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电动机
,具体是一种电磁减振用阻尼直线电机。
技术介绍
目前,国际机床工业正在向自动化、精密化、高效化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超精密加工已进入纳米级的时代,零件表面已进入镜面和虹面标准,这就要求机床具备高精度、高刚度、高稳定性、高自动化程度。机床的抗振性能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主动控制振动是提高机床动刚度和提高自激稳定性的有效措施。定向与制导、精密加工与测量、精密仪器仪表等技术的发展,及对环境的振动和冲击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特别是微电子机械(MEMS)技术和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物体的操作尺度已进入亚微米及纳米级别,这样对环境和操作平台的振动控制也就要求达到纳米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特别是航天科技的发展,许多场合需要高精度的隔振环境供高精度的仪器使用,采用传统的隔振方法就很难达到高精度隔振要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内外的学者和工程师们探索了许多控制颤振的方法,其中,采用施加阻尼的方法控制颤振,其减振效果较好,而且它对各种振动类别均有减振作用。而现有阻尼元件的可控制精度不高、阻尼力与体积比小,以不能适应现有科技技术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
【技术保护点】
电磁减振用阻尼直线电机,其特征在于它由壳体(1)、外定子(2)、内动子(3)组成;外定子(2)的外圆表面连接在壳体(1)的内圆表面上,内动子(3)的外圆表面与外定子(2)的内圆表面滑动连接,内动子(3)的轴(3-5)的左端穿过壳体(1)左端的孔(1-1)后外露一段,内动子(3)的轴(3-5)的右端穿过壳体(1)右端的孔(1-2)后外露一段;外定子(2)由多个环型电枢绕组(2-1)、多个环型电枢铁芯(2-2)组成;每个环型电枢绕组(2-1)与每个环型电枢铁芯(2-2)相互间隔均匀叠加排列连接;内动子(3)由多个环型永磁体(3-2)、多个环型铁芯(3-1)、轴(3-5)组成;每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寇宝泉,程树康,吴红星,李立毅,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