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动力控制单元的散热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2832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关一种电动车动力控制单元的散热构造,该电动车至少具有车架单元与罩盖该车架单元的车体盖单元;该车架单元具有后车架部,邻近该后车架部处设有一动力控制单元,该动力控制单元电连接一可提供该电动车动力源的驱动马达,以及电连接一提供该驱动马达电源的电池;该动力控制单元至少有一部分系位于该后车架部与该车体盖单元之间,该车体盖单元上设有可导入外界冷却风的进风口,该进风口的出风口系朝向该动力控制单元,该进风口与该动力控制单元之间设有一导风构件;借此可使该动力控制单元的上部与下部同时受到冷却风的吹袭散热,从而可使该动力控制单元能整体性均匀的散热,进而来确保该动力控制单元的使用寿命与使用效果。与使用效果。与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车动力控制单元的散热构造


[0001]本技术有关一种电动车动力控制单元的散热构造,尤其指一种提升电动车的动力控制单元的上部与下部同时受到冷却风的吹袭散热,从而可使动力控制单元能整体性均匀的散热,进而来确保动力控制单元的使用寿命与使用效果与散热效果的电动车动力控制单元的散热构造。

技术介绍

[0002]有关电动车控制动力运作的动力控制器的散热课题,申请人申请的 TWM601696号「电动机车控制器的散热构造」专利案,该专利案固然已能使控制器获得较佳的散热效果。申请人秉持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对于电动车辆的动力散热器的散热效果作进一步的改善,祈使电动车辆的动力控制器能获得更加的散热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技术所欲解决的课题】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动力控制单元的散热构造,使动力控制单元的上部与下部同时受到冷却风的吹袭散热,从而可使动力控制单元能整体性均匀的散热,进而来确保动力控制单元的使用寿命与使用效果。
[0005]【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0006]为此,本技术第1的主要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动力控制单元的散热构造,该电动车至少具有车架单元与罩盖该车架单元的车体盖单元;该车架单元具有后车架部,邻近该后车架部处设有一动力控制单元,该动力控制单元电连接一可提供该电动车动力源的驱动马达,以及电连接一提供该驱动马达电源的电池;该动力控制单元至少有一部分系位于该后车架部与该车体盖单元之间,该车体盖单元上设有可导入外界冷却风的进风口,该进风口的出风口系朝向该动力控制单元,该进风口与该动力控制单元之间设有一导风构件。
[0007]为此,本技术第2的主要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动力控制单元的散热构造,该导风构件系设置于该进风口与该动力控制单元之间的该车体盖单元的侧车体盖上。
[0008]为此,本技术第3的主要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动力控制单元的散热构造,该导风构件朝该车体盖单元侧设有导风面,该导风面的前端设有连接部。
[0009]为此,本技术第4的主要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动力控制单元的散热构造,该连接部与该导风面交接触处的外侧设有避让凹部。
[0010]为此,本技术第5的主要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动力控制单元的散热构造,该导风面上凸设有一导引肋。
[0011]为此,本技术第6的主要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动力控制单元的散热构造,该导引肋系由前述的动力控制单元向下朝该进风口倾斜设置。
[0012]为此,本技术第7的主要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动力控制单元的散热构造,该导引肋系以约5度至60度的倾斜角度由前述的动力控制单元向下朝前述的进风口倾斜设置。
[0013]为此,本技术第8的主要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动力控制单元的散热构造,该导引肋系以28度的倾斜角度为较佳角度。
[0014]为此,本技术第9的主要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动力控制单元的散热构造,该导引肋于朝前述的动力控制单元端系与前述的导风面位于该动力控制单元侧端平齐,该导引肋于朝前述进风口端不与该连接部连接。
[0015]为此,本技术第10的主要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动力控制单元的散热构造,该导引肋由前述的导风面朝前述的侧车体盖凸设。
[0016]为此,本技术第11的主要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动力控制单元的散热构造,该导引肋由前述的导风面的凸起高度约为前述的导风面与前述的侧车体盖所形成冷却风流道的宽度的百分之五十以上。
[0017]为此,本技术第12的主要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动力控制单元的散热构造,该导引肋的总长度约为前述的导风面总长度的百分之五十至九十。
