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后围结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7549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1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身后围结构及车辆,车身后围结构包括C柱总成、D柱总成、侧围加强板和侧围加强横梁,侧围加强板连接在C柱总成与D柱总成之间,且与C柱总成、D柱总成限定出窗口,侧围加强横梁位于侧围加强板下侧,侧围加强横梁沿前后方向延伸,连接在C柱总成与D柱总成之间。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身后围结构,通过将侧围加强横梁连接在C柱总成与D柱总成之间,可以增加C柱总成与D柱总成之间的结构强度,且还可以增加C柱总成与D柱总成之间的传力路径,可以分散冲击力或撞击力,使得车身后围结构不易撕裂变形,从而可以提高车身后围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身后围结构及车辆


技术介绍

1、相关技术中,车身主体结构的好坏直接影响整车的性能,特别是车身后部结构受力较为复杂,直接承受了路面传递给底盘的力,并将力直接传递到车身结构中。后部主体结构好坏对车身的刚度强度、耐久性以及安全性等性能起决定性作用,同时会直接影响到整车的耐久及乘坐舒适性等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身后围结构,侧围加强横梁可以增加c柱总成与d柱总成之间的结构强度,且还可以增加c柱总成与d柱总成之间的传力路径,可以分散冲击力或撞击力,使得车身后围结构不易撕裂变形,从而可以提高车身后围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

2、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车身后围结构的车辆。

3、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身后围结构,包括:c柱总成、d柱总成、侧围加强板和侧围加强横梁,所述侧围加强板连接在所述c柱总成与所述d柱总成之间,且与所述c柱总成、所述d柱总成限定出窗口,所述侧围加强横梁位于所述侧围加强板下方,所述侧围加强横梁沿前后方向延伸,并连接在所述c柱总成与所述d柱总成之间。

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身后围结构,通过将侧围加强横梁连接在c柱总成与d柱总成之间,可以增加c柱总成与d柱总成之间的结构强度,且还可以增加c柱总成与d柱总成之间的传力路径,可以分散冲击力或撞击力,使得车身后围结构不易撕裂变形,从而可以提高车身后围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

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侧围加强横梁连接在所述侧围加强板的下端。

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后轮罩加强板,所述后轮罩加强板的上端与所述侧围加强板的下端相连,所述c柱总成包括c柱,所述d柱总成包括d柱上加强板和d柱,所述d柱上加强板连接在所述d柱的上端,所述c柱的下端和所述d柱的下端均连接于所述后轮罩加强板。

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侧围加强纵梁,所述侧围加强纵梁沿上下方向延伸,且位于所述c柱总成与所述d柱总成之间,所述侧围加强纵梁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d柱上加强板和所述后轮罩加强板。

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侧围加强纵梁包括第一加强纵梁和第二加强纵梁,所述第一加强纵梁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d柱上加强板和所述侧围加强横梁,所述第二加强纵梁连接于所述侧围加强横梁和所述后轮罩加强板之间。

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加强纵梁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子加强梁和第二子加强梁,所述第一子加强梁连接于所述d柱上加强板,所述第二子加强梁连接于所述侧围上加强板,且所述第二子加强梁的下端连接于所述侧围加强横梁。

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加强纵梁、所述侧围加强横梁以及所述d柱之间构造出环形口。

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侧围加强纵梁的外边沿形成有连接翻边,所述连接翻边与所述d柱上加强板、所述侧围加强板、所述侧围加强横梁以及所述后轮罩加强板相连。

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侧围上加强板,所述c柱的上端连接于所述侧围上加强板的一端,所述d柱上加强板的上端连接于所述侧围上加强板的另一端,所述侧围上加强板、所述c柱、所述侧围加强板以及所述d柱上加强板限定出所述窗口。

13、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技术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身后围结构。

1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上述车身后围结构,可以增加c柱总成与d柱总成之间的结构强度,且还可以增加c柱总成与d柱总成之间的传力路径,可以分散冲击力或撞击力,使得车身后围结构不易撕裂变形,从而可以提高车身后围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进而可以增加车辆的安全性与耐久性。

15、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身后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C柱总成、D柱总成、侧围加强板和侧围加强横梁,所述侧围加强板连接在所述C柱总成与所述D柱总成之间,且与所述C柱总成、所述D柱总成限定出窗口,所述侧围加强横梁位于所述侧围加强板下方,所述侧围加强横梁沿前后方向延伸,并连接在所述C柱总成与所述D柱总成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加强横梁连接在所述侧围加强板的下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轮罩加强板,所述后轮罩加强板的上端与所述侧围加强板的下端相连,所述C柱总成包括C柱,所述D柱总成包括D柱上加强板和D柱,所述D柱上加强板连接在所述D柱的上端,所述C柱的下端和所述D柱的下端均连接于所述后轮罩加强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后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侧围加强纵梁,所述侧围加强纵梁沿上下方向延伸,且位于所述C柱总成与所述D柱总成之间,所述侧围加强纵梁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D柱上加强板和所述后轮罩加强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后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加强纵梁包括第一加强纵梁和第二加强纵梁,所述第一加强纵梁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D柱上加强板和所述侧围加强横梁,所述第二加强纵梁连接于所述侧围加强横梁和所述后轮罩加强板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后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纵梁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子加强梁和第二子加强梁,所述第一子加强梁连接于所述D柱上加强板,所述第二子加强梁连接于所述侧围加强板,且所述第二子加强梁的下端连接于所述侧围加强横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后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纵梁、所述侧围加强横梁以及所述D柱之间构造出环形口。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后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加强纵梁的外边沿形成有连接翻边,所述连接翻边与所述D柱上加强板、所述侧围加强板、所述侧围加强横梁以及所述后轮罩加强板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后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侧围上加强板,所述C柱的上端连接于所述侧围上加强板的一端,所述D柱上加强板的上端连接于所述侧围上加强板的另一端,所述侧围上加强板、所述C柱、所述侧围加强板以及所述D柱上加强板限定出所述窗口。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后围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后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c柱总成、d柱总成、侧围加强板和侧围加强横梁,所述侧围加强板连接在所述c柱总成与所述d柱总成之间,且与所述c柱总成、所述d柱总成限定出窗口,所述侧围加强横梁位于所述侧围加强板下方,所述侧围加强横梁沿前后方向延伸,并连接在所述c柱总成与所述d柱总成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加强横梁连接在所述侧围加强板的下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轮罩加强板,所述后轮罩加强板的上端与所述侧围加强板的下端相连,所述c柱总成包括c柱,所述d柱总成包括d柱上加强板和d柱,所述d柱上加强板连接在所述d柱的上端,所述c柱的下端和所述d柱的下端均连接于所述后轮罩加强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后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侧围加强纵梁,所述侧围加强纵梁沿上下方向延伸,且位于所述c柱总成与所述d柱总成之间,所述侧围加强纵梁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d柱上加强板和所述后轮罩加强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后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加强纵梁包括第一加强纵梁和第二加强纵梁,所述第一加强纵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银超张春雨郑伟刘向征杨万庆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