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伸缩式货叉结构及巷道堆垛式立体停车系统和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87425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2 12: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组合伸缩式货叉结构及巷道堆垛式立体停车系统和方法,主要利用两组伸缩式货叉相互交换实现对车辆的叉取,结合梳齿型货架式或钢结构停车库,实现车辆在X(横向)、Y(纵向)、Z(竖直)三个方向上的自动存取,达到巷道堆垛机械式立体停车库在无托盘的情况下完成车辆的停放,解决巷道堆垛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在立体空间内车辆在Y方向上的存取问题,实现巷道堆垛式机械式停车设备的高效、安全、可靠性高等特点,且不采用载车板,可减少机械式立体停车库的投资成本。立体停车库的投资成本。立体停车库的投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合伸缩式货叉结构及巷道堆垛式立体停车系统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式立体停车
,特别涉及巷道堆垛机械式立体停车库,具体为组合伸缩式货叉结构及巷道堆垛式立体停车系统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我国九大类机械式停车设备中,巷道堆垛机械式停车类设备市场占有率较低,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市场上的巷道堆垛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普遍结合搬运器进行车辆的存取,其运行速度慢,效率低,没有体现出巷道堆垛式起重机设备的快捷、安全及自动化程度、可靠性高等优点,因此其智能化产品特点及优势没有得以体现。二是采用“载车板+货叉”模式,每个车位至少需要配置一个载车板,这种模式对车库的投资成本要求比较高。基于以上原因导致巷道堆垛机械式停车类设备没有获得相应的市场地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本专利技术针对解决当前巷道堆垛机械式停车类设备车辆在立体空间的Y方向上的存取问题,专利技术人经过研发设计,现通过对现有车辆搬运器或载车板模式进行取代,专利技术了一种组合可变叉距组合伸缩式货叉实现车辆在立体空间的Y向移动的叉取装置及配套的梳齿型货架组合的全新巷道堆垛机械式立体停车系统,通过优选采用自适应检测光电开关检测不同轴距的车辆,运用可自动变叉距技术能同时满足叉取不同轴距的车辆,使整套巷道堆垛机械式立体停车系统结构适用性更广,结构更为灵活。具体的,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4]一种组合伸缩式货叉结构,包括:能在车库巷道内的各停车位之间移动的载货台;安装在所述载货台上部前后并排布置的两组上叉体;安装在所述载货台上能够在其内竖向升降的嵌入式升降平台;所述嵌入式升降平台上安装有前后并排布置的两组下叉体;两组上叉体、下叉体均能沿载货台的左侧或右侧,在同一侧方向进行伸出、缩回;其中:下叉体端部具有能穿过梳齿结构并能承载车辆的下叉体叉取装置;上叉体端部具有能从纵向方向通过伸出进入于相对应的下叉体叉取装置之中并能承载车辆的的上叉体叉取装置。
[0005]进一步的,所述两组上叉体中,一组为定位上叉体,另一组为可变距上叉体,所述两组下叉体中,一组为定位下叉体,另一组为可变距下叉体,且可变距的叉体均在同一侧,通过在载货台或嵌入式升降平台上通过横向或纵向的位移实现变距。
[0006]进一步的,每组叉体均包括依次叠加安装的固定叉、中叉、上叉,中叉能在固定叉上伸缩,上叉则能够在中叉上伸缩,叉取装置则安装在上叉上,实现两段伸缩。
[0007]进一步的,所述嵌入式升降平台包括安装在四角上的四轴同步齿条升降器和升降直线导轨副,能同步使嵌入式升降平台相对载货台垂直上下运动;所述可变距下叉体通过平移直线轨副进行变距移动;所述可变距上叉体通过直线导轨副进行变距移动
[0008]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巷道堆垛式立体停车系统,包括梳齿型货架式或钢结构的巷道堆垛式立体停车库、若干个梳齿型停车位,而且还包括有能在车库巷道内的
各停车位之间移动的:以上所述的组合伸缩式货叉结构。
[0009]本专利技术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巷道堆垛式立体停车的方法,通过上述的巷道堆垛式立体停车系统,通过以下步骤实现存取车辆:
[0010]存车时:
[0011]步骤S1、组合伸缩式货叉结构运行到出入口站台位置,定位下叉体与待停车辆前轮对齐,可变距下叉体通过轴距自适应检测装置检测后使其对齐待停车辆后轮中心对齐;
[0012]步骤S2、嵌入式升降平台处于低位,可变距下叉体横向往复调整,使其叉取装置与车位支撑位置交错,定位下叉体与可变距下叉体在Y方向伸出至待停车辆位置下方;
[0013]步骤S3、嵌入式升降平台带动定位下叉体和可变距下叉体举升并托起待停放车辆至高位;
[0014]步骤S4、载货台上的定位上叉体,可变距上叉体在Y方向伸出至待停车辆位置下方,进入定位下叉体和可变距下叉体的叉取装置之中;
[0015]步骤S5、嵌入式升降平台带动停载的车辆和定位下叉体与可变距下叉体下降至低位,待停车辆通过上下叉体交错,交换至定位上叉体和可变距上叉体上;
[0016]步骤S6、载货台上的定位上叉体,可变距上叉体托住待停车辆并收回,组合伸缩式货叉结构完成取货动作;
[0017]步骤S7、组合伸缩式货叉结构按照指令运行至指定停放位置,货叉按照取货动作逆向操作,使车辆交换停载在梳齿型停车位上,完成存车过程;
[0018]取车时:
[0019]依次逆向重复步骤S7

步骤S1。
