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式接头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89344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调式接头固定装置,使用于一电源连通装置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固定装置包含: 一壳体,其具有第一容置部以容置一插座,以及第二容置部邻近于第一容置部; 一承载部,其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二容置部,且其一部份暴露于壳体外以设置各种尺寸的插头; 一弹性组件,设置于壳体内,具有第一卡固组件于其上;以及 一滑动部,其具有一第二卡固组件以卡合第一卡固组件,且可移动地设置于承载部的下方,以调整与固定承载部相对于壳体的位置。(*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可调式接头固定装置
本技术是一种可调式接头固定装置,使用于一电源连通装置上,其中该电源连通装置包含一插头以及一插座。技术背景随着科技进步,各式各样的电器产品已经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不可缺乏的工具。绝大部份的电器产品,都是由电力公司所提供的电源作为能源,而要取得此能源,电器产品需要以一电源连接装置与电源相互电连接。其中,该电源连接装置包含一插头与一插座,两者可分离,而当两者结合时,则彼此可电导通。在一般的电源连接装置上,插头与插座的结合只是单纯的将一者置于另一者之中,使两者紧密结合;当配备此种电源连接装置的电器产品不小心被搬移挪动,或者是电源连接线被意外拉扯时,很可能会造成插头与插座的分离,进而使得插头或插座等组件发生扭曲、损坏,甚至可能因为电源的供应忽然中断,而使得该电器产品形成永久损坏。而当该电器产品为一计算机服务器时,更可能造成资料的毁损,甚至延误工作进度、影响公司的营运,因此对此问题人们不可不慎重面对。在现有技术中,曾经在插座上增加一钩状物,以便在插座插头结合时,可以钩住该插头,以使彼此结合牢固。然而该钩状物是在电器产品外观上的一突起物,姑且不论其脆弱的结构,该构成方式除了不美观,亦造成电器产品收藏上的不方便。另一方面,该钩状物的设计被插座的样式所限定,只能用于特定的插头插座组合。一旦原插头遗失,欲更换的新插头即使规格一致,若大小长度有变化,仍无法使用。以上是插座不变的情形,若是插座亦有变化,例如工厂的各种产品有不同的电源连接装置,则须针对每种不同的插座,以及其对应的插头样式,制作各种不同的钩状物。此过程不但是一不必要的成本,并且也造成了管理上的混乱。又或者是在同一产品上有着多-->个不同的连接装置(不限于电源连接装置),例如一般在个人计算机主机后方,即有两个以上的连接装置,亦须针对不同的连接装置,制作不同的钩状物,此举实为一繁复且不必要的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式接头固定装置,它使用于一电源连通装置上,以达到确保连通可靠度。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式接头固定装置,它可使各种尺寸的插头得以紧密地与该插座连接。根据本技术的构想,该可调式接头固定装置更包括一盖体,装置于该壳体内以覆盖承载部的另一部份与导引承载部与滑动部于盖体与壳体所定义的一空间通道内滑动。根据本技术的构想,壳体具有一螺孔以装置一螺丝而固定盖体在壳体内。根据本技术的构想,承载部具有第一沟槽,以装置螺丝,而使承载部能在第一沟槽的长度范围内在第二容置部内滑动。根据本技术的构想,滑动部具有第二沟槽,对应于承载部的第一沟槽,以固定螺丝在其中,而使滑动部能在第二沟槽的长度范围内在承载部底下相对滑动。根据本技术的构想,弹性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弹性片。根据本技术的构想,每一弹性片具有一中间内弯部分固定于壳体,以及两自由端以一特定距离分开,其中第一卡固组件设置于两自由端其中之一。根据本技术的构想,弹性片的第一卡合组件为一凸块,且第二卡合组件为多个通孔,以卡合凸块。根据本技术的构想,承载部更包括多个通孔,且弹性片更包括另一凸块设置于另一自由端,以卡合承载部的多个通孔。根据本技术的构想,滑动部更包括一螺丝,当滑动部相对于壳体而滑动与调节至一所需的特定位置时,藉由螺丝的锁固而抵顶承载部的底部以固定承载部至滑动部,藉以紧密固定各种尺寸的插头至插座。根据本技术的构想,承载部具有一固定装置以固定插头于其上。-->根据本技术的构想,承载部更包括一平板,以及两凸缘由平板的两相对边缘向下延伸,以在平板的底部定义一空间而接收滑动部。综上所述,我们可得到以下两点结论:一、应用了本技术的可调式接头固定装置,可以极有弹性地应用在不同场合,满足各种需求并降低成本。二、应用了本技术的可调式接头固定装置,可以提升产品性能的稳固与品质的可靠性。因此,本技术是一具有进步性以及市场竞争力的创见。附图说明本技术得藉由下列图标及说明,俾得一更深入的了解: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组合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分解图。