其结合片段竞争与人HLA

A2/NY

ESO的结合。14.一种药物组合物,所述药物组合物含有以下作为有效成分:权利要求1~7、12和13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其结合片段;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核苷酸;权利要求9所述的载体;或者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细胞。15.一种与人HLA/NY

ESO特异性结合的分子,所述分子含有权利要求1~7、12和13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其结合片段。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分子,所述分子为多特异性抗体。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分子,所述分子为双特异性抗体。18.根据权利要求15~17中任一项所述的分子,所述分子含有与CD3特异性结合的抗体或其结合片段。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分子,其中,与CD3特异性结合的抗体或其结合片段是含有以下链的与CD3特异性结合的抗体或其结合片段:(CCH1)由SEQ ID NO:14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CDRH1;(CCH2)由SEQ ID NO:14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CDRH2,或者由SEQ ID NO:14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第3位氨基酸为N或S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CDRH2;(CCH3)由SEQ ID NO:14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CDRH3;(CCL1)由SEQ ID NO:14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CDRL1;(CCL2)由SEQ ID NO:14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CDRL2,或者由SEQ ID NO:14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第2位氨基酸为N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CDRL2;以及,(CCL3)由SEQ ID NO:14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CDRL3。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分子,其中,与CD3特异性结合的抗体或其结合片段含有:(CH1)由SEQ ID NO:13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2位~第119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可变区;(CH2)由SEQ ID NO:13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2位~第119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可变区;(CH3)由SEQ ID NO:14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2位~第119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可变区;(CH4)由SEQ ID NO:13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2位~第119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可变区;(CH5)由SEQ ID NO:13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2位~第119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可变区;(CH6)由SEQ ID NO:140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2位~第119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可变区;(CH7)由SEQ ID NO:15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272位~第389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可变区;
(CH8)由SEQ ID NO:15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277位~第394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可变区;或者,(CH9)由SEQ ID NO:15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277位~第394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可变区;以及,(CL1)由SEQ ID NO:13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135位~第243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可变区;(CL2)由SEQ ID NO:13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135位~第241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可变区;(CL3)由SEQ ID NO:14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135位~第243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可变区;(CL4)由SEQ ID NO:13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135位~第241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可变区;(CL5)由SEQ ID NO:13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135位~第243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可变区;(CL6)由SEQ ID NO:140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135位~第243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可变区;(CL7)由SEQ ID NO:15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405位~第5111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可变区;(CL8)由SEQ ID NO:15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410位~第516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可变区;或者,(CL9)由SEQ ID NO:15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410位~第516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可变区。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分子,其中,与CD3特异性结合的抗体或其结合片段含有:(CH1CL1)由SEQ ID NO:13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2位~第119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可变区,和由SEQ ID NO:13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135位~第243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可变区;(CH2CL2)由SEQ ID NO:13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2位~第119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可变区,和由SEQ ID NO:13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135位~第241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可变区;(CH3CL3)由SEQ ID NO:14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2位~第119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可变区,和由SEQ ID NO:14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135位~第243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可变区;(CH4CL4)由SEQ ID NO:13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2位~第119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可变区,和由SEQ ID NO:13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135位~第241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可变区;(CH5CL5)由SEQ ID NO:13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2位~第119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可变区,和由SEQ ID NO:13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135位~第243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可变区;(CH6CL6)由SEQ ID NO:140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2位~第119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
重链可变区,和由SEQ ID NO:140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135位~第243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可变区;(CH7CL7)由SEQ ID NO:15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272位~第389位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可变区,和由SEQ ID NO:15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405位~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珠玖洋赤堀泰田中健人谷津彩香市川淳也大塚敏明上妻志保桥本隆二中山麻纪子篠崎直也中村健介渡边一郎古薗信二
申请(专利权)人:第一三共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