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连接器制造方法及其电连接器成品技术

技术编号:3283579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制造方法及其电连接器成品,该电连接器的端子可借由同一套模具制造而出。本发明专利技术先在金属板体冲出通用在所有组接位置上的端子半成品,其设有固持部及分别连接在固持部相对两旁侧的对接部与若干根尾端部,且固持部上连接有料带。其次,借料带导引将端子半成品组入电连接器的绝缘部分中,并视需要去除多余的尾端部,且将留下的尾端部弯向电路板,最后再将挡板及遮蔽构件等结合于电连接器上即可得到成品。(*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连接器制造方法及其电连接器成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制造方法及其电连接器成品,尤其涉及电连接器端子的制造方法及其可制成的电连接器。各式电子装置的不断朝小型化的方向发展,而且其功能也不断增强,相对而言,其内部元件不仅须具有强大的功能,同时其体积也需要相对减少。以电子装置中输出/输入用的电连接器来说,过去传输输出/输入讯号是以平行排列的接点一次传输一组讯号,因此为大量传出讯号,电连接器往往须设置平行阵列式的接点。这种平行式汇流排型电连接器通常设有较大的体积来收容为数不少的接点,而且随资料的庞大趋势,将会使电连接器的体积愈来愈大,而有违前述的小型化发展的趋势。目前市面上已有采用串列式传输讯号的通用型汇流排电连接器,此类电连接器传输时是先将讯号分成一个个的封包,然后再将其首尾相连地不断传出,如此电连接器所需的接点可大为减少,进而有利于体积的缩减。现有通用型汇流排电连接器的设计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将端子平行于电路板加以排列而形成横式电连接器,此种设计的端子等各部元件制造简单,且组接容易,但太占电路板空间。另一种是将端子沿垂直于电路板方向排列而形成直立式电连接器,相关于该种直立式电连接器的专利请参阅台湾专利申请第85217217、85218083号等。请参阅图1为台湾第85218083号专利申请案的立体分解图,如图所示,该电连接器7的四根导电端子70是由模具同时在料带上一起冲制而成,由于各端子70组接位置及距电路板的远近不同,因此长度及形状也不同,进而造成冲制模具的复杂性。此外,沿垂直于电路板的方向排列导电端子70的接触部701时,为避免相互抵触则其接合部702就必须在对接方向上(即连接器本体71的延伸方向)平行排列,如此,在电连接器连接器本体的后段至少必须增设额外的体积来收容延伸排列状的端子70接合部702,此设计显然与小型化的趋势不符。另请配合参阅图2为现有第85217217号专利申请案将端子排列方向改变的设计,该电连接器设有竖直块状连接器本体8,该连接器本体8在-->竖直方向层叠排设有四个端子收容槽82。这些收容槽82均收容有一导电端子9,收容于收容槽82内的导电端子9部分形成对接端91与固持端92,而每一端子各自具有自相对于收容槽不同位置处弯折向电路板的尾端部93,且这些尾端部平行于连接器本体的后侧面向下延伸排列。因其接合脚的长度及弯折位置均不同故每一端子均须由不同模具单独冲制而成,各尾端部并进一步收容于连接器本体8后侧面的间隔定位槽83的两侧壁间。由于该种现有电连接器的四根端子须借不同模具构造冲制,且各个制程均不同,使得开发模具多且制程复杂难以安排,进而提高了生产成本。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造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及其电连接器成品,利于自动化组装、简化组装及降低模具开发成本;且可防止各端子间相互接触而导致短路。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制造方法是将构形位置具有差异的导电端子经整合而由同一套模具制造而出,首先在金属板体上制成具一次弯折部分的固持部,及分别连接于固持部相对两旁侧经弯折的对接部与若干根端子尾端部等的端子半成品,且于该端子半成品固持部的弯折部分处连接有料带。其次,借料带的导引依次将端子半成品组入电连接器的绝缘部分中,并根据需要去除多余的尾端部,且将留下的尾端部弯向电路板供电性接合使用。依据前述技术方案所制成的电连接器除包括由前述端子半成品加工制成的若干个导电端子,还包括有连接器本体,包覆在连接器本体外侧的遮蔽构件及结合在连接器本体上的挡板,其中连接器本体设置有收容槽,这些导电端子固持部上的干涉部可将端子固持在连接器本体的收容槽内。另外,连接器本体的底部设置有间隔槽,以隔离地嵌置各端子的尾端部,及挡板上对应端子尾端部设置有间隔容室以间隔容置各端子的尾端部。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均可由同一套模式具制成而降低了模具开发的成本,简化组装,利于自动化,且可防止各端子间相互接触而导致短路现象发生。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图1是现有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另一现有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制造方法所制成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制造方法制成的端子半成品的立体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在端子组固于连接器本体内后的部分构造分解的立体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在端子组固于连接器本体内后的部分构造分解的另一视角立体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制造方法制成的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请参阅图3,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成品包括有连接器本体1、包覆在连接器本体1外侧壁面的遮蔽构件2与挡板3及导电端子4等构件。