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片自动分组排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68985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薄片自动分组排放装置,该薄片自动分组排放装置包括包括机架(1)、接料滑槽(3),其结构特点是:还设置有旋转推料、集料机构(2),接料传感器(4),接料、补料机构(5)和称重机构(6),所述接料滑槽(3)倾斜设置在机架(1)上,底端设置有接料传感器(4),接料滑槽(3)出口处设置有接料、补料机构(5),接料、补料机构(5)下方设置有称重机构(6),旋转推料、集料机构(2)设置在称重机构(6)的旋转过渡槽(6-8)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应型强,工作效率高、操作简单,可取代繁琐人工劳动实现连续化流水作业。(*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薄片自动分组排放装置,尤其是一种可将电机的定子、 转子铁心所用的硅钢片在加工切形后连续称重,并按童量自动分组排放的装置。技术背景电机的定子、转子铁心是由一定重量的硅钢片组成的,有些电机的定子还要 求其所组成的硅钢片对半成180度排放。目前,电机的定子、转子装配过程中, 在电机的定子或转子硅钢片切形后,通过冲床上的取料装置与冲床加工同步地逐 片取出,然后由人工按电机铁心叠厚要求,按重量进行分组,有排放角度要求的, 按要求人工转动一定的角度,通常是180度角,接着用铆钉初步铆接以使得排放 好的成组的硅钢片在运送到下道工序中不要散落,同时也为下道工序起了初步定 位的作用。通过人工取片、称重、旋转、装配,工作效率低,加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工作 效率高、操作简单,可取代繁琐人工劳动的连续化流水作业的薄片自动分组排放装置。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薄片自动分组排放装置 包括包括机架(1)、接料滑槽(3),其结构特点是还设置有旋转推料、集料机构(2),接料传感器(4),接料、补料机构(5)和称重机构(6),所述接料滑 槽(3)倾斜设置在机架(1)上,底端设置有接料传感器(4),接料滑槽(3) 出口处设置有接料、补料机构(5),接料、补料机构(5)下方设置有称重机构 (6),旋转推料、集料机构(2)设置在称重机构(6)的旋转过渡槽(6-8)下 方。本技术所述的旋转推料、集料机构(2)包括推料气缸(2-1)、推料导 轨(2-2)、推料板(2-3)、旋转气缸(2-4)、旋转台(2-5)和集料槽(2-6),所 述推料板(2-3),旋转台(2-5),集料槽(2-6)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推料板(2-3) 设置在推料导轨(2-2)上,旋转台(2-5)设置在推料板(2-3)和集料槽(2-6) 中间,推料板(2-3) —端与推料气缸(2-1)相连,旋转台(2-5)下方设置有旋 转气缸(2-4),旋转台(2-5)与旋转气缸(24)相连。本技术所述的接料、补料机构(5)包括接、补料安装支架(5-1)、底 层挡板气缸(5-2)、底层挡板(5-3)、接料槽(5-4)、上层挡板(5-5)和上层挡 板气缸(5-6),接料槽(5-4)设置在接、补料安装支架(5-1)上,接料槽(5-4) 底部两边设置有一对底层挡板(5-3),接料槽(5-4)两侧设置有底层挡板气缸 (5-2),底层挡板(5-3)与底层挡板气缸(5-2)相连,接料槽(5-4)中部一侧 设置有一个上层挡板(5-5),上层挡板(5-5)与上层挡板气缸(5-6)相连,底 层挡板(5-3)和上层挡板(5-5)将接料槽(5-4)分成上下两层。本技术所述的称重机构(6)包括接料滑槽支杆(6-1)、称重安装支架 (6-2)、秤(6-3)、秤托盘(6-4)、称重推料板(6-5)、称重推料导轨(6-6)、 称重推料气缸(6-7)、旋转过渡槽(6-8)、旋转过渡槽挡板(6-10)和旋转过渡 槽挡板气缸(6-9),所述秤托盘(6-4),称重推料板(6-5),旋转过渡槽(6-8) 设置在称重安装支架(6-2)上,三者在同一水平直线上,而且与旋转推料、集 料机构(2)中的推料板(2-3),旋转台(2-5),集料槽(2-6)三者所在的直线 成空间垂直关系,称托盘(6-4)设置在称重推料板(6-5)和旋转过渡槽(6-8) 中间。