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正颌术后牙齿及颌骨稳定装置及其设计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1823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一体式正颌术后牙齿及颌骨稳定装置及其设计方法,稳定装置包括:定位板;上颌牙列包绕层,上颌牙列包绕层设置在定位板的一侧,上颌牙列包绕层和定位板共同限定了适合装置于上颌牙列的上颌固位牙套,上颌固位牙套的内侧轮廓与上颌牙列牙冠的外形轮廓相适应;下颌牙列包绕层,下颌牙列包绕层设置在定位板的另一侧,下颌牙列包绕层和定位板共同限定了适合装置于下颌牙列的下颌固位牙套,下颌固位牙套的内侧轮廓与下颌牙列牙冠的外形轮廓相适应;并且上颌固位牙套和下颌固位牙套的相对位置限定了上下颌牙列的咬合位置;定位板上还设置有镂空区域,当上下颌牙列处于咬合位置时,对应于镂空区域的上下颌牙齿能够相接触。相接触。相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式正颌术后牙齿及颌骨稳定装置及其设计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口腔正畸及正颌外科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式正颌术后牙齿及颌骨稳定装置及其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正颌正畸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颌骨畸形,建立稳定咬合关系。该治疗首先通过术前正畸排齐牙列,去除牙齿代偿性倾斜,为颌骨手术创造空间;然后,通过正颌外科手术将上、下颌骨截断后,移动到设计的位置并在该位置用钛板进行骨块固定;最后,进行术后正畸,建立稳定的咬合关系。然而,由于术后肌肉等软组织的牵拉及咬合干扰等因素,即使进行了坚固内固定,术后的颌骨关系也常常难以维持稳定,存在颌骨畸形复发风险。
[0003]在正颌手术结束后到术后正畸开始的过渡阶段,目前采用的方式为继续佩戴手术中使用的咬合导板配合颌间弹性牵引稳定术后颌骨位置。正颌手术中使用的咬合导板是在术中临时使用,辅助引导颌骨位置,由于其固位差,易断裂,舒适度差,较难长时间佩戴。但目前,正颌手术中使用的咬合导板在术后仍继续使用1

3个月,以保持患者颌骨位置。由于咬合导板仅少量覆盖牙尖,下颌仍能发生滑动,无法稳固锁结上下颌位置,因此咬合导板维持术后上下颌骨位置关系能力欠佳,并且对于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进行术前正畸的患者,术后无法即刻佩戴隐形牙套,而手术咬合导板对牙齿位置无保持作用,造成牙齿错畸形复发。
[0004]以上问题都将引起正颌术后,颌骨畸形复发以及牙齿错复发,影响疗效并增加术后正畸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一体式正颌术后牙齿及颌骨稳定装置,其包括:
[0006]定位板;
[0007]上颌牙列包绕层,所述上颌牙列包绕层设置在所述定位板的一侧,所述上颌牙列包绕层和所述定位板共同限定了适合装置于上颌牙列的上颌固位牙套,所述上颌固位牙套的内侧轮廓与上颌牙列牙冠的外形轮廓相适应;
[0008]下颌牙列包绕层,所述下颌牙列包绕层设置在所述定位板的另一侧,所述下颌牙列包绕层和所述定位板共同限定了适合装置于下颌牙列的下颌固位牙套,所述下颌固位牙套的内侧轮廓与下颌牙列牙冠的外形轮廓相适应;并且
[0009]所述上颌固位牙套和所述下颌固位牙套的相对位置限定了上下颌牙列的咬合位置;
[0010]所述定位板上还设置有镂空区域,当上下颌牙列处于所述咬合位置时,对应于所述镂空区域的上下颌牙齿能够相接触。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上颌牙列包绕层的外侧轮廓与其内侧轮廓相一致。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下颌牙列包绕层的外侧轮廓与其内侧轮廓相一致。
[0013]进一步地,所述上颌固位牙套包绕上颌牙列牙冠的1/3;所述下颌固位牙套包绕下颌牙列牙冠的1/3。
[0014]进一步地,所述上颌牙列包绕层和所述下颌牙列包绕层的厚度的取值范围为1.5~2.0mm。
[0015]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板最大厚度处的厚度不超过预设厚度,所述预设厚度的取值范围为1.5~2.0mm。
[0016]进一步地,所述一体式正颌术后牙齿及颌骨稳定装置一体成型。
[0017]进一步地,所述一体式正颌术后牙齿及颌骨稳定装置通过3D打印形成。
[0018]进一步地,所述一体式正颌术后牙齿及颌骨稳定装置的材料采用医用高分子材料。
[001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一体式正颌术后牙齿及颌骨稳定装置的设计方法,其包括:
[0020]建立上下颌牙列处于术后咬合位置的数字化的上下颌咬合模型;
[0021]确定上颌牙列包绕边界和下颌牙列包绕边界;
[0022]对所述上颌牙列包绕边界和所述下颌牙列包绕边界间的上下颌牙列牙冠或其轮廓增厚预设厚度形成装置实体;
