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路漏斗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9575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1: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铁路漏斗车,属于运输设备技术领域。铁路漏斗车包括车体和底门,车体包括底架、侧墙、端墙和呈倒V形结构的漏斗,两个端墙相对设置于底架的前后两端,两个侧墙相对设置于底架的左右两侧,两个端墙与两个侧墙围合形成车体空间,漏斗设置于车体空间中并将车体空间分隔为左车体空间和右车体空间,其中,侧墙的底部与底架之间形成卸料通道,底门与侧墙的底部连接且用于关闭或打开卸料通道,侧墙和端墙分别与车体垂直。大大减小了漏斗车卸货时存在冻煤、卸不净的问题。卸不净的问题。卸不净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铁路漏斗车


[0001]本技术涉及运输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铁路漏斗车。

技术介绍

[0002]在一些气候寒冷、煤矿较丰富的地区,比如东北地区,尤其是冬季,在运煤过程中,传统铁路货车普遍存在卸货卸不干净,有冻煤的情况,这就需要装卸工人拿着铁铲到车厢里铲煤,极其危险,所以急需一种高效、省力适用矿场运输的铁路漏斗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解决传统的漏斗车卸货时存在冻煤、卸不净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铁路漏斗车,包括车体和底门,所述车体包括底架、侧墙、端墙和呈倒V形结构的漏斗,两个所述端墙相对设置于所述底架的前后两端,两个所述侧墙相对设置于所述底架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端墙与两个所述侧墙围合形成车体空间,所述漏斗设置于所述车体空间中并将所述车体空间分隔为左车体空间和右车体空间,其中,所述侧墙的底部与所述底架之间形成卸料通道,所述底门与所述侧墙的底部连接且用于关闭或打开所述卸料通道,所述侧墙和所述端墙分别与所述车体垂直。
[0005]进一步地,所述漏斗包括主漏斗板和V形漏斗脊,所述V形漏斗脊包括两个呈夹角设置的漏斗脊板,所述主漏斗板的一端与对应所述漏斗脊板连接,所述主漏斗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底架的左侧边或右侧边连接,且所述主漏斗板与所述漏斗脊板平行设置。
[0006]进一步地,两个所述主漏斗板之间的夹角为60
°

[0007]进一步地,所述铁路漏斗车还包括支撑结构,两个所述漏斗脊板之间、两个所述主漏斗板之间以及所述侧墙与所述主漏斗板之间均设置有所述支撑结构。
[0008]进一步地,所述主漏斗板与所述侧墙之间的所述支撑结构为第一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包括立板和封板,两个所述立板间隔且平行设置,两个所述立板之间的顶部设置有两个第一封板,两个所述第一封板将呈倒V形设置并将两个所述立板之间的顶端密封,两个所述立板之间底端设置有第二封板,所述第二封板将两个所述立板之间的底端密封,两个所述立板之间朝向所述漏斗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封板,所述第三封板将两个所述立板之间朝向所述漏斗的一端密封,所述第三封板与所述漏斗连接,两个所述立板之间朝向所述侧墙的一端设置有第四封板,所述第四封板将两个所述立板之间朝向所述侧墙的一端密封,所述第四封板与所述侧墙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铁路漏斗车还包括风控管路装置和底门气动开闭机构,所述漏斗与所述底架之间围合形成设备空间,所述风控管路装置和所述底门气动开闭机构均设置于所述设备空间中,所述风控管路装置适于与风源连接以储存和释放压缩空气,所述底门气动开闭机构分别与所述底门以及所述风控管路装置连接,所述底门气动开闭机构适于通过所述风控管路装置供入的压缩空气以驱动所述底门打开或关闭所述卸料通道。
[0010]进一步地,所述铁路漏斗车还包括振动装置,所述振动装置包括气动振动器和供
风管路,所述侧墙的外侧壁、所述端墙的外侧壁以及所述漏斗朝向所述底架的侧壁中的至少一处设置有所述气动振动器,所述气动振动器通过供风管路与所述风控管路装置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侧墙的底部设置有多个依次布置的所述底门;
[0012]所述底门气动开闭机构包括单作用气缸和传动结构,所述风控管路装置与所述单作用气缸驱动连接,所述底门通过所述传动结构与所述单作用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或者,所述底门气动开闭机构包括双作用气缸和传动结构,所述风控管路装置与所述双作用气缸驱动连接,左右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底门均通过所述传动结构分别与所述双作用气缸的两个输出端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铁路漏斗车还包括隔断机构,所述隔断机构与所述漏斗或/和所述侧墙连接,在所述车体的前后方向上,所述隔断机构适于将所述车体空间分隔为多个分类空间,每个所述分类空间的左右两侧分别对应一个所述底门。
[0014]进一步地,所述风控管路装置包括风源管、输出管、储风缸、给风调整阀、操纵阀、截断塞门和风表,所述储风缸通过所述风源管与所述风源连接,所述截断塞门和所述给风调整阀分别设置于所述风源管上,所述输出管与所述风源管连通,所述操纵阀和所述风表分别设置于所述输出管上。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铁路漏斗车,具有但不局限于以下技术效果:
[0016]两个侧墙、两个端墙围合形成同于储存货物,例如储存煤的车体空间,通过呈倒V形结构的漏斗将车体空间分隔为左侧的左车体空间和右侧的右车体空间,并且左右两侧的侧墙底部高于底架并与底架之间形成卸料通道,如此,左车体空间中的煤可以从左侧底部的卸料通道靠重力卸至在轨道左侧附近,右车体空间中的煤矿可以从右侧底部的卸料通道靠重力卸至在轨道右侧附近,满足近轨坑道的卸货要求。同时,漏斗具有斜面提供卸料时的导流作用,并可将漏斗的底端设置在底架的侧边处,如此,左车体空间和右车体空间的底部不是一个平面,不存在在空间底部残留煤的情况,煤料在重力以及漏斗导流的作用下直接从卸料通道卸出,端墙、侧墙分别与底架垂直,降低端墙和侧墙上存在冻煤、卸不净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铁路漏斗车的示意性侧视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铁路漏斗车的示意性主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车体的示意性结构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漏斗的示意性结构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端墙的示意性结构图;
[0022]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支撑结构的示意性结构图;
[0023]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支撑结构安装的示意性结构图;
[0024]图8为图7中A