本技术所述的称重推料板(6-5)设置在接料槽(5-4) —侧,且与接料 滑槽(3)相对,称重推料板(6-5)设置在称重推料导轨(6-6)前端并与称重 推料气缸(6-7)相连。本技术所述秤托盘(6-4)位于接料、补料机构(5)中接料槽(5-4) 的正下方,秤托盘(6-4)底部与秤(6-3)连接,垂直固定在秤(6-3)上,秤托 盘(6-4)除了与秤(6-3)相接触外,不与其他该装置的零部件相接触。本技术所述的旋转过渡槽(6-8)位于旋转推料、集料机构(2)中旋转 台(2-5)的正上方,其底部两侧设置有一对旋转过渡槽挡板(6-10),旋转过渡 槽(6-8)两侧分别设置有旋转过渡槽挡板气缸(6-9),旋转过渡槽挡板(6-10) 与旋转过渡槽挡板气缸(6-9)连接。本技术所述的秤(6—3)为机械秤、电子秤、称重传感器中的一种。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接料滑槽有 机的将前道工序完成得料片自动送入本道工序,在接料、补料机构,称重机构与 旋转推料、集料机构的同步作用下,来料被称重分组后,在集料槽中整齐的,连 续自动的送入下一道工序,为卞一道工序的自动化提供了很好的初始条件。本装 置对于需要分组的薄片加工工艺来说,是其实现自动化流水生产的重要的一个环 节。本技术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LC控制,由于本装置各环节的同步性,大 大的提高了对前道工序加工节拍的适应性,最高可以适应350片/分钟的来料频 率。本技术整体精度取决所选用的秤,用户可以根据加工要求选择不同精度 和称量范围的秤,从而使设备成本与加工要求相配套,加工精度可选择性也是本 技术的特色之一。因此本技术适应型强,工作效率高、操作简单,可取 代繁琐人工劳动实现连续化流水作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左视图。 图4为本技术的旋转推料、集料机构主视图。 图5为本技术的旋转推料、集料机构俯视图。 图6为本技术的接料、补料机构主视图。 图7为本技术的接料、补料机构俯视图。 图8为本技术的称重机构主视图。 图9为本技术的称重机构左视图。1机架;2旋转推料、集料机构;2-l推料气缸;2-2推料导轨;2-3推料板;2-4旋转气缸;2-5旋转台;2-6集料槽;3接料滑槽;4接料传感器;5接料、 补料机构;5-l接、补料安装支架;5-2底层挡板气缸;5-3底层挡板;5-4接料 槽;5-5上层挡板;5-6上层挡板气缸;6称重机构;6-l接料滑槽支杆;6-2称 重安装支架6-3秤;6-4秤托盘;6-5称重推料板;6-6称重推料导轨;6-7称 重推料气缸;6-8旋转过渡槽;6-9旋转过渡槽挡板气缸;6-IO旋转过渡槽挡板。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是与薄片加工的前道工序相配套的连续化流水作业的自动化装 置。例如,电机铁心硅钢片叠压前的称重分组工序的前一道工序是通过冲床进行 的切形。料片切形完毕后,通过安装在冲床上的配套的接料装置将其逐片取出送到一个出料槽中,料片在惯性及重力的影响下在出料槽中快速向下滑行。本技术装置的接料滑槽3要求正好安放在冲床出料槽的末端,完成切形的料片滑出 冲床的出料槽后正好滑入到接料滑槽3中。参见图l、图2和图3,本技术包括机架l,旋转推料、集料机构2,接 料滑槽3,接料传感器4,接料、补料机构5和称重机构6,所述接料滑槽3倾 斜设置在机架l上,底端设置有接料传感器4,接料滑槽3出口处设置有接料、 补料机构5,接料、补料机构5下方设置有称重机构6,旋转推料、集料机构2 设置在称重机构6的旋转过渡槽6-8下方。参见闺4和图5,所述的旋转推料、集料机构2有设置在同一条水平直线上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薄片自动分组排放装置,包括机架(1)、接料滑槽(3),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旋转推料、集料机构(2),接料传感器(4),接料、补料机构(5)和称重机构(6),所述接料滑槽(3)倾斜设置在机架(1)上,底端设置有接料传感器(4),接料滑槽(3)出口处设置有接料、补料机构(5),接料、补料机构(5)下方设置有称重机构(6),旋转推料、集料机构(2)设置在称重机构(6)的旋转过渡槽(6-8)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东夏玉阶
申请(专利权)人:桐乡市华杰工业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