图3A是本技术实施例动作分解图一。图3B是本技术实施例动作分解图二。图3C是本技术实施例动作分解图三。图3D是本技术实施例动作分解图四。图四是插头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为一种可调式接头固定装置,使用于一电源连接装置上,用以确保电源连接装置与电源的稳固连接,使得电源供应稳定,且能紧密地固定不同尺寸的插头至一电器设备的插座中。请参阅图1与图2,本技术的可调式接头固定装置包括一壳体14,一承载部11,一滑动部13,一弹性组件21与一盖体15。壳体14具有第一容置部141与第二容置部142,它们形成于壳体14的同一侧边。第一容置部141能够保留插座12于其中,而第二容置部142则邻近第一容置部141。较佳的是,第一与第二容置部皆为开口。承载部11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二容置部142中,且承载部11部分外露于壳体14,用以承载与固定不同尺寸的插头16。请参阅图2,承载部11包括一平板110,两L形的凸缘111由平板110的两相对侧边向下延伸,固定装置112用以固定不同尺寸的插头16。-->沟槽113设置于平板110上,两耳件(未图标)设置于平板110的底部,以及多个通孔115与116形成于平板110。其中,固定装置112具有一凹部1121,可用以限制插头或插头的导线于其上,而使不同尺寸的插头16能稳固地固定于承载部11上。如图2所示,弹性组件21包括两弹性片211与212,它们设置于壳体14的底部。每一弹性片211与212具有一中间弯曲部分固定于壳体14的底部,且于其两自由端上亦分别设置有凸块2111、2112、2121与2122。请再参阅图2,滑动部13包括一沟槽130,多个通孔131、132、133与134,以及一螺丝135。滑动部13可滑动地设置于承载部11的底部与两凸缘111所定义的空间中。部分承载部11与滑动部13在结合后可插入壳体的第二容置部142中。一螺丝18则同时穿过盖体15的通孔150、承载部11的沟槽113与滑动部13的沟槽130。由此,盖体15可被固定于壳体14的底部而定义出一空间通道以使该部分的承载部11与滑动部13得以在空间通道作相对于壳体的一特定程度位移。本技术装置的使用动作图分别显示于图3A至3D。请参阅图3A,当一电器设备不使用时,滑动部13与承载部11分别推入壳体14以收藏。在此情况下,滑动部13通过弹性组件上的凸块2112与2122与其上的通孔133与134相卡合而定位。另外,承载部11则通过弹性组件上的凸块2111与2121与其上的通孔115与116相卡合而定位。当然,壳体14亦可设计为具有一外罩(未图标),可在收藏状态时覆盖承载部与滑动部外露的部分而达到收藏与美观的效果。请参阅图3B,当一电器设备欲使用时,滑动部13连同承载部11一起被拉出。接着当滑动部13的沟槽130的一边缘1301接触到螺丝18时,且同时承载部11的耳件接触到滑动部13的边缘136时,滑动部13停止且可通过弹性组件上的凸块2112与2122与其上的通孔131与132相卡合而锁固定位。然而,此时承载部11则能进一部地被向外拉出直到其上的沟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可调式接头固定装置,使用于一电源连通装置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固定装置包含:一壳体,其具有第一容置部以容置一插座,以及第二容置部邻近于第一容置部;一承载部,其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二容置部,且其一部份暴露于壳体外以设置各种尺寸的插头;一弹性组件,设置于壳体内,具有第一卡固组件于其上;以及一滑动部,其具有一第二卡固组件以卡合第一卡固组件,且可移动地设置于承载部的下方,以调整与固定承载部相对于壳体的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头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盖体,装置于壳体内以覆盖承载部的另一部份与导引承载部与滑动部在盖体与壳体所定义的一空间通道内滑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头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具有一螺孔以装置一螺丝而固定盖体于壳体内。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头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承载部具有第一沟槽,以装置螺丝于其中,使承载部在第一沟槽的长度范围内在第二容置部内滑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头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滑动部具有第二沟槽,对应于承载部的第一沟槽,以固定螺丝于其中,而使滑动部能在第二沟槽的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诚强陈源胜
申请(专利权)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