A面的局部剖视图;
[0025]图9为图7中B

B面的局部剖视图;
[0026]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风控管路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0027]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振动装置的示意性分布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1‑
车体,11

底架,12

侧墙,13

端墙,14

漏斗,141

主漏斗板,142

V形漏斗脊,1421

漏斗脊板,15

车体空间,151

左车体空间,152

右车体空间,16

卸料通道,17

第一支撑结构,171

立板,173

第一封板,174

第二封板,175

第四封板,18

设备空间,2

底门,3

风控管路装置,31

风源管,32

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铁路漏斗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和底门(2),所述车体(1)包括底架(11)、侧墙(12)、端墙(13)和呈倒V形结构的漏斗(14),两个所述端墙(13)相对设置于所述底架(11)的前后两端,两个所述侧墙(12)相对设置于所述底架(11)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端墙(13)与两个所述侧墙(12)围合形成车体空间(15),所述漏斗(14)设置于所述车体空间(15)中并将所述车体空间(15)分隔为左车体空间(151)和右车体空间(152),其中,所述侧墙(12)的底部与所述底架(11)之间形成卸料通道(16),所述底门(2)与所述侧墙(12)的底部连接且用于关闭或打开所述卸料通道(16),所述侧墙(12)和所述端墙(13)分别与所述车体(1)垂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漏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14)包括主漏斗板(141)和V形漏斗脊(142),所述V形漏斗脊(142)包括两个呈夹角设置的漏斗脊板(1421),所述主漏斗板(141)的一端与对应所述漏斗脊板(1421)连接,所述主漏斗板(141)的另一端与所述底架(11)的左侧边或右侧边连接,且所述主漏斗板(141)与所述漏斗脊板(1421)平行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铁路漏斗车,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主漏斗板(141)之间的夹角为60
°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铁路漏斗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结构,两个所述漏斗脊板(1421)之间、两个所述主漏斗板(141)之间以及所述侧墙(12)与所述主漏斗板(141)之间均设置有所述支撑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铁路漏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漏斗板与所述侧墙之间的所述支撑结构为第一支撑结构(17),所述第一支撑结构(17)包括立板(171)和封板,两个所述立板(171)间隔且平行设置,两个所述立板(171)之间的顶部设置有两个第一封板(173),两个所述第一封板(173)将呈倒V形设置并将两个所述立板(171)之间的顶端密封,两个所述立板(171)之间底端设置有第二封板(174),所述第二封板(174)将两个所述立板(171)之间的底端密封,两个所述立板(171)之间朝向所述漏斗(14)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封板,所述第三封板将两个所述立板(171)之间朝向所述漏斗(14)的一端密封,所述第三封板与所述漏斗(14)连接,两个所述立板(171)之间朝向所述侧墙(12)的一端设置有第四封板(175),所述第四封板(175)将两个所述立板(17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勇柳海军闫德松王雷王宏亮曲峰利葛忠孝孙世睿徐长胜徐涛郭盛凯寇世冲岳娜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哈尔滨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