其中连接器本体1设置有沿垂直于电路板方向延伸的基部11,该基部11向其前侧一体凸伸有一对接板12。另外,该基部11的后侧面13上开设有若干个进一步贯通延伸至对接板12的收容槽14,可收容导电端子4,每一收容槽14均包括在基部11后侧面开设的狭缝141、连通狭缝141至对接板上凹槽142的通孔143。再者,连接器本体1后侧面13靠向电路板一侧的底部间隔设置有间隔槽15,以隔离各端子尾端部(容后详述)。导电端子4包括有固持部41、对接部42及其末端可接合于电路板(未图示)上的端子尾端部43等构造。其中,这些端子4的固持部41适当延伸设置成相当长度,且在其一端部附近设有连续折弯的弯折部分,使整个固持部41可配合狭缝141及通孔143的构形而平行组接在通孔上。另外,在固持部41的两端部上均设置有舌片状干涉部411,通过这些干涉部411可将端子4固持于连接器本体1收容槽14的狭缝141内(容后详述)。连接于固持部41弯折处一侧上的端子4对接部42弯折成V字形,而连接于固持部41相对另一侧边上的端子4尾端部43分别由固持部41该侧边延伸而出,而且设在不同收容槽内的端子4,其尾端部43自固持部41延伸而出的侧边位置及尾端部延伸长度各不相同。另外,为便于组接端子4固持部41的弯折处可在设置尾端部43的固持部41侧边上延伸设置引用料带,再于完成组接后将其移除。再者,电连接器所设置的挡板3可紧配合而结合于连接器本体1基体11的后侧面13,且该挡板3上对应这些端子4的尾端部43而开设有间隔容室31,当挡板3组固于连接器本体1上时各端子4尾端部43可嵌置于这些间隔容室内,以防止相邻的端子4的尾端部43发生折曲而相互抵触短路现象。金属遮蔽构件2对应连接器本体1的形状设置且可包覆于其外,该遮蔽构件2的一侧壁延伸设有一盖板21,且此盖板21的延伸末侧边上凸设置有扣榫211,另外,与遮蔽-->构件2盖板21相对的另一侧壁对应于扣榫211而设置有凸块22,因而,当连接器本体1组入遮蔽构件2内时,盖板21可适当折向并覆盖于连接器本体1的后侧面13上,并借所述盖板21的扣榫211与凸块22相扣合固定。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是依下列端子制造方法制成。首先取用金属板体并于其上冲制成由料带导引的导电端子4的半成品,如图4所示,该半成品至少包括有不同设置所需的尾端部43及连接在端子4固持部41弯折部位上且于尾端部43间的料带。接着,依实际需求分别制成连接器本体1及其相对的遮蔽构件2,然后,借这些端子4半成品上所设的料带的导引将这些半成品依次组入电连接器连接器本体1的收容槽14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连接器端子的制造包括以下过程:由金属板体上制出端子半成品的过程,其中该端子半成品至少包括一对接部、一固持部、连接在该固持部侧边不同位置上且具不同延伸长度的若干个尾端部,及导引端子半成品用的料带;射出成型连接器本体的过程,其中连接器本体内所设的收容槽是沿垂直于电连接器即将组接的电路板板面的方向而排列设置;组合端子与连接器本体的过程,是将端子半成品分别组入连接器本体垂直排列的收容槽内使其对接部也随之呈相同的垂直状排列分布,并依各收容槽距电路板的远近至少保留一适当长度的端子尾端部而将其他尾端部连同料带截去,同时分别折弯各收容槽处所保留的尾端部使其弯向电路板并使足以电性接合其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连接器端子的制造包括以下过程:由金属板体上制出端子半成品的过程,其中该端子半成品至少包括一对接部、一固持部、连接在该固持部侧边不同位置上且具不同延伸长度的若干个尾端部,及导引端子半成品用的料带;射出成型连接器本体的过程,其中连接器本体内所设的收容槽是沿垂直于电连接器即将组接的电路板板面的方向而排列设置;组合端子与连接器本体的过程,是将端子半成品分别组入连接器本体垂直排列的收容槽内使其对接部也随之呈相同的垂直状排列分布,并依各收容槽距电路板的远近至少保留一适当长度的端子尾端部而将其他尾端部连同料带截去,同时分别折弯各收容槽处所保留的尾端部使其弯向电路板并使足以电性接合其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电连接器在组合端子时依距电路板的远近而各保留一尾端部,并将其他长度不适用的尾端部去除。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制成电连接器端子的半成品时,于其固持部上设有连续折弯的弯折部位,且使对接部恰连接于该弯折部位的一侧。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制成电连接器端子的半成品时,将其对接部弯折成V字形,以使之部分凸露于收容槽外。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制成端子半成品时,于固持部的两端同时冲制有舌片状的干涉部,以供该端子固持于连接器本体内。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射出成型连接器本体时,于各收容槽的旁侧同时成型有收容端子固持部的狭缝,以供固持部固持其中。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射出成型连接器本体时,于其一侧同时成型凸出状的对接板,并于该对接板上开设有与收容槽相通的凹槽。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于射出成型-->连接器本体的过程后,进一步射出成型有恰能结合于连接器本体后侧面的挡板,并使其上成型有间隔容室以容置定位端子的尾端部。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制成端子半成品之后,进一步冲制有一遮蔽构件,并使其构形恰能包覆于连接器本体的外侧,以进行电磁屏蔽。10.一种电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及若干导电端子,其中连接器本体设有对接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楠宗吴熴灿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