[0018]为此,本技术第13的主要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动力控制单元的散热构造,该导风构件外周端缘设有多个锁固耳,该导风构件借由该多个锁固耳来锁固定位于该侧车体盖上。
[0019]为此,本技术第14的主要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动力控制单元的散热构造,该导风构件朝车体上下方向的二侧分别设有上集风肋、下集风肋。
[0020]【技术的效果】
[0021]本技术借由第1的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到的功效在于:借此可使该动力控制单元的上部与下部同时受到冷却风的吹袭散热,从而可使该动力控制单元能整体性均匀的散热,进而来确保该动力控制单元的使用寿命与使用效果。
[0022]本技术借由第2的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到的功效在于:借此可便利该导风构件的组设。
[0023]本技术借由第3的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到的功效在于:借此可让外界的冷却风能顺畅的进入该导风构件内被导引。
[0024]本技术借由第4的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到的功效在于:借此可避免该导风构件与其他部品产生干扰。
[0025]本技术借由第5至12的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到的功效在于:借此可使该动力控制单元的上部与下部同时受到冷却风的吹袭散热,从而可使该动力控制单元能整体性均匀的散热,进而来确保该动力控制单元的使用寿命与使用效果。
[0026]本技术借由第13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到的功效在于:借此可便利该导风构件的组设。
[0027]本技术借由第14的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到的功效在于:借此可使该动力控制单元的上部与下部同时受到冷却风的吹袭散热,从而可使该动力控制单元能整体性均匀的散热,进而来确保该动力控制单元的使用寿命与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技术电动车的动力控制单元设置示意图。
[0029]图2是本技术电动车的动力控制单元散热动作示意图。
[0030]图3是本技术导风构件的立体图。
[0031]图4是图1俯视剖视图。
[0032]附图标记列表
[0033]1:电动车
[0034]11:车架单元
[0035]111:头管
[0036]112:主管
[0037]113:侧车架管
[0038]113L:左脚踏管部
[0039]113R:右脚踏管部
[0040]114L、114R:左、右上升架部
[0041]115L、115R:左、右后车架部
[0042]1151:锁设部
[0043]116:后摇臂
[0044]12:转向机构
[0045]13:前叉单元
[0046]14:前轮
[0047]15:后轮
[0048]16:乘座部
[0049]17:车体盖单元
[0050]171:车头盖172:前车体盖
[0051]173:遮膝罩174:脚踏板
[0052]175:底盖176:侧车体盖
[0053]177:中央车体盖
[0054]18:置物箱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车动力控制单元的散热构造,所述电动车至少具有车架单元与罩盖所述车架单元的车体盖单元;所述车架单元具有后车架部,邻近所述后车架部处设有一动力控制单元,所述动力控制单元电连接一能提供所述电动车动力源的驱动马达,以及电连接一提供所述驱动马达电源的电池;所述动力控制单元至少有一部分位于所述后车架部与所述车体盖单元之间,所述车体盖单元上设有能导入外界冷却风的进风口,所述进风口的出风口朝向所述动力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动力控制单元之间设有一导风构件,所述导风构件设置于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动力控制单元之间的所述车体盖单元的侧车体盖上,所述导风构件朝所述车体盖单元侧设有导风面,所述导风面的前端设有连接部,所述导风面上凸设有一导引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动力控制单元的散热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导风面交接触处的外侧设有避让凹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动力控制单元的散热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肋由前述的动力控制单元向下朝所述进风口倾斜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车动力控制单元的散热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肋以约5度至60度的倾斜角度由前述的动力控制单元向下朝前述的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兆雄赖奕勋
申请(专利权)人: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