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门的应急内开拉手装置、车门和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9390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6 2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用于车门的应急内开拉手装置、车门和车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应急内开拉手装置都需要进行整体改进才能适应不同车门结构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门包括本体以及设置在本体上的应急内开拉手装置和车门锁,应急内开拉手装置包括拉手底座、操作手柄、传动组件和安装支架,其中,拉手底座上形成有容纳腔,操作手柄和传动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容纳腔中,操作手柄通过传动组件与车门上的车门锁相连以控制车门锁的开闭状态,并且应急内开拉手装置通过安装支架安装在车门的本体上,以此结构便能够实现应急内开拉手装置平台化制作的目标。作的目标。作的目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车门的应急内开拉手装置、车门和车辆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
,具体提供一种用于车门的应急内开拉手装置、车门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车辆智能化和造型简洁化的推进,机械开关逐步被电动开关或虚拟开关替代。例如,有些车增加了电动开门按钮,通过电动开门按钮来解锁车门,同时取消了车门内饰板上的传统机械内开拉手。但是,在车辆没电或者发生意外的情况下,电动开门按钮有可能会因为断电发生失效的风险,导致车门无法打开,人员被困在车辆内无法逃生,导致意外发生。
[0003]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现有部分车辆也开始设置应急内开拉手,但是,如果将应急内开拉手设置在车门的高可见区域,其将会破坏车门的整体性,进而影响乘客的乘车体验,而且还可能发生因为乘客失误操作导致车门打开的情况。此外,现有应急内开拉手装置一般由手柄、连接组件和底座组成,通过底座固定在车门上,但是,车门的造型面变化较大,为了匹配不同的车门,技术人员往往需要重新设计整个应急内开拉手装置的结构,从而导致开发周期过长、开发费用增加的问题。
[0004]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用于车门的应急内开拉手装置、车门和车辆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或者至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现有应急内开拉手装置都需要进行整体改进才能适应不同车门结构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用于车门的应急内开拉手装置,所述车门包括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所述应急内开拉手装置和车门锁;所述应急内开拉手装置包括拉手底座、操作手柄、传动组件和安装支架,其中,所述拉手底座上形成有容纳腔,所述操作手柄和所述传动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所述容纳腔中,所述操作手柄通过所述传动组件与车门上的车门锁相连以控制所述车门锁的开闭状态,并且所述应急内开拉手装置通过所述安装支架安装在车门的本体上。
[0006]在上述应急内开拉手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应急内开拉手装置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车门的地图袋中,并且所述操作手柄设置成沿车身的X向操作。
[0007]在上述应急内开拉手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支架包括主板以及沿所述主板的两端垂直延伸以形成的第一折边和第二折边,并且所述第一折边和所述第二折边的延伸方向相反,所述拉手底座与所述主板相连,所述第一折边和所述第二折边与所述本体相连。
[0008]在上述应急内开拉手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折边和/或所述第二折边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柱状凸起,所述柱状凸起上设置有安装孔,紧固件穿过所述安装孔固定至所述本体上,以使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本体相连。
[0009]在上述应急内开拉手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主板上设置有安装开口,所述拉手底座的边缘形状与所述安装开口的边缘形状相匹配,以使所述拉手底座能够卡接至所述安装开口中。
[0010]在上述应急内开拉手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固定轴和扭簧,所述操作手柄通过所述固定轴以可转动的方式与所述拉手底座相连,所述扭簧套设在所述固定轴上且其一端与所述操作手柄相连。
[0011]在上述应急内开拉手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操作手柄与所述拉手底座之间还设置有缓冲构件,所述缓冲构件设置成能够在所述操作手柄的复位过程中产生与所述扭簧相反的作用力。
[0012]在上述车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操作手柄与所述扭簧之间设置有润滑油脂。
[0013]在上述应急内开拉手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拉线,所述操作手柄通过所述拉线与所述车门锁相连,并且所述拉手底座上还设置有拉线套管,所述拉线以可滑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拉线套管中。
[0014]在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门,包括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应急内开拉手装置和车门锁,所述应急内开拉手装置为上述任一项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应急内开拉手装置。
[0015]在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车门。
[0016]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本技术的车门包括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应急内开拉手装置和车门锁;所述应急内开拉手装置包括拉手底座、操作手柄、传动组件和安装支架,其中,所述拉手底座上形成有容纳腔,所述操作手柄和所述传动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所述容纳腔中,所述操作手柄通过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车门锁相连以控制所述车门锁的开闭状态,并且所述拉手底座通过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本体相连。基于上述结构设置,所述应急内开拉手装置只需要通过调整所述安装支架的具体形状就可以有效适应不同的车门结构,从而实现所述应急内开拉手装置平台化制作的目标,同时也降低了制作成本。
[0017]此外,在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应急内开拉手装置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地图袋中,基于此结构设置,达到了所述应急内开拉手装置的位置布置相对隐蔽的目的,有效保证车门可视区域的整体化程度,并且能够避免乘客因为失误操作而导致车门打开的问题,提升了整车感知质量,同时也提升了乘客的乘车体验。进一步地,所述操作手柄设置成沿车身的X向操作,从而解决了所述地图袋的Y向空间不够的问题。
[0018]此外,在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拉手底座的边缘形状与所述安装开口的形状相匹配,以此提升所述应急内开拉手装置的整体性和稳固性。
[0019]此外,在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缓冲构件能够在所述操作手柄的复位过程中起到一定的缓冲效果,从而达到延长所述应急内开拉手装置使用寿命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20]参照附图,本技术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组成限制。此外,
图中类似的数字用以表示类似的部件,其中:
[0021]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应急内开拉手装置的设置位置图;
[0022]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应急内开拉手装置的纵向截面图;
[0023]图3示出了本技术的应急内开拉手装置的横向截面图;
[0024]图4示出了本技术的应急内开拉手装置的前视图;
[0025]图5示出了本技术的应急内开拉手装置的后视图;
[0026]图6示出了本技术的应急内开拉手装置的左视图;
[0027]图7示出了本技术的应急内开拉手装置的右视图;
[0028]附图标记:
[0029]1、本体;2、应急内开拉手装置;21、拉手底座;211、容纳腔;212、第一定位结构;213、第一螺钉组;22、操作手柄;23、传动组件;231、轴销;232、扭簧;233、拉线;234、拉线套管;24、安装支架;241、第一折边;242、第二折边;243、第二定位结构;244、第二螺钉组;245、主板;246、柱状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需要指出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门的应急内开拉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包括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所述应急内开拉手装置和车门锁;所述应急内开拉手装置包括拉手底座、操作手柄、传动组件和安装支架,其中,所述拉手底座上形成有容纳腔,所述操作手柄和所述传动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所述容纳腔中,所述操作手柄通过所述传动组件与车门上的车门锁相连以控制车门锁的开闭状态,并且所述应急内开拉手装置通过所述安装支架安装在车门的本体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门的应急内开拉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应急内开拉手装置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车门的地图袋中,并且所述操作手柄设置成沿车身的X向操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门的应急内开拉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包括主板以及沿所述主板的两端垂直延伸以形成的第一折边和第二折边,并且所述第一折边和所述第二折边的延伸方向相反,所述拉手底座与所述主板相连,所述第一折边和所述第二折边与所述本体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门的应急内开拉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边和/或所述第二折边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柱状凸起,所述柱状凸起上设置有安装孔,紧固件穿过所述安装孔固定至所述本体上,以使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本体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门的应急内开拉手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贻坤孙海谛杨胜秦政廖经水
申请(专利权)人: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