[0020]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介绍:本专利技术可实现无载车板的情况下实现车辆在立体空间的停放和存取,主要结构包括可变叉距的组合伸缩式货叉,嵌入式升降平台,轴距自适应检测装置,载货台,立柱结构,底架装置,梳齿型停车位,出入口站台构成的车库系统。可变叉距的组合伸缩式货叉结构为本专利技术的主体机构,由定位上叉体,可变距上叉体,定位下叉体,可变距下叉体组成,其中,定位下叉体和可变距下叉体安装在嵌入式升降平台上,嵌入式升降平台上设置有直线导轨副,可变距下叉体安装在直线导轨副上,通过横向往复移动可变距下叉体来实现货叉叉取不同轴距的车辆,定位上叉体和可变距上叉体安装在载货台上,载货台上设置有直线导轨副,可变距上叉体安装在直线导轨副上,通过横向往复移动可变距上叉体来实现货叉叉取不同轴距的车辆,可变距上叉体和可变距下叉体可同步移动,也可以相互单独移动,嵌入式升降平台具有升降功能可带动定位下叉体和可变距下叉体一起同时上下升降。定位下叉体和定位上叉体分别安装在嵌入式升降平台和载货台上,定位于叉取车辆前轮,存、取车辆时,两叉体中心需上下一致,优选采用定位下叉体和定位上叉体在嵌入式升降平台和载货台上的X方向固定,随巷道堆垛机主体运行时,直接定位所存取车辆的前轮。定位下叉体和定位上叉体安装在嵌入式升降平台和载货台上的直线导轨副上,可在X方向横向往复移动,在存、取车辆时,先由巷道堆垛机定位于停车位在X方向的中心线(或基准线),定位上叉体和定位下叉体在X方向横向往复移动,定位于车辆前轮。先由下叉体从出入口站台对待停放车辆进行举升,上叉体再进入下叉体之间,下叉体下降,车辆交换到上叉体上,此时上叉体高于出入口站台,然后沿Y方向缩回,即实现对车辆的叉取,车辆随货叉结构移动到需要停放的车位时,先沿Y方向伸出承载车辆的上叉体到车位上方,下叉体
同样伸出后上升,车辆转移到下叉体上,随之上叉体缩回,下叉体下降,使车辆交换在停车位上,下叉体缩回,完成车辆的存放,车辆的取车则反向进行即可。
[002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一种组合伸缩式货叉结构,具有巧妙交换和衔接的功能,结构设计科学合理,很好的实现了在梳齿停车位车辆的转移;而避免使用载车板;一种巷道堆垛机械式立体停车系统,是通过对目前巷道堆垛式机械立体停车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创新研究与设计,采用分步实施,集中优化与创新的方式,提出了一种可实现车辆在立体空间内实现Y向运动的叉取装置及巷道堆垛机停车方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一套组合可变叉距组合伸缩式货叉实现车辆在立体空间的Y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伸缩式货叉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在车库巷道内的各停车位之间移动的载货台;安装在所述载货台上部前后并排布置的两组上叉体;安装在所述载货台上能够在其内竖向升降的嵌入式升降平台;所述嵌入式升降平台上安装有前后并排布置的两组下叉体;两组上叉体、下叉体均能沿载货台的左侧或右侧,在同一侧方向进行伸出、缩回;其中:下叉体端部具有能穿过梳齿结构并能承载车辆的下叉体叉取装置;上叉体端部具有能从纵向方向通过伸出进入于相对应的下叉体叉取装置之中并能承载车辆的的上叉体叉取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伸缩式货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上叉体中,一组为定位上叉体,另一组为可变距上叉体,所述两组下叉体中,一组为定位下叉体,另一组为可变距下叉体,且可变距的叉体均在同一侧,通过在载货台或嵌入式升降平台上通过横向的位移实现变距。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伸缩式货叉结构,其特征在于,每组叉体均包括依次叠加安装的固定叉、中叉、上叉,中叉能在固定叉上伸缩,上叉则能够在中叉上伸缩,叉取装置则安装在上叉上,实现两段伸缩。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伸缩式货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入式升降平台包括安装在四角上的四轴同步齿条升降器和升降直线导轨副,能同步使嵌入式升降平台相对载货台垂直上下运动;所述可变距下叉体通过平移直线轨副进行变距移动;所述可变距上叉体通过直线导轨副进行变距移动。5.一种巷道堆垛式立体停车系统,包括梳齿型货架式或钢结构的巷道堆垛式立体停车库、若干个梳齿型停车位,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能在车库巷道内的各停车位之间移动的、根据权利要求2~4任意一项所述的组合伸缩式货叉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巷道堆垛式立体停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梳齿型停车位,包括:前轮定位支撑和后轮支撑,二者均为梳齿状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巷道堆垛式立体停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距上叉体、可变距下叉体上均设置有轴距自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雄朱朝晖刘大可王志德杨铸周小东杨海河翟永明李桥平杨战兰胜张飞姜玉明宋海刘文付张渝黄璞高丽李敏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昆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