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距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1087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调距叉,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两侧中部分别固接有相应的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中部之间固定装置有一相应的导向杆;上油缸,所述上油缸的上油缸左活塞杆和上油缸右活塞杆的外端部分别固定装置到相应的连接座的上侧;下油缸,所述下油缸的下油缸左活塞杆和下油缸右活塞杆的外端部分别固定装置到相应的连接座的下侧;一组货叉座,分别固接于所述上油缸的上油缸缸体和下油缸的下油缸缸体上,所述货叉座未固接于上油缸缸体和下油缸缸体的一端分别可移动套设于导向杆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不影响货叉座移动的基础上,有效确保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以及运行稳定性。以及运行稳定性。以及运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调距叉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调距叉,其主要运用于相应的装载设备上,用于对相应的货叉座进行驱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常见的货叉调距装置为一组油缸缸体固定在固定框架上,油缸的活塞杆则分别连接有相应的货叉座,再设置一种导向方式,通过活塞杆的伸缩运动起到调节货叉座间距的效果。这类货叉调距装置对导向方式要求较高,因为一端为固定,一端为活动,导致整体结构无法稳定可靠,易导致货叉座没有按原定线路运动,造成货叉座卡死,从而整体结构损坏。
[0003]因此,在不影响货叉座移动的基础上,设计一款能够有效确保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以及运行稳定性,从而有效确保货叉座能够按原定路线进行运动,以防止货叉座卡死的调距叉是本技术的研究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调距叉,该调距叉能够有效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调距叉,包括
[0007]框架,所述框架的两侧中部分别固接有相应的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中部之间固定装置有一相应的导向杆;
[0008]上油缸,包含上油缸缸体和装配于所述上油缸缸体两侧的上油缸左活塞杆和上油缸右活塞杆,所述上油缸左活塞杆和上油缸右活塞杆的外端部分别固定装置到相应的连接座的上侧,所述上油缸缸体可移动设置于所述连接座的上侧之间;
[0009]下油缸,包含下油缸缸体和装配于所述下油缸缸体两侧的下油缸左活塞杆和下油缸右活塞杆,所述下油缸左活塞杆和下油缸右活塞杆的外端部分别固定装置到相应的连接座的下侧,所述下油缸缸体可移动设置于所述连接座的下侧之间;
[0010]一组货叉座,分别固接于所述上油缸缸体和下油缸缸体上,所述货叉座未固接于上油缸缸体和下油缸缸体的一端分别可移动套设于所述导向杆上。
[0011]所述框架包含上下设置的上横梁和下横梁,所述上横梁和下横梁的两端之间分别固接有相应的边梁,所述连接座分别固定装置于相应的边梁的内侧;所述上横梁的上部一体化成型向后设有相应的扣接槽,上横梁的下部两侧分别向下固接有相应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之间安装有一相应的双向油缸;所述下横梁的底侧设有一组相应的下钩件。
[0012]所述上油缸缸体内装置有上油缸活塞,通过所述上油缸活塞将所述上油缸缸体的腔体分为上油缸左腔和上油缸右腔,所述上油缸左活塞杆和上油缸右活塞杆的内端分别固定到所述上油缸活塞的两端,上油缸左活塞杆和上油缸右活塞杆上分别设有相应的第一导
