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动型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80415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动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可动壳体;    固定壳体,其具有沿可动壳体配置在该可动壳体两侧的一对触头固定部;    多个触头,其能够相对变位地结合该固定壳体的上述触头固定部与上述可动壳体,在上述固定壳体的触头固定部侧具有用于钎焊在布线基板上的引线部,在上述可动壳体侧具有用于与对接侧连接器电连接的接点部;和    结合部,其设置在上述固定壳体及上述可动壳体的对应的各一端或两端,在使用前向结合上述固定壳体及上述可动壳体的舍弃壳体上结合。(*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安装在布线基板上的电连接器,涉及一种具有能够吸收与对接侧连接器的错位的浮动构造的。
技术介绍
数码相机等电子设备中,多块布线基板以介由连接器结合的状态被收容在框体内。在介由2个以上连接器结合一对布线基板等时,有时不可避免地在一对布线基板间产生连接器的错位。在产生错位的状态,应力加到各连接器上,因而若保持这种状态继续使用,则连接器的引线部(钎焊部)从布线基板剥离而导致导通不良。为此,为了吸收要相互连接的布线基板间的连接器的错位,而采用特开平6-325825号公报中公布的可动型连接器。可动型连接器,具有固定在布线基板上的固定壳体和以相对于该固定壳体可动的状态(浮动状态)安装的可动壳体。固定壳体,例如具有框形状,在该固定壳体内动配合着可动壳体。可动壳体,介由用以电连接的多个触头而被安装在固定壳体上,基于触头的弹性变形,而允许可动壳体相对于固定壳体变位,该可动型连接器吸收与要连接的对接侧连接器的错位。触头上的固定壳体一侧设置有用于往布线基板上钎焊的引线部。通过将该引线部钎焊在布线基板,从而,实现触头与布线基板的电连接。为了防止向引线部的应力集中,通常,设置将固定壳体固定在布线基板上的金属制引板,该金属制引板被钎焊在布线基板上。随着电子设备等的小型化,布线基板也趋于小型化。从而,为了在小的布线基板上的有限面积的安装面上安装多个电气·电子部件,连接器的小型化是不可欠缺的。为了使可动型连接器小型化,优选是尽可能地减小固定壳体与可动壳体的间隙。为此,考虑使固定壳体与可动壳体一体成形。为了一体成形,而在成形时,使固定壳体与可动壳体在某个部位接触,不过,一般考虑由多个连接条使两壳体间的间隙部结合。这种连接条,成形后必须切除,不过,若其切除时产生的切除渣残留在壳体表面,该切除渣附着在触头上,则成为钎焊不良的原因,进而担心导致电子设备等初期不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导致触头的钎焊不良而能够小型化的。本专利技术的可动型连接器,包括可动壳体(20)、固定壳体(10)和多个触头(30)和结合部(16);该固定壳体,具有沿可动壳体配置在该可动壳体两侧的一对触头固定部(11);该多个触头(30),能够相对变位地结合该固定壳体的上述触头固定部与上述可动壳体,在上述固定壳体的触头固定部侧具有用以往与布线基板钎焊的引线部(34),在上述可动壳体侧具有用以进行与对接侧连接器电连接的接点部(35);结合部,设置在上述固定壳体及上述可动壳体的对应的各一端或两端,使用前往结合上述固定壳体及上述可动壳体的舍弃壳体(60)上结合。括弧内的数字表示后述实施方式的对应构成要件等,不过,这并不指本专利技术局限于那个实施方式来解释。以下,在这一项上相同。本专利技术的可动型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包括利用树脂材料一体成形可动壳体、具有沿该可动壳体配置在该可动壳体两侧的一对触头固定部的固定壳体和将上述可动壳体及上述固定壳体在它们相对应的各一端或两端结合的舍弃壳体的工序;利用在上述固定壳体的触头固定部侧具有用于向布线基板上钎焊的引线部、在上述可动壳体侧具有用于与对接侧连接器电连接的接点部的多个触头,来结合上述固定壳体的触头固定部和上述可动壳体的工序;以及切除上述舍弃壳体的工序。根据这些专利技术,固定壳体及可动壳体,其对应的各一端或两端能够以介由舍弃壳体结合的状态成型制成。