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线的侧吹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7172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线的侧吹风装置,涉及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线的侧吹风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风道A为横置的长条形结构,顶部出风口;风道A上设置有风量调节阀;风道B为底部开放,顶部封闭的长条筒形结构,风道B的底部为入风口,前部设置有由上至下的长条型出风口;风道B的出风口处设置有分流过滤装置;风道B等距装于风道A的上部;挡风结构设置于相邻的两个风道B之间,将相邻的两个风道B之间封闭为无风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现有侧吹风窗针对所有丝束进行送风,由于牵伸头间距过大,造成风源浪费,且送风不均匀,丝束冷却效果不均,造成产品质量下降等问题。下降等问题。下降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线的侧吹风装置


[0001]本技术用于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线的侧吹风装置,涉及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设备
,尤其涉及用于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线的侧吹风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侧吹风是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线中的一台重要设备。丝束从喷丝板自上而下喷出,经过无风区稳定后再通过风窗,被经由风室、吹风窗出来的冷风进行冷却。采用管式牵伸工艺的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线,其常规的侧吹风风窗,在幅宽方向分为1台或多台侧吹风风窗,每台侧吹风风窗对应多束纤维,每台侧吹风在幅宽方向全部吹风,正对牵伸头的侧吹风吹向丝束,对丝束进行冷却,位于牵伸头中间部分的侧吹风吹向侧吹风风窗外的环境中,对纤维起不到冷却作用,这部分侧吹风就被浪费了,牵伸头间距越大,这部分侧吹风被浪费的就越多。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研究设计一种新型的用于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线的侧吹风装置,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根据上述现有技术提出的现有侧吹风窗针对所有丝束进行送风,由于牵伸头间距过大,造成风源浪费,且送风不均匀,丝束冷却效果不均,造成产品质量下降等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线的侧吹风装置。本技术主要通过等距设计的竖向风道,对丝束进行一对一送风冷却,每束丝束之间部分不吹风,能够起到节约能源,且保证送风均匀,保证产品质量的效果。
[0005]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0006]一种用于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线的侧吹风装置包括:风量调节阀、风道 A、风道B、分流过滤装置和挡风结构;
[0007]进一步地,风道A为横置的长条形结构,顶部出风口;
[0008]进一步地,风道A上设置有风量调节阀,用于调整对进入到风道A中的风量进行调节;
[0009]进一步地,风道B为多个,风道B为底部开放,顶部封闭的长条筒形结构,风道B的底部为入风口;
[0010]进一步地,风道B的前部设置有由上至下的长条型出风口;
[0011]进一步地,风道B的出风口处设置有分流过滤装置;
[0012]进一步地,风道B等距装于风道A的上部,风道B底部入风口与风道A 顶部的出风口相对装配;
[0013]进一步地,挡风结构设置于相邻的两个风道B之间,将相邻的两个风道B之间封闭为无风区;
[0014]进一步地,风量调节阀的入口端与外部风源相连接,将外部风源调节风量后通过
风道A送入到风道B中,再由风道B前部的出风口吹出对前方的丝束进行送风。
[0015]进一步地,风道B的侧部横截面为上窄下宽的直角梯形结构;
[0016]进一步地,风道B前部背板由中部至顶部为向前倾斜结构。
[0017]进一步地,分流过滤装置包括:气流分配组件、蜂窝型整流器;
[0018]进一步地,气流在经过分流过滤装置的风量和风速调解后由出风口吹出。
[0019]进一步地,气流分配组件设置于风道B前部出风口处;
[0020]进一步地,气流分配组件由多组滤网、多孔板和渐变多孔板依次叠置并通过压板和螺钉装于框架上,在通过法兰将框架和风道B组装在一起,对风源进行过滤和分配。
[0021]进一步地,蜂窝型整流器设置于风道B前部出风口处,位于气流分配组件的外侧位置;
[0022]进一步地,蜂窝型整流器是由蜂窝形网格板装通过压板和螺钉装于框架上,再通过法兰装于风道B上,位于气流分配组件的外部,对气流进行整流后吹出。
[0023]进一步地,挡风结构包括垂直挡风板和横置挡风板;
[0024]进一步地,垂直挡风板设置于风道B侧风口的两侧;
[0025]进一步地,横置挡风板设置于相邻的两个风道B之间的风道A顶部出风口处,将风道A上部的出风口部分封闭;
[0026]进一步地,垂直挡风板和横置挡风板将相邻的两个风道B出风口两侧分割形成一个独立的出风区,丝束由上部纺丝箱向下移动经过出风区后,由出风口对丝束进行送风,防止了出风口吹出的风外溢。
[0027]本技术的使用过程为:
[0028]当丝束由上至下经过风道B前部时,外部风源的风经过风量调节阀的调解后,经由风道A进入到风道B中,再由风道B前部设置的气流分配组件和蜂窝型整流器的过滤和整流后,由风道B的前部吹出,对经过风道B前部的丝束进行吹风冷却。
[0029]较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30]1、本技术提供的用于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线的侧吹风装置,每个风道单独配备一个风量调节阀,可以单独进行调节,确保每束丝束都能够得到均匀风量进行风干;
[0031]2、本技术提供的用于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线的侧吹风装置,每个风道的出口处都设置有气流分配组件和蜂窝型整流器,对吹出的气流进行过滤和整流,确保丝束的质量完美;
[0032]3、本技术提供的用于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线的侧吹风装置,每个风道B都由前侧局部吹风,使得气流稳定,确保丝束的质量完美;
[0033]4、本技术提供的用于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线的侧吹风装置,风道B 的侧部横截面为上窄下宽的直角梯形,能够确保由风道B前部吹出的侧吹风从上到下有一定的分布;
[0034]5、本技术提供的用于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线的侧吹风装置,只对位于风道B前部的丝束送风,纤维之间的区域不送风,可起到节约能源的效果。
[0035]综上,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现有侧吹风窗针对所有丝束进行送风,由于牵伸头间距过大,造成风源浪费,且送风不均匀,丝束冷却效果不均,造成产品质量下降等问题。
附图说明
[003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7]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38]图2为本技术左视图。
[0039]图中:1、风量调节阀 2、风道A 3、风道B 4、气流分配组件 5、蜂窝型整流器 6、上法兰 7、出风区 8、垂直挡风板 9、横置挡风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4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41]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线的侧吹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于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线的侧吹风装置包括:风量调节阀(1)、风道A(2)、风道B(3)、分流过滤装置和挡风结构;所述的风道A(2)为横置的长条形结构,顶部出风口;所述的风道A(2)上设置有风量调节阀(1),用于调整对进入到风道A(2)中的风量进行调节;所述的风道B(3)为多个,风道B(3)为底部开放,顶部封闭的长条筒形结构,风道B(3)的底部为入风口;所述的风道B(3)的前部设置有由上至下的长条型出风口;所述的风道B(3)的出风口处设置有分流过滤装置;所述的风道B(3)等距装于风道A(2)的上部,风道B(3)底部入风口与风道A(2)顶部的出风口相对装配;所述的挡风结构设置于相邻的两个风道B (3)之间,将相邻的两个风道B (3)之间封闭为无风区;所述的风量调节阀(1)的入口端与外部风源相连接,将外部风源调节风量后通过风道A(2)送入到风道B(3)中,再由风道B(3)前部的出风口吹出对前方的丝束进行送风。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线的侧吹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道B(3)的侧部横截面为上窄下宽的直角梯形结构;所述的风道B(3)前部背板由中部至顶部为向前倾斜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线的侧吹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流过滤装置包括:气流分配组件(4)、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智来宽关跃跃刘帮鑫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华阳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