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锁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89237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连接器的锁扣装置,包括锁扣体与锁扣片,分别组设在两对接的连接器上,其中锁扣体为纵长延伸体,其前端设有球状扣持部,其中段则设有抵接部,在二者间设有卡合环槽,而其末端固定在一连接器上。锁扣片设在另一连接器上,其延伸末端面凹设有圆弧状的导入槽且其侧缘处设有导角,而与导入槽邻近处设有可容纳球状扣持部的扣槽,在两连接器对接时锁扣体的扣持部沿该导入槽滑入并卡合在扣槽内而定位,使两连接器的对接、退出顺畅可靠。(*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的锁扣装置本技术有关一种电连接器的锁扣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电连接器上所组设的、用以与对接电连接器锁扣以稳固对接的锁扣装置。随电脑功能的发展,愈来愈多电脑及其周边设备之间通过电连接器连接来达成传送电讯或电力的目的,而对于须经常插拔的可分离式电连接器来说,任何经常性的环境振动或其它原因均可能使这些电连接器的插接松脱,从而影响讯号或电力的正确传输。为保证电连接器连接的可靠性使其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目前业界大多采用如曲状弹性套钩或螺钉锁固结构来锁紧彼此相互对接导通的两个电连接器,以达到稳固有效连接的目的。然而,在电脑轻便化的趋势下,对电连接器小体积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而在体积小的情况下为便于操作起见,在便携式电脑中其电连接器组接方式多为扣合式,即采用扣持突起与凹槽相配合,相关现有技术请参阅中国台湾专利第84201383号及美国专利第5,401,189号等案。如图1所示,现有电连接器包括有绝缘本体70、收容在绝缘本体70内的导电端子71、靠接在绝缘本体70对接侧面上的壳体72,以及绝缘本体两侧端内供扣接用的扣持块73等构件,其中绝缘本体70两端设有前后贯穿的通孔74,且当壳体72贴接到绝缘本体70对接侧面后,其两端部对应设置的凹槽78将与该通孔74相对应。扣持块73靠向壳体72的一侧凸伸出长形闩臂76,并在闩臂76的远离端部处设有扣持突起77,该扣持块73安装到绝缘本体两端通孔74内后,闩臂76将由通孔74及遮蔽壳体72上与其配合的凹槽78穿出,而可借助于其端部的扣持突起77扣持到对接电连接器对应位置所设置的凹槽上(未图示)。此外,另一种设计是直接将闩臂76及扣持突起77与壳体72一体成型。然而,上述的结构存在有诸多瑕疵,首先,由于电连接器本身体积变小,使得扣持块及其上的扣合突起厚度也变得较薄,这样必将使扣合的可靠性下降。此外,该扣持块仅能沿扣持突起的凸出方向加以扣合,稍有偏差便不易组接固定,甚至造成不当脱落,而给用户带来不便。而且,在该电连接器与对接电接器扣合时,其扣持突起通常会对应扣持到凹槽中,如此当扣合突起扣入凹槽时,-->必须另外设计一相配合的压退装置,方能将扣持突起顺利退出凹槽外,否则会有扣持太牢不易退出的缺陷,给使用者造成不便。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良好导引构造的电连接器的锁扣装置,其可在无压退装置的条件下仍能借助于适当的施力自动沿施力方向扣接或分离,而达到简化结构并提高便捷性的目的。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大的抵扣接触面的电连接器的锁扣装置,可在有效保持多方向甚至弧形面状的抵扣固持面以提供相当稳定的固持效果的同时,满足电连接器及锁扣装置薄形化的要求。为达到上述本技术的目的,电连接器的锁扣装置至少包括有锁扣体及锁扣片,该锁扣体为一纵长延伸体,其前端设有球状的扣持部,而其中段则设有卡合环槽,至于其末端则设有螺纹以锁接至预定的电连接器上,而锁扣片设置在与该电连接器对接的另一电连接器相对位置上,为一连续弯折状的弹片,其特征在于:该锁扣片的延伸末端面上凹设有圆弧状的导入槽且该导入槽侧缘处设有导角,而邻接于该导入槽设置有可容纳锁扣体的球状扣持部的扣槽,在两电连接器对接时该锁扣体的球状扣持部可沿该导入槽滑入而卡合在扣槽内,从而达到锁固的效果。借助于这样的结构可便捷地达成两对接连接器的稳固扣接固定。与现有同类连接器的锁扣装置相比较,本技术具有良好的导引功效,可在无压退装置的条件下仍能借助于适当的施力自动沿施力方向扣接或分离,并能有效保持多方向甚至弧形面状的抵扣固持面而提供相当稳定的固持效果。