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后视镜安装组件、车门及车辆制造技术_技高网

后视镜安装组件、车门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87290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后视镜安装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后视镜安装组件、车门及车辆,旨在解决现有车辆后视镜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容易出现抖动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后视镜安装组件包括:车门外板开设有用于安装后视镜的贯穿孔;后视镜加强件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后视镜穿过贯穿孔后连接在第一侧上,第一侧连接在车门外板上,第一侧与车门外板之间形成第一空腔;车门内板连接在车门外板上;内腰线加强件具有第三侧和第四侧,内腰线加强件设置在后视镜加强件的第二侧上且同时与车门内板保持连接,内腰线加强件的第三侧、后视镜加强件和车门内板之间形成第二空腔,内腰线加强件的第四侧与车门内板之间形成第三空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后视镜安装,具体提供一种后视镜安装组件、车门及车辆


技术介绍

1、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车辆的使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后视镜由于其特殊的功能成为车辆必不可少的配件。

2、车辆行驶在颠簸路面或高速行驶时,后视镜由于其类似悬臂的特征,导致自身容易出现抖动。由于后视镜安装在车门外板上,并且后视镜的集成功能越来越多,同时后视镜连接的线束的数量也逐步增多,这些线束在安装过程中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

3、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后视镜安装组件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现有车辆后视镜在车辆形式过程中容易出现抖动的问题。为此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后视镜安装组件,所述后视镜安装组件包括:

2、车门外板,开设有用于安装后视镜的贯穿孔;

3、后视镜加强件,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后视镜加强件借助所述第一侧与所述车门外板连接,所述后视镜穿过所述贯穿孔后连接在所述第一侧上,所述第一侧连接在所述车门外板上,所述第一侧与所述车门外板之间形成第一空腔;

4、车门内板,连接在所述车门外板上;

5、内腰线加强件,具有第三侧和第四侧,所述内腰线加强件设置在所述后视镜加强件的第二侧上且同时与所述车门内板保持连接,所述内腰线加强件的第三侧、所述后视镜加强件和所述车门内板之间形成第二空腔,所述内腰线加强件的第四侧与所述车门内板之间形成第三空腔;

>6、其中,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第三空腔连通。

7、在上述后视镜安装组件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后视镜加强件包括后视镜外加强件和后视镜内加强件,所述第一侧位于所述后视镜外加强件上,所述第二侧位于所述后视镜内加强件上,所述后视镜外加强件与所述车门外板之间形成第一空腔,所述后视镜内加强件、所述车门内板和所述内腰线加强件的第三侧形成第二空腔。

8、在上述后视镜安装组件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后视镜外加强件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后视镜内加强件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后视镜安装组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第一安装孔后穿入到所述后视镜内以实现所述后视镜的安装。

9、在上述后视镜安装组件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后视镜外加强件的上侧与所述车门外板之间采用包边的形式连接。

10、在上述后视镜安装组件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后视镜外加强件的下侧与所述车门外板之间采用涂胶的形式连接。

11、在上述后视镜安装组件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内腰线加强件上开设有第一过线孔,所述第二空腔借助所述第一过线孔与所述第三空腔实现连通。

12、在上述后视镜安装组件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车门内板上开设有用于穿过线束的第二过线孔。

13、在上述后视镜安装组件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后视镜的安装端具有密封部,所述密封部压合在所述车门外板上且盖住所述贯穿孔。

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车门,所述车门包括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后视镜安装组件。

15、在上述车门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车门还包括铰链加强件,所述铰链加强件连接所述内腰线加强件。

1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后视镜安装组件。

1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后视镜安装组件的有益效果为:

18、一、后视镜加强件连接在车门外板上,车门外板上开设有贯穿孔,贯穿孔用于安装后视镜,前视镜在安装时,前视镜的安装端先穿过贯穿孔,然后再以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固定到后视镜加强件的第一侧上。后视镜加强件的第一侧与车门外板之间形成第一空腔,贯穿孔连通第一空腔,并且后视镜的一部分也必然穿设在第一空腔内,由于后视镜的一部分嵌入到第一空腔内,然后后视镜再与后视镜加强件完成固定连接,这样就增强了后视镜的安装强度,并且当后视镜出现振动时,振动可以传递到第一空腔的壳体上,进而减少了传递到后视镜加强件上的振动,提高了后视镜加强件与后视镜之间连接的牢固性。

19、二、内腰线加强件的第三侧、后视镜加强件和车门内板之间又形成了第二空腔,当振动传递到后视镜加强件上时,后视镜加强件不但会将振动传递到内腰线加强件和车门内板上,还能将振动以声波的形式传递到第二空腔内,进而提高了后视镜加强件与内腰线加强件和车门内板连接处的牢固性;同理,在形成的第三空腔时,第三空腔也能降低后视镜由于自身的抖动给后视镜安装组件带来的振动。

20、三、由于后视镜加强件通常与车门a柱区域会实现多点的焊接连接,这样提高了后视镜加强件自身的稳定性;进一步,车门还包括铰链加强件,铰链加强件和a柱同时对后视镜安装组件的部位起到两个途径的强度提高,进一步提高了行驶过程中后视镜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视镜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视镜安装组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视镜加强件(2)包括后视镜外加强件(22)和后视镜内加强件(21),所述第一侧位于所述后视镜外加强件(22)上,所述第二侧位于所述后视镜内加强件(21)上,所述后视镜外加强件(22)与所述车门外板(1)之间形成第一空腔(5),所述后视镜内加强件(21)、所述车门内板(3)和所述内腰线加强件(4)的第三侧形成第二空腔(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视镜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视镜外加强件(22)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后视镜内加强件(21)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后视镜安装组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第一安装孔后穿入到所述后视镜(8)内以实现所述后视镜(8)的安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视镜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视镜外加强件(22)的上侧与所述车门外板(1)之间采用包边的形式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视镜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视镜外加强件(22)的下侧与所述车门外板(1)之间采用涂胶的形式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视镜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腰线加强件(4)上开设有第一过线孔(41),所述第二空腔(6)借助所述第一过线孔(41)与所述第三空腔(7)实现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视镜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内板(3)上开设有用于穿过线束的第二过线孔(31)。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后视镜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视镜(8)的安装端具有密封部(81),所述密封部(81)压合在所述车门外板(1)上且盖住所述贯穿孔。

9.一种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后视镜安装组件。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后视镜安装组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视镜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视镜安装组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视镜加强件(2)包括后视镜外加强件(22)和后视镜内加强件(21),所述第一侧位于所述后视镜外加强件(22)上,所述第二侧位于所述后视镜内加强件(21)上,所述后视镜外加强件(22)与所述车门外板(1)之间形成第一空腔(5),所述后视镜内加强件(21)、所述车门内板(3)和所述内腰线加强件(4)的第三侧形成第二空腔(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视镜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视镜外加强件(22)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后视镜内加强件(21)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后视镜安装组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第一安装孔后穿入到所述后视镜(8)内以实现所述后视镜(8)的安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视镜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视镜外加强件(22)的上侧与所述车门外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浩李林波孟宁刘俊超胡博
申请(专利权)人: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