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储罐和应变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2742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压储罐。高压储罐(10)具有用于将气体以高压状态进行储存的树脂制的内胆(12)、覆盖内胆的外表面(14)的加强层(16),在内胆(12)和加强层(16)之间形成有将透过了内胆(12)的气体引导至气体排出通道(40)的气体流道(52),气体流道(52)由线状部件(54)和片材(56)形成,其中,线状部件(54)沿着内胆(12)的外表面(14)配置;片材(56)以从加强层(16)侧覆盖线状部件(54)的方式被粘贴在内胆(12)的外表面(14)上,据此在线状部件(54)的周围形成气体能够流通的空间(64)。据此,能够良好地保持形成于内胆与加强层之间的气体流道的通气性。的通气性。的通气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压储罐和应变检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将气体以高压状态进行储存的高压储罐和检测高压储罐的应变的应变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燃料电池系统中,成为燃料的氢气被储存在高压储罐中。例如,被搭载在燃料电池车辆上的高压储罐需要轻且坚固。因此,高压储罐的内胆由树脂形成,在其外部,通过碳纤维增强塑料(称为CFRP)等加强部件而形成有加强层。
[0003]氢气虽是少量却透过树脂制的内胆而滞留在内胆与加强层之间。将透过内胆的气体称为透过气体。随着时间的推移,透过气体滞留在内胆与加强层之间。在日本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1

231900号中公开了通过在内胆与加强层之间设置微小球而在内胆与加强层之间形成中间层。作为中间层的空间作为气体流道发挥功能。透过气体在该气体流道中流通,并从接口的周围向高压储罐的外部排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根据日本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1

231900号的技术,在形成气体流道的阶段,加强层的碳纤维所含有的热固性树脂(环氧树脂等)将气体流道堵塞。如果气体流道被堵塞,则透过气体的通气性恶化,使得透过气体容易滞留在气体流道中。在透过气体滞留在气体流道中的状态下,如果氢气消耗而使内胆的内压下降,则担忧发生内胆的变形、所谓翘曲(buckling)。
[0005]本专利技术是考虑到这样的技术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良好地保持形成于内胆与加强层之间的气体流道的通气性的高压储罐和应变检测装置。/>[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技术方案为:一种高压储罐,其具有:内胆,其为树脂制,用于将气体以高压状态进行储存;加强层,其覆盖所述内胆的外表面;和接口,其被安装于所述内胆,所述高压储罐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接口上形成有流通孔和气体排出通道,其中,所述流通孔使所述气体从所述内胆的外部向内部或者从所述内胆的内部向外部流通;所述气体排出通道使透过了所述内胆的所述气体从所述内胆与所述加强层之间向所述流通孔流通,在所述内胆和所述加强层之间形成有气体流道,该气体流道将透过了所述内胆的所述气体引导至所述气体排出通道,所述气体流道由线状部件和片材形成,其中,所述线状部件沿着所述内胆的所述外表面配置;所述片材以从所述加强层侧覆盖所述线状部件的方式被粘贴在所述内胆的所述
外表面上,据此在所述线状部件的周围形成所述气体能够流通的空间。
[0007]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技术方案为:一种应变检测装置,其检测第一技术方案的高压储罐的应变,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状部件是金属丝,所述应变检测装置具有检测所述金属丝的伸缩的检测器。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良好地保持形成于内胆与加强层之间的气体流道的通气性。
[0009]通过参照附图对以下实施方式所做的说明,上述的目的、特征及优点应易于被理解。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高压储罐的剖面的图。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接口及其周边结构的剖面的图。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接口的内胆侧端面的图。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内胆的外观的图。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图4的V

