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啮合型转子密炼机上顶栓压砣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7195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啮合型转子密炼机上顶栓压砣结构,在压砣本体的底部工作面中部设置一段棱弧面凸起;所述棱弧面凸起的两侧具有两个与两个转子啮合间隙匹配的内凹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物料接触的压砣工作面内部设计有最优化分布的冷却水道,可提供足够的热量交换效能,使得每批次物料都能达到精准控温的效果;压砣底部中央设计一段棱弧面凸起,可以短时间内快速地将大部分物料强制压进两转子的啮合间隙内,进而高效地完成吃料动作,提高密炼机混炼效率。混炼效率。混炼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啮合型转子密炼机上顶栓压砣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啮合型转子密炼机上顶栓压砣结构,属于密炼机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啮合型转子密炼机主要用于橡胶、塑料、树脂硬橡胶制品、密封件、模制品和聚氯乙稀原料以及其它各种塑料制品原料的塑炼、混炼和终炼。由于其加工胶料的分散性、均匀性好,特别适用于橡塑共混,尤其适合于分散性、均匀性要求特高且难以分散的胶种,如各种导电胶、磁性胶及填充白炭黑、填充化纤或棉纤的长短纤维胶种,以及热敏胶料的混炼。啮合型转子密炼机工作时,啮合型转子的本体呈圆筒状,本体上有一条大的螺旋凸棱(也称主棱)和两个小凸棱(也称副棱);两个转子相向转动,转速相同。在两个转子之间,一个转子的凸棱依次啮入另一个转子的棱间(即转子凹处)。现有的设备中,两个转子之间的间隙相对较小,因此,V型底面或单一大弧形底面压砣迫使物料进入两个转子之间的速度很慢,进而导致混炼时间长,生产效率低。同时,压砣V型面内部虽然布置有循环冷却水道,但V型面顶部远离混炼区域,与喉口内壁形成锐角,不利于接触物料,进而对物料的冷却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啮合型转子密炼机上顶栓压砣结构,该压砣显著地提高了啮合型密炼机转子的吃料速度,缩短了混炼时间,提升了密炼机生产效率,同时,压砣结构的循环冷却效果好,可以精准控制每批次物料的温度。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是:一种啮合型转子密炼机上顶栓压砣结构,在压砣本体的底部工作面中部设置一段棱弧面凸起;所述棱弧面凸起的两侧具有两个与两个转子啮合间隙匹配的内凹弧。
[0005]在压砣底部中央设计一段棱弧面凸起,该弧面凸起可以短时间内快速地将大部分物料强制压进两转子的啮合间隙内,进而高效地完成吃料动作,提高密炼机混炼效率。
[0006]进一步的,所述压砣本体靠近弧形底的内部设置冷却水道,冷却水道沿压砣本体的弧形底面布置。
[0007]更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水道具有若干根迂回往复设置的管路,且管路沿压砣本体长度方向,在压砣结构底部弧形面内等距离布置,冷却水道的两端分别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
[0008]更进一步的,所述所述压砣本体的中部设置两个同心水槽,且上水槽的直径大于下水槽的直径,上水槽的侧面设置出水口,下水槽的侧面设置进水口,进水管插入下水槽中。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物料接触的压砣工作面内部设计有最优化分布的冷却水道,可提供足够的热量交换效能,使得每批次物料都能达到精准控温的效果;压砣底部中央设计一段棱弧面凸起,可以短时间内快速地将大部分物料强制压进两转子的啮合间
隙内,进而高效地完成吃料动作,提高密炼机混炼效率。
附图说明
[001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阐述。
[001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的工作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压砣本体,2、棱弧面凸起,3、转子,4、内凹弧,5、冷却水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如图1所示的啮合型转子密炼机上顶栓压砣结构,在压砣本体1的底部工作面中部设置一段棱弧面凸起2;所述棱弧面凸起2的两侧具有两个与两个转子3啮合间隙匹配的内凹弧4。
[0016]压砣底部中央设计一段棱弧面凸起2,弧面设计与转子3棱峰轮廓半径密切相关,形成的局部混炼区域,压砣底部凸起的棱弧面与转子棱峰的间隙始终保持均匀数值。
[0017]如图2所示,所述冷却水道5具有若干根迂回往复设置的管路,且管路沿压砣本体1长度方向,在压砣结构底部弧形面内等距离布置,冷却水道5的两端分别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压砣本体1的中部设置两个同心水槽,且上水槽的直径大于下水槽的直径,上水槽的侧面设置出水口,下水槽的侧面设置进水口,进水管(图中未画出)插入下水槽中,冷却水从进水管进入冷却水道中,从出水口回水,回水位于进水管外与上水槽以及压砣本体轴内空间形成回水空间(图中未画出,不属于本申请的结构特征)。该结构是我们进行了最优化设计的冷却水道结构,能够使与物料接触的压砣R1工作弧面得到最佳的冷却效果。
[0018]如图3所示,工作过程中,压砣本体R1工作面将大部分物料压进转子啮合区域,R1工作面与物料接触面积大,且内部均匀布置有循环冷却水道,热量交换效果好,便于控制混炼室内的物料温度,利于生产合格物料;压砣棱弧面凸起2插入到混炼区域,其弧面R2与转子棱峰轮廓R3间隙值S很小且均匀,增强该混炼区域强制吃料动作,进而整体加快了转子吃料速度,提高了密炼机混炼效率。
[0019]与物料接触的压砣R1工作(弧)面内部设计有最优化分布的冷却水道,可提供足够的热量交换效能,使得每批次物料都能达到精准控温的效果;压砣底部中央设计有一段凸起棱弧面,该弧面可以短时间内快速地将大部分物料强制压进两转子的啮合间隙内,进而高效地完成吃料动作,提高密炼机混炼效率。
[0020]尽管上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给予了详细描述和说明,但是应该指明的是,我们可以依据本技术的构想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各种等效改变和修改,其所产生的功能作用仍未超出说明书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啮合型转子密炼机上顶栓压砣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压砣本体的底部工作面中部设置一段棱弧面凸起;所述棱弧面凸起的两侧具有两个与两个转子啮合间隙匹配的内凹弧,所述压砣本体靠近弧形底的内部设置冷却水道,冷却水道沿压砣本体的弧形底面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啮合型转子密炼机上顶栓压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道具有若干根迂回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中华王建波马焕利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维轮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