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以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1472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15:3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机以及车辆,电机包括:壳体、转子和定子、分流件,壳体限定出容置空间,壳体具有冷却流道;定子套设在转子外,且转子与定子均设置在容置空间内;分流件设置在转子与壳体的内壁之间,并与壳体限定出与冷却腔,冷却腔与冷却流道以及容置空间连通,并适于向容置空间供给冷却油以进行冷却。由此,通过设置冷却腔,通过油冷的形式对壳体内的转子、定子等部件进行直接的接触散热,可以提高散热效果、散热效率,满足更大的散热需求,实现大功率密度、大扭矩密度与散热需求两个技术难点的兼顾,在满足大功率密度、大扭矩密度的使用需求前提下,可以确保电机的散热能力与其匹配,提高电机的工作稳定性以及使用安全性。提高电机的工作稳定性以及使用安全性。提高电机的工作稳定性以及使用安全性。

Motor and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以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电机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机以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电机作为新能源车辆的动力单元,在希望电机可以提供充足的扭矩输出的前提下,有效降低电机重量,即提高电机的扭矩密度以及功率密度,可以有效高新能源车辆的续航里程以及驱动力。
[0003]然而,随着电机的扭矩密度以及功率密度的提升,电机的发热量也会显著提升,而托难过风冷或水冷散热,散热效率较低,难以满足散热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机,所述电机采用油冷散热,散热效果更好,可以满足更高功率密度以及扭矩密度的散热需求。
[0005]本申请进一步提出了一种采用上述电机的车辆。
[0006]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机,包括:壳体、转子和定子、分流件,所述壳体限定出容置空间,所述壳体具有冷却流道;所述定子套设在所述转子外,且所述转子与所述定子均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分流件设置在所述转子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并与所述壳体限定出与冷却腔,所述冷却腔与所述冷却流道以及所述容置空间连通,并适于向所述容置空间供给冷却油以进行冷却。
[0007]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机,通过设置冷却腔,通过油冷的形式对壳体内的转子、定子等部件进行直接的接触散热,可以提高散热效果、散热效率,满足更大的散热需求,实现大功率密度、大扭矩密度与散热需求两个技术难点的兼顾,在满足大功率密度、大扭矩密度的使用需求前提下,可以确保电机的散热能力与其匹配,提高电机的工作稳定性以及使用安全性。
[0008]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分流件具有出油孔,所述出油孔沿轴向呈多列排布,且所述定子的两端以及中间区域均分别与至少一列所述出油孔相对。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却腔的横截面为弧形,且对应的角度为80
°‑
140
°

[0010]进一步地,所述分流件具有出油孔,所述出油孔沿周向呈多排分布,且每排所述出油孔在所述冷却腔的角度范围内分布。
[0011]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机还包括:冷却油管,所述转子的转轴构造为空心轴,所述冷却油管设置在所述转轴内,且所述冷却油管的一端与所述冷却流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转子连通。
[0012]进一步地,所述转轴上还设置有导流件,所述导流件上设置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的一端与所述冷却油管连通,所述导流槽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转子的磁钢区域内。
[0013]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油管的两端设置有堵盖,且一端的堵盖与所述冷却流道连通,
另一端的堵盖与所述转轴的中空区域连通。
[0014]进一步地,所述转轴上开设有多个轴承油道,每个所述轴承油道与一个所述转轴上的轴承对应。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机还包括:集油槽,所述集油槽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部并适于收集所述冷却油。
[0016]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机。
[0017]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8]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9]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机的一个示意图;
[0020]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机的另一个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
[0022]电机100,
[0023]壳体10,端盖11,
[0024]转子20,转轴21,轴承22,
[0025]定子30,分流件40,冷却油管50,导流件60,堵盖70,集油槽80,平衡端板90。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7]下面参考图1

图2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机100以及车辆。
[0028]如图1和图2所述,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机100,包括:壳体10、转子20和定子30、分流件40。
[0029]其中,壳体10限定出容置空间,壳体10包括呈筒体状的筒体部以及盖设在筒体部端部的端盖11,端盖11以及筒体部上可以开设冷却流道,并可以使冷却流道与变速箱的变速箱油道连通;或单独设置冷却油供给装置,以通过润滑油进行油冷散热。
[0030]如图1所示,定子30套设在转子20外,且转子20与定子30均设置在容置空间内,分流件40设置在转子20与壳体10的内壁之间,并与壳体10限定出与冷却腔,冷却腔与冷却流道以及容置空间连通,并适于向容置空间供给冷却油以进行冷却。
[0031]具体而言,朝向电机100供给的冷却油可以通过冷却流道注入到壳体10内,并由冷却流道流至冷却腔,冷却腔内的冷却油可以流出至容置空间,并与容置空间内的转子20、定子30等结构进行接触散热,以通过油冷的形式对电机100进行冷却。
[0032]需要指出的是,现有技术中,通过风冷或水冷散热,基于绝缘性以及稳定性要求,仅能通过对壳体10进行降温,实现对转子20、定子30等部件的间接散热,散热能力有限,电
机100无法实现大扭矩密度、大功率密度设置,即无法实现更大功率密度、更大扭矩密度电机100的散热需求。
[0033]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机100,通过设置冷却腔,通过油冷的形式对壳体10内的转子20、定子30等部件进行直接的接触散热,可以提高散热效果、散热效率,满足更大的散热需求,实现大功率密度、大扭矩密度与散热需求两个技术难点的兼顾,在满足大功率密度、大扭矩密度的使用需求前提下,可以确保电机100的散热能力与其匹配,提高电机100的工作稳定性以及使用安全性。
[0034]需要指出的是,壳体10与分流件40之间限定出冷却腔,而端盖11以及筒体部的部分上可以设置冷却流道,采用一体铸造成型壳体10,并通过打孔实现冷却流道的加工,壳体10的结构成型难度更低,加工成本低,且可靠性更容易保证。
[0035]如图1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分流件40具有出油孔,出油孔沿轴向呈多列排布,且定子30的两端以及中间区域均分别与至少一列出油孔相对。
[0036]也就是说,对应定子30的定子绕组的出线端、定子铁芯以及定子绕组的非出线端均设置有至少一列出油孔,以实现对定子30的全方位、充分冷却降温、提高对定子30的冷却效果。
[0037]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腔的横截面为弧形,且对应的角度为80
°‑
140
°
,以使冷却腔的覆盖面积更加合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限定出容置空间,所述壳体(10)具有冷却流道;转子(20)和定子(30),所述定子(30)套设在所述转子(20)外,且所述转子(20)与所述定子(30)均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分流件(40),所述分流件(40)设置在所述转子(20)与所述壳体(10)的内壁之间,并与所述壳体(10)限定出与冷却腔,所述冷却腔与所述冷却流道以及所述容置空间连通,并适于向所述容置空间供给冷却油以进行冷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件(40)具有出油孔,所述出油孔沿轴向呈多列排布,且所述定子(30)的两端以及中间区域均分别与至少一列所述出油孔相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腔的横截面为弧形,且对应的角度为80
°‑
140
°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件(40)具有出油孔,所述出油孔沿周向呈多排分布,且每排所述出油孔在所述冷却腔的角度范围内分布。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油管(50),所述转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米义鹏唐子威贾军风李国选董利杰董凯利
申请(专利权)人:如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