油孔,所述第一导油孔的内端分别设有连通至所述上油缸左腔和上油缸右腔的第一导油分孔。
[0013]所述下油缸缸体内装置有下油缸活塞,通过所述下油缸活塞将所述下油缸缸体的腔体分为下油缸左腔和下油缸右腔,所述下油缸左活塞杆和下油缸右活塞杆的内端分别固定到所述下油缸活塞的两端,下油缸左活塞杆和下油缸右活塞杆上分别设有相应的第二导油孔,所述第二导油孔的内端分别设有连通至所述下油缸左腔和下油缸右腔的第二导油分孔;所述下油缸左活塞杆的第二导油孔连接到所述上油缸左活塞杆的第一导油孔上。
[0014]所述上油缸活塞内设有能够使所述上油缸右活塞杆的第一导油孔连通到所述上油缸左活塞杆的第一导油孔的上单向阀;所述下油缸活塞内设有能够使所述下油缸左活塞杆的第二导油孔连通到所述下油缸右活塞杆的第二导油孔的下单向阀。
[0015]所述上单向阀包含设置于所述上油缸活塞上的上过油孔,所述上过油孔分为上封闭段和上导通段,所述上封闭段连接到所述上油缸右活塞杆的第一导油孔上,所述上导通段连接到所述上油缸左活塞杆的第一导油孔上,所述上封闭段的孔径小于所述上导通段的孔径,所述上导通段的端部通过螺纹连接方式连接有相应的上固定塞,所述上导通段与上固定塞的螺纹连接处呈间隙设置,使所述上导通段和上油缸左活塞杆的第一导油孔相互连通,所述上固定塞上固接有上螺旋弹簧,所述上螺旋弹簧未连接于上固定塞的一端固接有一可对所述上封闭段形成封闭的上密封球。
[0016]所述下单向阀包含设置于所述下油缸活塞上的下过油孔,所述下过油孔分为下封闭段和下导通段,所述下封闭段连接到所述下油缸左活塞杆的第二导油孔上,所述下导通段连接到所述下油缸右活塞杆的第二导油孔上,所述下封闭段的孔径小于所述下导通段的孔径,所述下导通段的端部通过螺纹连接方式连接有相应的下固定塞,所述下导通段与下固定塞的螺纹连接处呈间隙设置,使所述下导通段和下油缸右活塞杆的第二导油孔相互连通,所述下固定塞上固接有下螺旋弹簧,所述下螺旋弹簧未连接于下固定塞的一端固接有一可对所述下封闭段形成封闭的下密封球。
[0017]连接于所述上油缸右活塞杆和下油缸右活塞杆上的连接座上设有一组外接油口,所述外接油口的内端分别连接到所述上油缸右活塞杆的第一导油孔、以及下油缸右活塞杆的第二导油孔上,外接油口的外端通过相应的接油管连接到相应的油阀上。
[0018]连接于所述上油缸左活塞杆和下油缸左活塞杆上的连接座上设有一相应的油路通道,所述油路通道的两端分别连接到所述上油缸左活塞杆的第一导油孔、以及下油缸左活塞杆的第二导油孔上。
[0019]所述上油缸缸体的左端上侧固接有上安装耳板,所述下油缸缸体的右端下侧固接有下安装耳板,所述货叉座分别固接于所述上安装耳板、以及所述下安装耳板上。
[0020]本技术的优点:
[0021]1)本技术的框架两侧中部分别固接有相应的连接座,连接座的中部之间固定装置有一相应的导向杆;再将上油缸的上油缸左活塞杆和上油缸右活塞杆的外端部分别固定装置到相应的连接座的上侧,使上油缸缸体可移动设置于连接座的上侧之间;同时,将下油缸的下油缸左活塞杆和下油缸右活塞杆的外端部分别固定装置到相应的连接座的下侧,使下油缸缸体可移动设置于所述一组连接座的下侧之间;最后再将货叉座分别固接于上油缸缸体和下油缸缸体上,并将货叉座未固接于上油缸缸体和下油缸缸体的一端分别可移动
套设于导向杆上。
[0022]通过导向杆、上油缸和下油缸与连接座配合,有效于框架上形成三横两纵的高稳定型架构,再通过上油缸缸体和下油缸缸体的移动以驱动相应的货叉座进行移动,移动过程中的货叉座在导向杆的限位导向作用下,能够有效确保其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从而能够在不影响货叉座移动的基础上,有效确保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以及运行稳定性,从而有效确保货叉座能够按原定路线进行运动,以防止货叉座出现卡死的情况。