[0023]在所述装置实体上,通过布尔运算的差集运算,减去所述上下颌咬合模型,获得所述一体式正颌术后牙齿及颌骨稳定装置的数字化模型。
[0024]本专利技术的一体式正颌术后牙齿及颌骨稳定装置及其设计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5]1、通过一体式结构中的上颌固位牙套稳定上颌牙齿位置,通过下颌固位牙套稳定下颌牙齿位置;通过上颌固位牙套和下颌固位牙套的相对位置,限定了咬合位置,从而既可以稳固牙齿的位置,同时也可以稳定上下颌骨位置关系;
[0026]2、采用全牙列的冠包裹方式,固位及稳定效果更好,不仅维持了颌骨稳定,同时保持了术前正畸后牙齿位置的稳定;
[0027]3、采用3D打印制作,有更高的精确度;
[0028]4、使用医用高分子材料,该材料有一定的弹性,佩戴更易就位;
[0029]5、稳定装置佩戴时不压迫牙龈及黏膜,舒适度高,且对患者的生活及美观影响小,可较长时间佩戴,以维持正畸正颌治疗后疗效。
[0030]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体式正颌术后牙齿及颌骨稳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示出了上颌固位牙套所在的一侧;
[0032]图2是图1的一体式正颌术后牙齿及颌骨稳定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图,示出了下颌固位牙套所在的一侧。
[0033]附图标记说明:
[0034]100—定位板,
ꢀꢀꢀꢀꢀꢀꢀꢀꢀꢀꢀꢀꢀꢀꢀꢀ
110—镂空区域,
[0035]200—上颌牙列包绕层,
ꢀꢀꢀꢀꢀꢀꢀꢀ
210—上颌牙列唇侧包绕层,
[0036]220—上颌牙列腭侧包绕层,
ꢀꢀꢀꢀ
230—容纳空间,
[0037]300—下颌牙列包绕层,
ꢀꢀꢀꢀꢀꢀꢀꢀ
310—下颌牙列唇侧包绕层,
[0038]320—下颌牙列舌侧包绕层,
ꢀꢀꢀꢀ
330—容纳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0039]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垂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专利技术的限制。附图为原理图或者概念图,各部分厚度与宽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等等,与其实际值并非完全一致。
[0040]图1和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体式正颌术后牙齿及颌骨稳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包括定位板100、上颌牙列包绕层200和下颌牙列包绕层300。
[0041]定位板100与患者牙弓形态相适应,根据男/女大小有所区分,可分为尖圆形、卵圆形和方圆形等。
[0042]上颌牙列包绕层200设置在定位板100的一侧,具体地,上颌牙列包绕层200包括上颌牙列唇侧包绕层210和上颌牙列腭侧包绕层220,上颌牙列唇侧包绕层210和上颌牙列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式正颌术后牙齿及颌骨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板;上颌牙列包绕层,所述上颌牙列包绕层设置在所述定位板的一侧,所述上颌牙列包绕层和所述定位板共同限定了适合装置于上颌牙列的上颌固位牙套,所述上颌固位牙套的内侧轮廓与上颌牙列牙冠的外形轮廓相适应;下颌牙列包绕层,所述下颌牙列包绕层设置在所述定位板的另一侧,所述下颌牙列包绕层和所述定位板共同限定了适合装置于下颌牙列的下颌固位牙套,所述下颌固位牙套的内侧轮廓与下颌牙列牙冠的外形轮廓相适应;并且所述上颌固位牙套和所述下颌固位牙套的相对位置限定了上下颌牙列的咬合位置;所述定位板上还设置有镂空区域,当上下颌牙列处于所述咬合位置时,对应于所述镂空区域的上下颌牙齿能够相接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正颌术后牙齿及颌骨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颌牙列包绕层的外侧轮廓与其内侧轮廓相一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正颌术后牙齿及颌骨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颌牙列包绕层的外侧轮廓与其内侧轮廓相一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正颌术后牙齿及颌骨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颌固位牙套包绕上颌牙列牙冠的1/3;所述下颌固位牙套包绕下颌牙列牙冠的1/3。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敏朱妍菲王旭东杜常欣吴艳棋周苏怡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