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浅沟槽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的制造工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浅沟槽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集成电路制造技术随着摩尔定律而快速向微小化发展,晶片尺寸因集成度提高而不断缩小以增加晶片单位面积的元件数量。生产线上的使用的线宽(critical dimension,CD)已经由微米进入到纳米领域。但是无论器件尺寸如何缩小,元件之间仍需进行适当隔离或绝缘。隔离技术(isolation technology)已经由局部氧化法(LOCOS)进步到浅沟槽隔离(shallow trench isolation,STI)。STI具有隔离区面积小及平坦性佳的特点,目前已广泛应用到半导体器件的制备中。
[0003]如图1所示,在形成浅沟槽时,现有的浅沟槽在蚀刻时出现两段斜坡,晶片上的浅沟槽的这两段斜坡之间在横向上的间距(肩宽,shoulder width)A取值差异较大,而这些肩宽A的取值波动变化过大造成整个制程的负载(loading)不同,例如,晶片上的浅沟槽的肩宽A取值可能出现39nm、25nm、14n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浅沟槽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21:提供一半导体衬底,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上依次形成有氧化层和图形化的硬掩模层,所述图形化的硬掩模层中具有第一宽度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暴露出所述氧化层;S22:在所述图形化的硬掩模层上以及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上通过LPCVD工艺形成氧化物膜层;S23:刻蚀所述氧化物膜层,以在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上形成氧化物侧墙,并刻蚀所述第一凹槽下方的氧化层,以暴露出所述半导体衬底,同时形成第二宽度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连通;S24:以所述氧化物侧墙为掩模,刻蚀所述半导体衬底,以在所述第二凹槽底部形成第三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连通且构成浅沟槽;S25:去除所述氧化物侧墙以及所述氧化物侧墙覆盖的所述氧化层,以扩大所述第二凹槽的宽度;以及S26:圆化处理所述第三凹槽的角部轮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沟槽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21具体包括:提供一半导体衬底,所述半导体衬底上依次形成有氧化层、硬掩模层和图形化的光刻胶层;以图形化的光刻胶层为掩模,刻蚀所述硬掩模层,以在所述硬掩模层中形成第一宽度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暴露出所述氧化层;以及去除剩余的所述光刻胶层。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沟槽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23具体包括:刻蚀所述氧化物膜层,以去除所述硬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伟,王建智,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晶合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