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酶法生产L-鸟氨酸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12264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生物酶法生产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生物酶法生产L

鸟氨酸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氨基酸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微生物酶法生产L

鸟氨酸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L

鸟氨酸(L

ornithine)是碱性氨基酸的一种,但并不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而是以游离态存在。在生物体内,L

鸟氨酸主要参与尿素循环,对于氨态氮的排出有重要作用。近年来,L

鸟氨酸产品的开发逐渐升温,在医药、保健领域及化学工业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前景一致看好。
[0003]现有制备L

鸟氨酸的方法主要有提取法、化学法、微生物发酵法和酶法。其中,提取法制备L

鸟氨酸的成本太高,且提供工艺繁琐,现已很少报道;化学法合成鸟氨酸,原料来源广泛且成本低,但该法经过多步化学反应合成,收率偏低,且合成出的鸟氨酸为DL型混合物,产物的手性拆分亦给该工艺增加了难度和成本;微生物发酵法制备L

鸟氨酸是近年来主要采用的制备工艺之一,用发酵法生产鸟氨酸原料成本低廉,但产量不高;酶法生产鸟氨酸是利用动植物或微生物体内的精氨酸酶作催化剂,水解精氨酸生成鸟氨酸和尿酸。
[0004]微生物酶法生产L

鸟氨酸专一性强,反应条件温和,同时底物转化率高,产品较纯,有利于后续分离,但是,微生物酶法生产L

鸟氨酸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有:精氨酸酶的来源受限,目前工业化生产精氨酸酶的报道相对较少;精氨酸酶的活性也有待提高;另外,产物鸟氨酸对精氨酸酶有着很强的反馈抑制作用,导致现有转化体系中底物精氨酸的浓度一般都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生物酶法生产L

鸟氨酸的方法。本专利技术通过对精氨酸酶进行定点突变改造处理,提高了精氨酸酶的催化活性;通过构建生产菌株和优化发酵工艺,实现了对突变改造后的精氨酸酶的工业化生产;通过优化底物溶液的组成,解决了产物鸟氨酸对精氨酸酶反馈抑制的问题,提高了底物中精氨酸的浓度。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微生物酶法生产L

鸟氨酸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向含有L

精氨酸的底物溶液中加入经定点突变改造的人重组精氨酸酶I,在25

45℃、pH7.2

7.3的条件下搅拌反应4

6h,将精氨酸转化生成L

鸟氨酸;
[0009]所述底物溶液中含有L

精氨酸80

120g/L,磷酸吡哆醛1

3mg/L,二甲基亚砜(DMSO)0.1

0.2mg/L;
[0010]所述经定点突变改造的人重组精氨酸酶I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5所示。
[0011]优选的,所述底物溶液中含有L

精氨酸100g/L,磷酸吡哆醛2mg/L,二甲基亚砜(DMSO)0.1mg/L。
[0012]优选的,在37℃、pH7.25的条件下搅拌反应4

6h。
[0013]优选的,所述经定点突变改造的人重组精氨酸酶I由如下方法制备得到:
[0014](1)将人重组精氨酸酶I生产菌的种子液接种至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发酵培养的温度为32

