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冷器、换热系统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33482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冷器、换热系统及车辆,包括换热单元和阀门单元;换热单元具有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内的流体能够进行热交换;阀门单元具有第一输入口、第二输入口以及输出口,输出口与第二流体通道的进液口连通,阀门单元可选择地将第一输入口或第二输入口与输出口连通。使用时,第一流体通道可以与变速器的油路连通,并可以从第一输入口和第二输入口向第二流动内输入不同温度的流体,其中,换热需求小的时候,可以选择温差较小的流体通入第二流体通道,换热需求大的时候,可以选择温差较大的流体通入第二流体通道,这样即使使用尺寸较小的油冷器也能适应换热需求大的情况。油冷器也能适应换热需求大的情况。油冷器也能适应换热需求大的情况。

Oil cooler, heat exchange system and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冷器、换热系统及车辆


[0001]本技术属于车辆换热
,涉及一种油冷器、换热系统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车辆上的换热系统通常包括冷却系统、变速器油路系统以及油冷器,其中,冷却系统内的冷却液会对发动机等进行降温,变速器油路系统会向变速器内通入油液,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和变速器油路系统中的油液在油冷器内进行热交换。
[0003]在混动车辆中,由于增加了电机,所以其变速器的发热量会大幅增加,导致变速器的散热需求较大,为了使油冷器能够适应这种换热需求大的情况,则需要增大油冷器的尺寸,进而导致油冷器安装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车辆中为了使油冷器能够适应换热需求大的情况而需要增大油冷器尺寸的问题,提供一种油冷器、换热系统及车辆。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油冷器,包括换热单元和阀门单元;所述换热单元具有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和所述第二流体通道内的流体能够进行热交换;所述阀门单元具有第一输入口、第二输入口以及输出口,所述输出口与所述第二流体通道的进液口连通,所述阀门单元可选择地将所述第一输入口或所述第二输入口与所述输出口连通。
[0006]可选的,所述阀门单元还包括回液口、第一排液口以及第二排液口,所述第二流体通道的出液口与所述回液口连通;所述第一输入口与所述输出口连通时,所述第一排液口与所述回液口连通;所述第二输入口与所述输出口连通时,所述第二排液口与所述回液口连通。
[0007]可选的,所述油冷器还包括基板,所述换热单元和所述阀门单元均安装在所述基板上。
[0008]可选的,所述阀门单元为一换向阀,所述换向阀包括阀体和阀芯,所述第一输入口、第二输入口以及所述输出口均设置在所述阀体上,并均与所述阀体的中空部位连通;所述阀芯设置在所述阀体的中空部位内,所述阀芯处于第一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一输入口与所述输出口连通,所述阀芯处于第二位置状态,所述第一输入口与所述输出口连通。
[0009]可选的,所述换向阀为电磁换向阀或者液控换向阀。
[0010]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换热系统,包括第一供液子系统、第二供液子系统、第三供液子系统以及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油冷器;所述第一供液子系统、所述第二供液子系统以及所述第三供液子系统均与所述油冷器连接;所述第一供液子系统连接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的进液口,用于向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内输入流体;所述第二供液子系统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入口,用于在所述第一输入口与所述输出口连通时,向所述第二流体通道内输入流体;所述第三供液子系统连接于所述第二输入口,用于在所述第
二输入口与所述输出口连通时,向所述第二流体通道内输入流体。
[0011]可选的,所述第一供液子系统为变速器油路系统,所述第二供液子系统为高温冷却系统,所述第二供液子系统为低温冷却系统。
[0012]可选的,所述高温冷却系统包括相互连接的高温散热器、发动机、节温器、暖风芯体以及第一水泵。
[0013]可选的,所述低温冷却系统包括相互连接的低温散热器、电机控制器、中冷器以及第二水泵。
[001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换热系统。
[001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油冷器、换热系统以及车辆中,油冷器的第一流体通道可以与变速器的油路连通,并可以从油冷器的第一输入口和第二输入口向第二流动内输入不同供液系统所提供的流体,其中,两个供液系统可以提供向第二流体通道内通入不同温度流体,第一流体通道内的油液的换热需求小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供液系统向第一流体通道内输入温度与油液温度相差较小的流体,第一流体通道内的油液的换热需求大的时候,可以选择另一供液系统向第一流体通道内输入温度与油液温度相差较大的流体,这样即使使用尺寸较小的油冷器也能适应换热需求大的情况。