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现有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锁扣装置与电连接器局部分解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锁扣装置中锁扣片的局部结构放大立体图。图4、图5及图6是本技术锁扣装置连续组接动作的俯视图。图7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局部分解立体图。图8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锁扣装置的锁扣片局部结构放大的立体图。图9、图10及图11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锁扣装置连续组接动作的俯视图。-->请参阅图2,本技术电连接器的锁扣装置1包括分别相应设置在相互对接的电连接器2、3上的两构件,其中电连接器2的绝缘本体20一侧设为对接侧面21且其两端开设有螺孔22,而锁扣装置1包括第一锁扣件及第二锁扣件,第一锁扣件是呈纵长延伸状的锁扣体10,第二锁扣件则是连续弯折形成的锁扣片11。该锁扣体10的一端设为接合部101,该接合部101为一圆柱体且其外周面设有螺纹,以与电连接器2上所设置的螺孔22相配合而连接到电连接器2上。该接合部101沿垂直于电连接器2对接侧面21且远离的方向凸伸有扣持部102,该扣持部102近于呈球状体,其可卡进锁扣片11两端面111、112之间(容后详述),且其末端面1021为一平面并向内凹设适当深度形成一六角沉穴1022,在装配该锁扣体10时可供六角扳手插入拧紧。在锁扣体10中段设有呈凸出状圆柱体的抵接部103,在该抵接部103与扣持部103之间形成有一卡合环槽104。另外,锁扣片11相应设置在电连接器3上,并从电连接器3朝锁扣体10方向凸出延伸相当长度。该锁扣片11是一连续弯折状的弹片,其一端设有前端面111,该前端面111在锁扣时可抵靠在锁扣体10的端面1021上。锁扣片11的延伸末端与前端面111略为平行相对而形成一末端面112,该末端面112上凹设有一适当半圆状的导入槽114,且槽的两侧边缘上均设有导角115(请配合参阅图3),借助于导入槽114的导角115与锁扣体10的球状表面配合而产生导引作用,从而使末端面112容易扣入锁扣体10,该末端面112与前端面111之间具有侧面113,该两侧面111、112均是从侧面113的端部朝同侧弯折,且其弯折的角度略大于直角,而可方便末端面112组接时的滑入动作。在该侧面113、前端面111及末端面112之间保持适当间距而形成一扣槽116,以进一步容纳锁扣体10的球状扣持部102。再请参阅图4、图5及图6,当两电连接器2、3对接后,锁扣片11与锁扣体10相互之间的亦锁扣在一起,而使两电连接器2、3彼此固定不脱落。在组接前,锁扣片11的末端面112先抵触到锁扣体10扣持部102的端面1021上,当受到推进力继续朝前推进时,该末端面112上所凹设的导入槽114即可通过其上所设的导角115滑过该扣持部102的球状表面,再借助于其本身的弹性回复力弹回原位置。此时在锁扣片11的前端面111与末端面112间所形成的扣槽116可用以容纳锁扣体10的扣持部102,且末端面112进一步借助其导入槽114槽缘抵扣在锁扣体10的卡合环槽104中。由于锁扣体-->10的卡合环槽104与锁扣片11的导入槽114至少具有半圆形的扣合接触面,因此其接触面较大扣接效果稳固,而且在导入槽114两侧均设有导角115,因此仅须沿两电连接器扣接或退出的方向施力,即可达成扣固或分离的动作,因此具有结构简化、便于拆卸组装的优点。再者,由于锁扣体10的扣持部102呈球形体,因此无论锁扣片11的末端面112是弯向哪一方向,均能顺利地卡扣在锁扣体10上,因此可适用不同电连接器不同扣接方向的扣持元件,而增加其通用性。此外,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的锁扣装置,用于锁扣两对接的电连接器,该锁扣装置包括一锁扣体及锁扣片,分别组设在两对接的连接器上,其特征在于:该锁扣片的延伸末端面上凹设有圆弧状的导入槽且该导入槽侧缘处设有导角,而邻接于该导入槽设置有可容纳锁扣体的扣持部的扣槽,在两电连接器对接时该扣持部沿该导入槽滑入而卡合在扣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的锁扣装置,用于锁扣两对接的电连接器,该锁扣装置包括一锁扣体及锁扣片,分别组设在两对接的连接器上,其特征在于:该锁扣片的延伸末端面上凹设有圆弧状的导入槽且该导入槽侧缘处设有导角,而邻接于该导入槽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洲荣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