从而,不需在固定壳体和可动壳体之间的间隙部设置连接条,而能够准确地规定两者间的微小间隙。舍弃壳体,使用时被切除,而舍弃壳体的切除部位,不是触头固定部附近,而是固定壳体及可动壳体的对应一端或两端,因而,发生由切除渣引起的触头钎焊不良的可能性极低。这样,不会导致触头的钎焊不良,能够减小固定壳体与可动壳体间的间隙,谋求可动型连接器的小型化。固定壳体的一对触头固定部,可以通过舍弃壳体的去除而分开,也可以在舍弃壳体以外的部位相互结合。上述可动型连接器,优选还包括使上述一对触头固定部相互结合同时具有往布线基板上钎焊的钎焊部(44)的加强引板(40)。根据该构成,固定壳体得以加强,因此,能够提高可动型连接器的整体强度。该可动型连接器,能够通过以下方法制作即除了上述方法的专利技术还包括利用具有往布线基板上钎焊的钎焊部的加强引板来使上述一对触头固定部结合的工序。另外,上述可动型连接器,能够通过以下方法制作,即该方法包括以嵌入加强引板的方式,利用树脂材料一体成形可动壳体、具有沿该可动壳体配置在该可动壳体两侧的一对触头固定部的固定壳体、和将上述可动壳体及上述固定壳体在它们的相对应的各一端或两端结合的舍弃壳体的工序,其中,上述加强引板相互结合上述一对触头固定部的同时、还具有往布线基板上钎焊的钎焊部;利用在上述固定壳体的触头固定部侧具有用于往布线基板钎焊的引线部、在上述可动壳体侧具有用于与对接侧连接器电连接的接点部的多个触头,来结合上述固定壳体的触头固定部和上述可动壳体的工序;切除上述舍弃壳体的工序。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或其他目的、特征及效果,参照附图通过下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会更加清楚。附图说明图1(a)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可动型连接器的俯视图,图1(b)是其主视图,图1(c)是其仰视图,图1(d)是其右视图。图2是上述可动型连接器的部分斜视图。图3(a)是表示上述可动型连接器的使用状态的侧视图,图3(b)表示相同使用状态的横截面图。图4是图1(b)的A-A线剖视图。图5是触头的斜视图。图6(a)固定壳体及可动壳体的一体成形品的俯视图,图6(b)是其主视图,图6(c)是其仰视图,图6(d)是其右视图。图7是用以说明上述可动型连接器的制造工序的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a)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可动型连接器的俯视图,图1(b)是其主视图,图1(c)是其仰视图,图1(d)是其右视图。另外,图2是上述可动型连接器的部分斜视图,图3(a)是表示使用状态的侧视图,图3(b)表示相同使用状态的横截面图。图1(a)表示该可动型连接器往布线基板安装时,俯视该布线基板的安装面(安装可动型连接器的面)的俯视图。以下说明中,以布线基板的安装面侧(图1(b)的下侧)为下方进行说明。还有,图中,以实际尺寸大的尺寸来表示可动型连接器,而该可动型连接器的实际尺寸为宽6mm左右,长12mm左右,高3mm左右。为了连接第1布线基板1与第2布线基板2,该可动型连接器100利用钎焊方法安装在第1布线基板1的安装面1a上使用。在第2布线基板2的安装面2a上,利用钎焊安装对接侧连接器5,将该对接侧连接器5与可动型连接器100进行配合,从而,实现第1及第2布线基板1、2间的电连接。这时,可动型连接器100与对接侧连接器5的错位,由可动型连接器100吸收。可动型连接器100,具备大致长方形框状的固定壳体10、与该固定壳体10动配合的长条形状的可动壳体20、桥接在固定壳体10与可动壳体20间的用于电连接的多个触头30和设置在固定壳体10两端的加强引板40。可动壳体20,以相对于固定壳体10确保规定间隙的状态设置,能够在固定壳体10内向沿布线基板安装面的二维方向变位。即,基于触头30的弹性变形,而允许可动壳体20相对于固定壳体10的相对变位。固定壳体10,其沿可动壳体20两侧的一对长边部成为触头固定部11。该触头固定部11,多个触头30,以与该触头固定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知览清彦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