34℃,pH为6.8

7.2,溶氧(DO)为20

40%,搅拌转速180

220rpm;发酵培养至发酵液稀释100倍后的OD
600
值为0.50

0.60时,降温至22℃,向体系中加入IPTG,使IPTG在体系中的终浓度为0.2mmol/L,诱导培养20

28h;
[0015]培养过程中监测体系的甘油含量,当体系的甘油含量≤1.0g/L时开始添加补料,通过流加补料使体系中的甘油含量保持在0.5

1g/L;
[0016](2)将步骤(1)诱导培养后的培养液的pH值调至7.1

7.3,过均质机破碎;将细胞破碎后的混合匀浆过陶瓷膜,收集滤液;将滤液稀释至滤液中人重组精氨酸酶I的浓度为8

12g/L,采用镍柱亲和层析,将稀释后的滤液进行挂柱,然后加入牛凝血酶溶液进行切割,用生理盐水洗脱,收集洗脱液;将洗脱液过苯甲脒

琼脂糖凝胶树脂,除去牛凝血酶;将过完苯甲脒

琼脂糖凝胶树脂的洗脱液再过Sephadex G

150葡聚糖凝胶,收集3h

8h流出的液体。将收集的液体通过电渗析进行脱盐,收集淡水,浓缩、干燥,即生产得到人重组精氨酸酶I。
[0017]更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人重组精氨酸酶I生产菌由如下方法构建而成:
[0018]将pHT304质粒用NdeⅠ和HincⅡ双酶切处理,将SEQ ID NO.1所示的Pg3启动子序列整合到双酶切处理后的pHT304质粒上,得到质粒pHT304

Pg3,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再用SphⅠ和SacⅠ对质粒pHT304

Pg3进行双酶切处理,将SEQ ID NO.7所示的arg1基因整合到双酶切处理后的质粒pHT304

Pg3上,获得重组表达载体(pHT304

Pg3

arg1),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8所示;将获得的重组表达载体导入到枯草芽孢杆菌中,构建得到人重组精氨酸酶I生产菌。
[0019]更优选的,步骤(1)中,发酵培养基的组成为:蛋白胨12g/L、甘油10g/L、酵母膏8g/L、氯化钠3g/L、硫酸铵2.5g/L、三水磷酸氢二钾4g/L、柠檬酸铁铵0.3g/L、柠檬酸2.1g/L、七水硫酸镁0.5g/L、氨苄青霉素100ppm。
[0020]更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补料中含有甘油400g/L、蛋白胨30g/L、酵母膏100g/L。
[002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2](1)本专利技术首先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对人重组精氨酸酶I进行了结构优化,将人重组精氨酸酶I的第158位的天冬氨酸突变为谷氨酸。突变后的人重组精氨酸酶I的酶活与野生型人重组精氨酸酶I相比,有了显著的提高。针对突变处理后的人重组精氨酸酶I,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构建了相应的生产菌株,选择pHT304质粒作为基础质粒,并对其进行了改造,将Pg3启动子整合到pHT304质粒,Pg3启动子只有在加入IPTG后才开始表达,因此,将启动子进行替换后,菌株前期生长快,进入稳定期所需时间短,进而提高了人重组精氨酸酶I的表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生物酶法生产L

鸟氨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向含有L

精氨酸的底物溶液中加入经定点突变改造的人重组精氨酸酶I,在25

45℃、pH7.2

7.3的条件下搅拌反应4

6h,将精氨酸转化生成L

鸟氨酸;所述底物溶液中含有L

精氨酸80

120g/L,磷酸吡哆醛1

3mg/L,二甲基亚砜0.1

0.2mg/L;所述经定点突变改造的人重组精氨酸酶I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5所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物溶液中含有L

精氨酸100g/L,磷酸吡哆醛2mg/L,二甲基亚砜0.1mg/L。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37℃、pH7.25的条件下搅拌反应4

6h。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经定点突变改造的人重组精氨酸酶I由如下方法制备得到:(1)将人重组精氨酸酶I生产菌的种子液接种至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发酵培养的温度为32

34℃,pH为6.8

7.2,溶氧为20

40%,搅拌转速180

220rpm;发酵培养至发酵液稀释100倍后的OD
600
值为0.50

0.60时,降温至22℃,向体系中加入IPTG,使IPTG在体系中的终浓度为0.2mmol/L,诱导培养20

28h;培养过程中监测体系的甘油含量,当体系的甘油含量≤1.0g/L时开始添加补料,通过流加补料使体系中的甘油含量保持在0.5

1g/L;(2)将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华杰岳明瑞谢沛郭永胜
申请(专利权)人:新泰市佳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