[0016]另外,在车辆使用过程中,第一流体通道内的油液需要升温时,可以选择一供液系统向第一流体通道内输入温度较高的流体,第一流体通道内的油液需要降温时,可以选择另一供液系统向第一流体通道内输入温度较低的流体,这样既可以在低温时提高变速器内油液的升温效率,又可以在高温时提高变速器内油液的降温效果。
[0017]此外,由于油冷器一般与变速器壳体存在密封要求,当油冷器的尺寸增大其重量必然增大,由振动引起密封面泄漏的风险便会大幅增加,而本方案可以使油冷器小型化,进而可以降低油冷器密封泄漏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换热系统的第一部分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换热系统的第而部分示意图。
[0020]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0021]10、换热系统;1、第一供液子系统;2、第二供液子系统;21、高温散热器;22、发动机;23、节温器;24、暖风芯体;25、第一水泵;26、第一膨胀壶;3、第三供液子系统;31、低温散热器;32、第二水泵;33、电机控制器;34、中冷器;35、第二膨胀壶;4、油冷器;41、换热单元;42、阀门单元;43、基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接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3]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车辆具有换热系统10,换热系统10包括第一供液子系统1、第二供液子系统2、第三供液子系统3以及油冷器4,第一供液子系统1、第二供液子系统
2以及第三供液子系统3均与油冷器4连接。其中,油冷器4可以进行切换选择,以使第一供液子系统1内的流体能够通过油冷器4与第二供液子系统2内的流体进行热交换,或者使第一供液子系统1内的流体能够通过油冷器4与第三供液子系统3内的流体进行热交换。
[0024]在一实施例中,换热系统10可以是用于实现变速器中的油液与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之间的热交换的系统。此时,第一供液子系统1为变速器油路系统,第二供液子系统2为高温冷却系统,第三供液子系统3为低温冷却系统。变速器油路系统用于对变速器提供油液,以实现对变速器进行润滑和冷却。其中,变速器油路系统可以采用现有设计,本实施例在此不做过多说明。高温冷却系统用于对正常工作时,工作温度较高的器件进行降温。低高温冷却系统用于对正常工作时,工作温度较低的器件进行降温。正常工作时,高温冷却系统中冷却液的温度要高于低温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的温度。
[0025]当变速器内的油液需要升温时,可以采用高温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与变速器油路系统中的油液进行热交换;当变速器内的油液需要降温时,可以采用低温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与变速器油路系统中的油液进行热交换。另外,正常工作时,低温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的温度与变速器油路系统中的油液的温度之间的温差更大,所以这样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单元和阀门单元;所述换热单元具有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和所述第二流体通道内的流体能够进行热交换;所述阀门单元具有第一输入口、第二输入口以及输出口,所述输出口与所述第二流体通道的进液口连通,所述阀门单元可选择地将所述第一输入口或所述第二输入口与所述输出口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单元还包括回液口、第一排液口以及第二排液口,所述第二流体通道的出液口与所述回液口连通;所述第一输入口与所述输出口连通时,所述第一排液口与所述回液口连通;所述第二输入口与所述输出口连通时,所述第二排液口与所述回液口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冷器还包括基板,所述换热单元和所述阀门单元均安装在所述基板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单元为一换向阀,所述换向阀包括阀体和阀芯,所述第一输入口、第二输入口以及所述输出口均设置在所述阀体上,并均与所述阀体的中空部位连通;所述阀芯设置在所述阀体的中空部位内,所述阀芯处于第一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一输入口与所述输出口连通,所述阀芯处于第二位置状态,所述第一输入口与所述输出口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冷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贤荣周友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