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驱电驱动系统及纵置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71630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后驱电驱动系统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后驱电驱动系统及纵置车,后驱电驱动系统包括:壳体;电机,设置在壳体上;输入轴,沿纵置车的行驶方向分布且与电机的转子轴传动连接,输入轴位于壳体内且其上设有第一齿轮;输出轴,与输入轴平行或者同轴设置,输出轴的一端位于壳体内,另一端伸出壳体,输出轴上设有能够与第一齿轮啮合的齿轮组;输出突缘,固定设置在输出轴伸出壳体的一端,输出突缘能够将动力传输至纵置车的后桥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后驱电驱动系统,电机的转子轴输出的动力能够依次经输入轴、第一齿轮、齿轮组、输出轴及输出突缘传输至纵置车的后桥上,从而实现纵置车的电动化驱动。的电动化驱动。的电动化驱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后驱电驱动系统及纵置车


[0001]本技术涉及后驱电驱动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后驱电驱动系统及纵置车。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电动汽车绝大多数都是横置车,随着电动化的进一步深入,纵置车也逐步进入电动化,由于纵置车和横置车完全不同的布置形式,使得电驱动系统与横置车的电驱系统的结构也不完全相同。因此,亟需一种可以安装在纵置车上的电驱动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以上所述,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驱电驱动系统及纵置车,能够满足纵置车对电驱系统的需求,加速了纵置车实现电动化控制的进程。
[0004]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后驱电驱动系统,包括:壳体;电机,设置在所述壳体上;输入轴,沿纵置车的行驶方向分布且与所述电机的转子轴传动连接,所述输入轴位于所述壳体内且其上设有第一齿轮;输出轴,与所述输入轴平行或者同轴设置,所述输出轴的一端位于所述壳体内,另一端伸出所述壳体,所述输出轴上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齿轮组;输出突缘,固定设置在所述输出轴伸出所述壳体的一端,所述输出突缘能够将动力传输至所述纵置车的后桥上。
[0006]作为一种后驱电驱动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输出轴与所述输入轴平行设置,所述齿轮组包括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设置在所述输出轴上。
[0007]作为一种后驱电驱动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输出轴与所述输入轴同轴分布,所述后驱电驱动系统还包括与所述输入轴平行设置的中间轴,所述齿轮组包括第三齿轮、第四齿轮及第五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和所述第四齿轮均设置在所述中间轴上,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五齿轮设置在所述输出轴上且与所述第四齿轮啮合。
[0008]作为一种后驱电驱动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输出轴与所述输入轴同轴分布,所述齿轮组包括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三个第六齿轮,三个所述第六齿轮沿所述第一齿轮的周向间隔分布且每个所述第六齿轮均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后驱电驱动系统还包括行星架和齿圈,所述行星架同时与三个所述第六齿轮相连,所述齿圈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且所述齿圈同时与三个所述第六齿轮啮合,所述行星架的中心设有所述输出轴。
[0009]作为一种后驱电驱动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转子轴上设有第一定位凸,所述输入轴上设有沿轴向贯穿设置的装配孔,至少部分所述转子轴伸入所述装配孔内且所述转子轴与所述输入轴通过第一花键连接,所述输入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定位凸抵接。
[0010]作为一种后驱电驱动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壳体上设有导油垫片,所述导油垫片位于所述输入轴背离所述电机的一端,所述导油垫片能够将所述壳体内的油液引入所述装配孔内以润滑所述第一花键。
[0011]作为一种后驱电驱动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输入轴靠近所述电机的一端与所述转子轴之间夹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输入轴靠近所述电机的一端的外侧面与所述壳体之间设有第一油封,以阻碍所述壳体内的油液向外流出。
[0012]作为一种后驱电驱动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输出突缘上设有沿轴向贯穿的连接孔,所述输出轴上设有第二定位凸,所述输出轴贯穿所述连接孔设置且所述输出轴与所述输出突缘通过第二花键连接,所述输出轴的端部固定有与所述输出突缘的一端抵接的紧固件,以使所述输出突缘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定位凸抵接。
[0013]作为一种后驱电驱动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输出轴与所述输出突缘之间夹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位于所述第二花键与所述紧固件之间,所述输出突缘的外壁面与所述壳体之间设有第二油封,以阻碍所述壳体内的油液向外流出。
[0014]一种纵置车,包括以上任一方案所述的后驱电驱动系统。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公开的后驱电驱动系统,电机的转子轴输出的动力能够依次经输入轴、第一齿轮、齿轮组、输出轴及输出突缘传输至纵置车的后桥上,从而实现纵置车的电动化驱动。
[0016]本技术公开的纵置车,由于包括前文所述的后驱电驱动系统,实现了纵置车的电动化驱动。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一提供的后驱电驱动系统的剖视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一提供的后驱电驱动系统的示意简图;
[0020]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二提供的后驱电驱动系统的示意简图;
[0021]图4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三提供的后驱电驱动系统的示意简图。
[0022]图中:
[0023]1、壳体;
[0024]2、电机;21、转子轴;211、第一定位凸;
[0025]31、输入轴;310、装配孔;311、第一限位凸;32、第一齿轮;
[0026]41、输出轴;411、第二定位凸;412、第二限位凸;42、第二齿轮;43、中间轴;44、第三齿轮;45、第四齿轮;46、第五齿轮;47、第六齿轮;48、行星架;49、齿圈;
[0027]5、输出突缘;
[0028]61、第一花键;62、第二花键;63、紧固件;
[0029]71、导油垫片;72、第一密封圈;73、第一油封;
[0030]81、第二密封圈;82、第二油封;
[0031]91、第一轴承;92、第一调节垫片;93、第二轴承;94、第二调节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003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驱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电机(2),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输入轴(31),沿纵置车的行驶方向分布且与所述电机(2)的转子轴(21)传动连接,所述输入轴(31)位于所述壳体(1)内且其上设有第一齿轮(32);输出轴(41),与所述输入轴(31)平行或者同轴设置,所述输出轴(41)的一端位于所述壳体(1)内,另一端伸出所述壳体(1),所述输出轴(41)上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一齿轮(32)啮合的齿轮组;输出突缘(5),固定设置在所述输出轴(41)伸出所述壳体(1)的一端,所述输出突缘(5)能够将动力传输至所述纵置车的后桥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驱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41)与所述输入轴(31)平行设置,所述齿轮组包括与所述第一齿轮(32)啮合的第二齿轮(42),所述第二齿轮(42)固定设置在所述输出轴(41)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驱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41)与所述输入轴(31)同轴分布,所述后驱电驱动系统还包括与所述输入轴(31)平行设置的中间轴(43),所述齿轮组包括第三齿轮(44)、第四齿轮(45)及第五齿轮(46),所述第三齿轮(44)和所述第四齿轮(45)均设置在所述中间轴(43)上,所述第三齿轮(44)与所述第一齿轮(32)啮合,所述第五齿轮(46)设置在所述输出轴(41)上且与所述第四齿轮(45)啮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驱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41)与所述输入轴(31)同轴分布,所述齿轮组包括与所述第一齿轮(32)啮合的三个第六齿轮(47),三个所述第六齿轮(47)沿所述第一齿轮(32)的周向间隔分布且每个所述第六齿轮(47)均与所述第一齿轮(32)啮合,所述后驱电驱动系统还包括行星架(48)和齿圈(49),所述行星架(48)同时与三个所述第六齿轮(47)相连,所述齿圈(49)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且所述齿圈(49)同时与三个所述第六齿轮(47)啮合,所述行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锋勇郑晓明孙成秀赵雪松徐占高方赵慧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