[0023]2)本技术的框架的上横梁上部一体化成型向后设有相应的扣接槽,上横梁的下部两侧分别向下固接有相应的固定块,固定块之间安装有一相应的双向油缸,下横梁的底侧设有一组相应的下钩件。通过扣接槽与装载设备的安装架配合将本技术整体安装到装载设备的安装架上,并将双向油缸装置到装置设备的安装架上,使用过程中,可通过双向油缸对本技术的横向安装位置进行调整,以提升本技术的适应性。而安装后的下钩件则呈间隙状态扣接到装载设备的安装架下侧,以防止本技术在使用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调距叉,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所述框架(1)的两侧中部分别固接有相应的连接座(2),所述连接座(2)的中部之间固定装置有一相应的导向杆(3);上油缸(4),包含上油缸缸体(401)和装配于所述上油缸缸体(401)两侧的上油缸左活塞杆(402)和上油缸右活塞杆(403),所述上油缸左活塞杆(402)和上油缸右活塞杆(403)的外端部分别固定装置到相应的连接座(2)的上侧,所述上油缸缸体(401)可移动设置于所述连接座(2)的上侧之间;下油缸(5),包含下油缸缸体(501)和装配于所述下油缸缸体(501)两侧的下油缸左活塞杆(502)和下油缸右活塞杆(503),所述下油缸左活塞杆(502)和下油缸右活塞杆(503)的外端部分别固定装置到相应的连接座(2)的下侧,所述下油缸缸体(501)可移动设置于所述连接座(2)的下侧之间;一组货叉座(6),分别固接于所述上油缸缸体(401)和下油缸缸体(501)上,所述货叉座(6)未固接于上油缸缸体(401)和下油缸缸体(501)的一端分别可移动套设于所述导向杆(3)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调距叉,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包含上下设置的上横梁(101)和下横梁(102),所述上横梁(101)和下横梁(102)的两端之间分别固接有相应的边梁(103),所述连接座(2)分别固定装置于相应的边梁(103)的内侧;所述上横梁(101)的上部一体化成型向后设有相应的扣接槽(8),上横梁(101)的下部两侧分别向下固接有相应的固定块(9),所述固定块(9)之间安装有一相应的双向油缸(10);所述下横梁(102)的底侧设有一组相应的下钩件(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调距叉,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油缸缸体(401)内装置有上油缸活塞(12),通过所述上油缸活塞(12)将所述上油缸缸体(401)的腔体分为上油缸左腔(4011)和上油缸右腔(4012),所述上油缸左活塞杆(402)和上油缸右活塞杆(403)的内端分别固定到所述上油缸活塞(12)的两端,上油缸左活塞杆(402)和上油缸右活塞杆(403)上分别设有相应的第一导油孔(13),所述第一导油孔(13)的内端分别设有连通至所述上油缸左腔(4011)和上油缸右腔(4012)的第一导油分孔(1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调距叉,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油缸缸体(501)内装置有下油缸活塞(15),通过所述下油缸活塞(15)将所述下油缸缸体(501)的腔体分为下油缸左腔(5011)和下油缸右腔(5012),所述下油缸左活塞杆(502)和下油缸右活塞杆(503)的内端分别固定到所述下油缸活塞(15)的两端,下油缸左活塞杆(502)和下油缸右活塞杆(503)上分别设有相应的第二导油孔(16),所述第二导油孔(16)的内端分别设有连通至所述下油缸左腔(5011)和下油缸右腔(5012)的第二导油分孔(17);所述下油缸左活塞杆(502)的第二导油孔(16)连接到所述上油缸左活塞杆(402)的第一导油孔(13)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调距叉,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油缸活塞(12)内设有能够使所述上油缸右活塞杆(403)的第一导油孔(13)连通到所述上油缸左活塞杆(402)的第一导油孔(13)的上单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静陈煜姚志荣曹洋洋杨毅超
申请(专利权)人:龙合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