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包冷却结构及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2725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21: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冷却结构及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冷却结构包括:侧液冷板,设于所述电芯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侧,所述侧液冷板上朝向所述电芯组的侧面设有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进液管,所述进液管与至少一个所述侧液冷板的第一进液口相连;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与至少一个所述侧液冷板的所述第一出液口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侧液冷板可以实现电芯组的面积较大的侧面的冷却,提高了冷却效率,能够满足快速充电情况下的散热需求。能够满足快速充电情况下的散热需求。能够满足快速充电情况下的散热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包冷却结构及电池包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包冷却
,特别涉及一种电池包冷却结构及电池包。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因追求满足客户快速充电、延长使用寿命和增加满电行驶里程的需求,对电池包的工况温度范围和电芯组间的温差控制的要求变得更高。此外,在满足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安全也至关重要。所以,对电池包的温控设计要求也随之提高。在保证机械强度并满足满足各项力学性能的前提下,提高降温效率,达到电池包快速充放电和温控安全性是行业趋势。
[0003]目前市场上快充电池的充电倍率在2C左右,对电芯组的冷却主要是单面冷却,冷却面积小,面对更高倍率的充电时,电芯组的产热会成倍增加,传统的电芯组底面冷却已很难满足其散热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包冷却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快速充电时对电芯组的冷却很难满足散热需求的技术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电池包冷却结构,应用于包括多个电芯组的电池包,包括:
[0007]侧液冷板,设于所述电芯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侧,所述侧液冷板上朝向所述电芯组的侧面设有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
[0008]进液管,所述进液管与至少一个所述侧液冷板的所述第一进液口相连;
[0009]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与至少一个所述侧液冷板的所述第一出液口相连。
[0010]进一步的,还包括下液冷板,至少一个所述下液冷板位于多个所述电芯组的底面,所述下液冷板上面长度方向两侧设有下液冷板进液口和下液冷板出液口,所述进液管与所述下液冷板进液口相连。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液口和所述第一出液口分别位于所述侧液冷板的长度方向两侧,所述第一进液口与所述下液冷板进液口位于同一侧。
[0012]进一步的,所述侧液冷板设于所述电芯组宽度方向的两侧面上,所述电芯组两侧的两个所述侧液冷板组成侧液冷板组,所述侧液冷板组内的两个所述第一进液口为第一进液口组,所述侧液冷板组内的两个所述第一出液口为第一出液口组。
[0013]进一步的,多个所述侧液冷板组呈多行多列布置,所述列的方向与所述侧液冷板的长度方向平行,同一所述列内的多个所述侧液冷板组依次通过连接液冷管连接为串联结构。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液口和所述第一出液口上都连接有L型的第一接头,所述连接液冷管为两端向下弯折的结构,所述弯折处设圆角结构,同一所述列内的相邻的两个所述侧液冷板组中,其中一个所述侧液冷板组内的一侧的所述侧液冷板上的所述第一出液口
与另一个所述侧液冷板组内的同一侧的所述侧液冷板上的所述第一进液口都通过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连接液冷管相连。
[0015]进一步的,还包括总进液接头,所述总进液接头与所述进液管相连通,所述进液管通过第二接头连接有第一液冷管和第二液冷管,所述第一液冷管和所述第二液冷管与第一行内的多个所述侧液冷板组的所述第一进液口组相连,所述第二液冷管还与所述下液冷板进液口相连,所述第一液冷管朝向远离所述第二接头的一端向下倾斜,所述第一液冷管和所述第二液冷管相对于所述侧液冷板组底面的高度都大于所述第一进液口相对于所述侧液冷板组底面的高度。
[0016]进一步的,还包括总出液接头,所述总出液接头与所述出液管相连通,所述出液管分别与最后一行内的多个所述侧液冷板组的所述第一出液口组相连,所述出液管还与所述下液冷板出液口相连。
[0017]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一种电池包冷却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设于电芯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侧的侧液冷板,可以实现电芯组的面积较大的侧面的冷却,提高了冷却效率,能够满足快速充电情况下的散热需求;通过进液管与所述第一进液口相连,即通过进液管能直接将冷液分流至侧液冷板内,进一步提高了对电芯组的冷却效果;且通过将第一进液口与第一出液口设于侧液冷板朝向电芯组的侧面上,避免了将进液口或出液口设于侧液冷板长度方向的两侧面上引起的侧液冷板的厚度过厚,提高了空间集成利用率。
[0019]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包,以解决快速充电时对电芯组的冷却很难满足散热需求的技术问题。
[0020]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21]一种电池包,包括下箱体、多个电芯组和上述电池包冷却结构。
[0022]进一步的,所述下液冷板设于所述下箱体底部,所述下箱体的侧壁上设有总进液口和总出液口,所述总进液接头和所述总出液接头分别设于所述总进液口和所述总出液口上,所述出液管设在所述下箱体内。
[0023]所述电池包与上述电池包冷却结构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电池包冷却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电池包冷却结构的侧液冷板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电池包冷却结构的局部示意图一;
[002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电池包冷却结构的局部示意图二;
[0028]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电池包冷却结构的下液冷板示意图;
[0029]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电池包的下箱体示意图。
[0030]图中标记:
[0031]100、总出液接头;200、总进液接头,201、进液管,202、第一液冷管,203、第二液冷管,204、第三液冷管,205、连接液冷管,206、第四液冷管,207、第五液冷管,208、出液管,300、下液冷板,301、下液冷板进液口,302、下液冷板出液口,400、下箱体,401、横梁,402、纵
梁,500、单模组,501、侧液冷板,502、第一接头,503、电芯组,5001、第一模组,5002、第二模组,5003、第三模组,5004、第四模组,5005、第五模组,5006、第六模组,5007、第七模组,5008、第八模组。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参照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电池包冷却结构的整体示意图;参照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电池包冷却结构的侧液冷板组示意图;参照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电池包冷却结构的局部示意图一;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冷却结构应用于包括多个电芯组503的电池包,具体可以包括:侧液冷板501,设于所述电芯组503宽度方向的至少一侧,所述侧液冷板501朝向所述电芯组503的侧面上设有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进液管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包冷却结构,应用于包括多个电芯组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侧液冷板,设于所述电芯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侧,所述侧液冷板上朝向所述电芯组的侧面设有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进液管,所述进液管与至少一个所述侧液冷板的所述第一进液口相连;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与至少一个所述侧液冷板的所述第一出液口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液冷板,至少一个所述下液冷板位于多个所述电芯组的底面,所述下液冷板上面长度方向两侧设有下液冷板进液口和下液冷板出液口,所述进液管与所述下液冷板进液口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液口和所述第一出液口分别位于所述侧液冷板的长度方向两侧,所述第一进液口与所述下液冷板进液口位于同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液冷板设于所述电芯组宽度方向的两侧面上,所述电芯组两侧的两个所述侧液冷板组成侧液冷板组,所述侧液冷板组内的两个所述第一进液口为第一进液口组,所述侧液冷板组内的两个所述第一出液口为第一出液口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包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侧液冷板组呈多行多列布置,所述列的方向与所述侧液冷板的长度方向平行,同一所述列内的多个所述侧液冷板组依次通过连接液冷管连接为串联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包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液口和所述第一出液口上都连接有L型的第一接头,所述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磊汪鹏伟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