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密封式拖车轴自动注油轮毂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9786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1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基于密封式拖车轴自动注油轮毂单元,涉及轮毂单元技术领域,以解决传统的轮毂与拖车轴之间的轴套在加注润滑油时,需要人工操作,且需要停车加注,并且轴套内部上端部位不易被润滑油润滑到,降低了轮毂上轴套内部轴承的使用寿命的问题,包括拖车轴;所述拖车轴左端外部安装有轴承,且轴承外部转动连接有轴套件,轴套件外部固定安装有轮毂;所述拖车轴上部焊接有安装板,且拖车轴底部安装有支撑板,支撑板上端面左侧后部安装有储油箱;通过输油泵体的设置,在轴套件内部加注润滑油时,无需人工操作,且无需停车加注,且能够使轴套件内部上端部位也能够被润滑油润滑到,从而提高了轴套件内部轴承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了轴套件内部轴承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了轴套件内部轴承的使用寿命。

Automatic oiling hub unit based on sealed trailer ax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密封式拖车轴自动注油轮毂单元


[0001]本技术属于轮毂单元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基于密封式拖车轴自动注油轮毂单元。

技术介绍

[0002]汽车拖车轴是安装在拖车下方用于牵引汽车的车轴,通常以串联方式布置,而拖车轴上的轮毂是轮胎内廓轮钢通过立柱连接的轮芯旋转部分,即支撑轮胎的中心装在轴上的金属部件,轮毂与拖车轴之间设有轴套和轴承,而在维护轮毂与拖车轴时,一般会在轴套内加注润滑油。
[0003]传统的轮毂与拖车轴之间的轴套上虽然设有加油口,但是在加注润滑油时需要人工操作,且需要停车加注,并且加注到轴套内部的润滑油容易在重力作用下常常位于轴套内部下端,而轴套内部上端部位不易被润滑油润滑到,从而降低了轮毂上轴套内部轴承的使用寿命,而且当轴套内部润滑油损耗严重后,不易及时给人们带来有效的警示作用,从而不能及时的对轴套内部加注润滑油。
[0004]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基于密封式拖车轴自动注油轮毂单元,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基于密封式拖车轴自动注油轮毂单元,以解决传统的轮毂与拖车轴之间的轴套在加注润滑油时,需要人工操作,且需要停车加注,并且轴套内部上端部位不易被润滑油润滑到,降低了轮毂上轴套内部轴承的使用寿命,而且当润滑油损耗严重后,不易及时给人们带来有效的警示作用的问题。
[0006]本技术基于密封式拖车轴自动注油轮毂单元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0007]基于密封式拖车轴自动注油轮毂单元,包括拖车轴;所述拖车轴左端外部安装有轴承,且轴承外部转动连接有轴套件,轴套件外部固定安装有轮毂;所述拖车轴上部焊接有安装板,且拖车轴底部安装有支撑板,支撑板上端面左侧后部安装有储油箱,且支撑板上端面右侧设有升降板件,支撑板上端面左侧前部安装有输油泵体;所述储油箱右端面下部连接有矩形连通管,且矩形连通管右侧连接有第二油箱,第二油箱内部设有漂浮板件。
[0008]进一步的,所述轴套件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密封盖和第二密封盖,且第二密封盖右侧上下两部分别设有进油管口和出油管口,进油管口连接有进油管件,且进油管件另一端与输油泵体出油口连接,输油泵体吸油口连接有油管,且油管另一端插接在储油箱上部前侧圆口内,出油管口连接有出油管件,且出油管件另一端插接在储油箱上部后侧圆口内;所述轴套件外部右端固定安装有外齿圈。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油箱右端面后侧上部安装有按压板,且第二油箱后端面安装有电池盒,电池盒内部安装有可拆卸电池,且电池盒后端面上部安装有警报器,第二油箱后
端面连接有加油管。
[0010]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板件上滑动连接有固定在支撑板上端面的四根第一竖向导杆,且升降板件上端面后侧安装有按压开关;所述升降板件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拉绳,且拉绳外部滑动连接有滑轮,滑轮安装在第二油箱顶部,拉绳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漂浮板件上端面。
[0011]进一步的,所述漂浮板件上滑动连接有四根第二竖向导杆,且四根第二竖向导杆固定连接在第二油箱内部,漂浮板件上端面中部设有配重块。
[0012]进一步的,所述配重块的重量大于升降板件的重量,且漂浮板件的浮力大于配重块的重力。
