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极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2771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池极耳,包括极耳金属带,极耳金属带的一端与铝塑包装膜构成的包装袋内的极片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包装袋口外,在包装袋口处的一段极耳金属带被一胶片状高分子复合材料包覆,在极耳金属带与高分子复合材料包覆及包装袋的交汇处还涂敷有一层液体胶粘剂,该胶粘剂可涂敷在包装袋口外或内或内外同时涂敷,该液体胶粘剂固化后形成一种固化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基本不改变现有电池及其电芯的加工工序工艺的前提下,借助增加一道涂胶工序,有效地将内含腐蚀性物质的电池电解封堵在铝塑包装膜袋内,确保了极耳的密封性,并还适合于其他具有相同包装型式的各种类型化学电池。(*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池极耳,特别是指一种软包装锂电池电芯极耳,该锂电池电芯极耳可较为彻底地解决电池电解液渗漏问题。
技术介绍
目前软包装锂电池电芯都采用铝塑包装膜进行包装,其正、负极采用不同的金属带加复合聚乙烯、聚丙烯等高分子材料制成极耳,极耳从电芯的铝塑包装膜中引出,成为电池的正、负极外接端子,也是电池中金属端子与塑胶唯一的密封交接处。此处金属带和复合的高分子材料之间的粘接强度及密封性能致关重要,其粘接强度,密封性能达不到要求,则导致电芯漏液而使电池报废。因此极耳金属带和复合高分子材料界面的气密性成为软包装锂电池电芯制造的关键技术之一。现常规的极耳结构为极耳从极片上引出后,向铝塑包装膜构成的包装袋口外延伸,在袋口处金属带与高分子复合材料组成的极耳与袋口一起密封,在此采用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目的是使极耳与铝塑包装膜间绝缘及更好地实现密封。但极耳金属带与高分子复合材料粘接后密封的一致性差,会在粘接处产生气体、液体的“爬渗”现象,最终电解液也会从极耳金属带与高分子材料结合处缓慢渗出而造成电池漏液。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强化电池的极耳金属带和复合高分子材料之间的粘接密封效果、确保电池气密性且可有效阻止“爬渗”现象的产生。根据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电池极耳,包括极耳金属带、高分子复合材料、液体粘接剂固化后形成的固态包覆膜。极耳金属带的一端与铝塑包装膜构成的包装袋内的极片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包装袋口外。在包装袋口、高分子复合物(材料)、金属带的交汇处,涂敷有一层液体胶粘剂,该液体胶粘剂固化后形成固化膜。在此,液体胶粘剂仅涂敷在包装袋口外,或仅涂敷在包装袋口内,或即涂敷在包装袋口内也涂敷在包装袋口外。本技术在基本不改变现有电池及其电芯的加工工序工艺的前提下,借助增加一道涂胶工序,有效地将内含腐蚀性物质的电池电解液封堵在铝塑包装膜袋内,确保了极耳的密封性。同时,本技术还适合于其他具有相同包装型式的各种类型化学电池。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锂电池电芯装配后的主视示意图;附图2是附图1的侧视图;附图3是现有技术中极耳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附图3的侧视图;附图5是本技术极耳结构示意图;附图6是附图5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2给示了本技术锂电池电芯的结构状态示意及极耳与铝塑膜包装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其中突出了极耳在软包装锂电池中的装配关系;图3~6给出了现有技术极耳与本技术极耳的结构对比示意图,其中图4突出了现有技术极耳在使用时电解液渗漏部位和渗漏过程示意,及本技术液体胶粘剂固化膜的位置示意。图中,极耳金属带1和复合高分子材料2组成软包装聚合物锂电芯极耳整体。极耳中金属带和复合高分子材料结合处是靠高分子复合材料与金属带热压粘接后产生密封的,如单纯采用此方法则极耳的密封性能一致性较差,不能完全满足电池制作的需要。本技术是将一种液体胶粘剂或固体热熔胶3分别涂在金属带与高分子复合材料界面处的两端或其中的一端,其胶液固化后,在金属带与复合高分子材料交汇处形成固态胶保护层,从而进一步增强金属带与复合高分子材料的粘接强度和密封性能,阻止电池内的电解液通过极耳与金属带界面向外渗透并与空气中的水分反应导致金属带腐蚀造成电池漏液,以确保极耳的密封性能。该结构适合于任何具有相同包装型式的各种类型化学电池。下表为本技术极耳与现有技术极耳各取20支在高腐蚀液体中对比检测的结果 权利要求1.一种电池极耳,包括极耳金属带(1),极耳金属带的一端与铝塑包装膜构成的包装袋内的极片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包装袋口外,在包装袋口处的一段极耳金属带被一胶片状高分子复合物(2)包覆,其特征是在极耳金属带与高分子复合物包覆及包装袋的交汇处涂敷有一层液体胶粘剂,该液体胶粘剂固化后形成固化膜(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极耳,其特征是所述的液体胶粘剂涂敷在包装袋口外。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极耳,其特征是所述的液体胶粘剂涂敷在包装袋口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极耳,其特征是所述的液体胶粘剂涂敷在包装袋口内和外。专利摘要一种电池极耳,包括极耳金属带,极耳金属带的一端与铝塑包装膜构成的包装袋内的极片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包装袋口外,在包装袋口处的一段极耳金属带被一胶片状高分子复合材料包覆,在极耳金属带与高分子复合材料包覆及包装袋的交汇处还涂敷有一层液体胶粘剂,该胶粘剂可涂敷在包装袋口外或内或内外同时涂敷,该液体胶粘剂固化后形成一种固化膜。本技术在基本不改变现有电池及其电芯的加工工序工艺的前提下,借助增加一道涂胶工序,有效地将内含腐蚀性物质的电池电解封堵在铝塑包装膜袋内,确保了极耳的密封性,并还适合于其他具有相同包装型式的各种类型化学电池。文档编号H01M2/30GK2754220SQ20042010258公开日2006年1月25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8日专利技术者郭春泰, 胡华光 申请人:惠州Tcl金能电池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极耳,包括极耳金属带(1),极耳金属带的一端与铝塑包装膜构成的包装袋内的极片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包装袋口外,在包装袋口处的一段极耳金属带被一胶片状高分子复合物(2)包覆,其特征是在极耳金属带与高分子复合物包覆及包装袋的交汇处涂敷有一层液体胶粘剂,该液体胶粘剂固化后形成固化膜(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春泰胡华光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TCL金能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