V剖面的图。图6是表示应变检测装置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列举优选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高压储罐和应变检测装置详细地进行说明。
[0012][1.高压储罐10的结构]在下面的说明中,假设燃料电池车辆等燃料电池系统所使用的高压储罐10。燃料电池系统将储存在高压储罐10中的氢气和空气中的氧供给到燃料电池组来进行发电。
[0013]如图1所示,高压储罐10具有以高压状态储存氢气的内胆12、覆盖内胆12的外表面14的加强层16、以及被安装于内胆12的接口18。高压储罐10在轴线A延伸的方向(轴线方向)上较长。
[0014]内胆12由树脂形成。内胆12具有位于轴线方向的两端的收敛部20和被收敛部20夹持的主体部22。收敛部20是随着从内胆12的中央侧靠向一端侧而朝轴线A收敛的形状。主体部22是以轴线A为中心的大致圆筒形状。例如,内胆12由两个半体12R、12L在中央组合而构成。
[0015]加强层16通过纤维缠绕(filament winding)而形成。纤维缠绕是例如一边使环氧树脂等热固性树脂浸渍到纤维状加强材料中一边在内胆12的外表面14和接口18上多次卷绕而层叠的制法。
[0016]接口18由铝等金属形成。接口18以使轴线A成为中心的方式被安装在内胆12的轴线方向的两端。此外,接口18也可以仅被安装在内胆12的一端。
[0017]如图2所示,接口18具有:筒部24,其沿轴线方向延伸;和凸缘部26,其从内胆12侧的筒部24的端部沿放射方向扩展。在接口18中位于内胆12侧的内胆侧端面28与内胆12的外表面14接触。在接口18的内部形成有沿轴线方向贯通的流通孔30。流通孔30使氢气从内胆12的外部向内部或从内胆12的内部向外部流通。另外,在接口18的内部,除了流通孔30以
外,还形成有气体排出孔34,该气体排出孔34将形成于内胆侧端面28的开口32与流通孔30连通。另外,如图3所示,在内胆侧端面28上形成有多个气体排出槽36。气体排出槽36形成在位于内胆侧端面28的周缘的透过气体的导入口38与开口32之间。将导入口38、气体排出槽36、开口32和气体排出孔34称为气体排出通道40。气体排出通道40使透过气体从内胆12与加强层16之间向流通孔30流通。
[0018]如图2所示,在流通孔30的内周形成有内螺纹42。另一方面,从内胆12突出有被穿孔的突出部44,在突出部44的外周形成有外螺纹46。通过将接口18的内螺纹42嵌入到内胆12的外螺纹46中,从而将接口18安装在内胆12上。此外,突出部44由嵌在内周侧的套环48加强。在筒部24与突出部44之间设置有O型环50。
[0019]如图1所示,在内胆12与加强层16之间形成有气体流道52,该气体流道52将透过气体引导至图3所示的气体排出通道40的导入口38。使用图4和图5来说明气体流道52。
[0020]如图4所示,气体流道52分别形成在一方的内胆12的半体12R和另一方的内胆12的半体12L中。气体流道52具有:第一流道52a,其在内胆12的中央侧与一端侧之间从一方延伸到另一方;第二流道52b,其在内胆12的中央侧沿内胆12的周向延伸;和第三流道52c,其在内胆12的一端侧沿内胆12的周向延伸。
[0021]气体流道52通过将第一流道52a、第二流道52b和第三流道52c按照第一流道52a、第二流道52b、第一流道52a、第三流道52c、第一流道52a、第二流道52b

的顺序相连而形成。也可以将全部的第一流道52a、全部的第二流道52b和全部的第三流道52c相连而形成一个气体流道52。另外,第一流道52a、第二流道52b和第三流道52c可以分成多个组,来形成多个气体流道52。在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半体12R和半体12L中分别形成有气体流道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储罐(10),其具有:内胆(12),其为树脂制,用于将气体以高压状态进行储存;加强层(16),其覆盖所述内胆的外表面(14);和接口(18),其被安装于所述内胆,所述高压储罐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接口上形成有流通孔(30)和气体排出通道(40),其中,所述流通孔使所述气体从所述内胆的外部向内部或者从所述内胆的内部向外部流通;所述气体排出通道使透过了所述内胆的所述气体从所述内胆与所述加强层之间向所述流通孔流通,在所述内胆和所述加强层之间形成有气体流道(52),该气体流道将透过了所述内胆的所述气体引导至所述气体排出通道,所述气体流道由线状部件(54)和片材(56)形成,其中,所述线状部件沿着所述内胆的所述外表面配置;所述片材以从所述加强层侧覆盖所述线状部件的方式被粘贴在所述内胆的所述外表面上,据此在所述线状部件的周围形成所述气体能够流通的空间(6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流道由与所述气体流道一起延伸的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崎俊彦铃木贵纪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