[0013]进一步的,当所述漂浮板件底端面至第二油箱内部底端面之间的距离占第二油箱内部高度的三分之一时,按压开关上的按钮与按压板底端面紧密接触。
[0014]进一步的,所述输油泵体的输入轴上固定连接有转动轴,且转动轴左端安装有从动齿轮,从动齿轮与外齿圈啮合,且外齿圈直径尺寸为从动齿轮直径尺寸的五倍至七倍。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1、通过输油泵体的设置,能够在轮毂转动过程中,轮毂带动轴套件、外齿圈转动,从而带动从动齿轮、转动轴和输油泵体的输入轴转动,从而使输油泵体吸油口产生吸力,然后将储油箱内部润滑油经油管、输油泵体、进油管件、进油管口进入到轴套件内部,然后对轴套件内部轴承进行润滑,然后使用后的润滑油再经出油管口、出油管件流回至储油箱内部,从而在轴套件内部加注润滑油时,无需人工操作,且无需停车加注,并且加注到轴套件内部的润滑油不会始终位于轴套内部下端,从而使轴套件内部上端部位也能够被润滑油润滑到,从而提高了轴套件内部轴承的使用寿命。
[0017]2、通过漂浮板件与升降板件的配合,当储油箱和第二油箱内部润滑油损耗严重后,储油箱和第二油箱内部润滑油液面将下降,从而使漂浮板件在配重块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然后通过拉绳将升降板件和按压开关向上拉动,从而使按压开关上的按钮与按压板底端面紧密接触,从而将按压开关上的按钮得到按压,从而使电池盒内部可拆卸电池对警报器进行供电,从而使警报器发出警示音,从而当储油箱和第二油箱内部的润滑油损耗严重后,能够及时给人们带来有效的警示作用。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的拖车轴和轴套件拆分后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的轴套件和储油箱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技术的图2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本技术的储油箱、矩形连通管和第二油箱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0025]1、拖车轴;101、安装板;102、支撑板;2、轴套件;201、轴承;202、外齿圈;203、第一密封盖;204、第二密封盖;205、进油管口;206、出油管口;207、进油管件;208、出油管件;3、轮毂;4、输油泵体;401、转动轴;402、从动齿轮;5、储油箱;501、矩形连通管;502、第二油箱;503、加油管;504、按压板;505、电池盒;506、警报器;6、升降板件;601、第一竖向导杆;602、
按压开关;603、拉绳;604、滑轮;9、漂浮板件;901、第二竖向导杆;902、配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密封式拖车轴自动注油轮毂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拖车轴(1);所述拖车轴(1)左端外部安装有轴承(201),且轴承(201)外部转动连接有轴套件(2),轴套件(2)外部固定安装有轮毂(3);所述拖车轴(1)上部焊接有安装板(101),且拖车轴(1)底部安装有支撑板(102),支撑板(102)上端面左侧后部安装有储油箱(5),且支撑板(102)上端面右侧设有升降板件(6),支撑板(102)上端面左侧前部安装有输油泵体(4);所述储油箱(5)右端面下部连接有矩形连通管(501),且矩形连通管(501)右侧连接有第二油箱(502),第二油箱(502)内部设有漂浮板件(9)。2.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密封式拖车轴自动注油轮毂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件(2)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密封盖(203)和第二密封盖(204),且第二密封盖(204)右侧上下两部分别设有进油管口(205)和出油管口(206),进油管口(205)连接有进油管件(207),且进油管件(207)另一端与输油泵体(4)出油口连接,输油泵体(4)吸油口连接有油管,且油管另一端插接在储油箱(5)上部前侧圆口内,出油管口(206)连接有出油管件(208),且出油管件(208)另一端插接在储油箱(5)上部后侧圆口内;所述轴套件(2)外部右端固定安装有外齿圈(202)。3.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密封式拖车轴自动注油轮毂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箱(502)右端面后侧上部安装有按压板(504),且第二油箱(502)后端面安装有电池盒(505),电池盒(505)内部安装有可拆卸电池,且电池盒(505)后端面上部安装有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青松蔡丽英张俊亮康亮杨青青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中力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