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7953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锂离子电池。该锂离子电池包括一壳体,该壳体内具有至少两个电池卷芯,该至少两个电池卷芯通过并联的方式组合到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大容量锂离子电池的制造简便化,工艺更优于叠片方式,避免了叠片工艺单片的毛刺,大大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能及循环性能。(*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目前,由于DVD、摄象机、手提电脑、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等电子产品和电动交通工具的发展,作为这些设备用的驱动电源也日趋发展,尤其是大容量、高功率的电池发展速度加快,工艺正逐渐成熟。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大容量、高功率的电池,其主要应用于小型设备上,特别是移动电话。现有技术锂离子电池是由盖板组件、壳体、电解液以及由正、负极片和隔膜纸卷绕成的电池卷芯组成。现有技术制造该锂离子电池的一种方法包括步骤先将卷绕好的电池卷芯装入壳体内;然后将正负极片连接引带与盖板组件焊接;再将盖板通过激光焊接方式密封壳体的开口部;这样形成一个装有电池卷芯的容器;再通过盖板上的注液孔将电解液注入容器内部,最后将注液孔密封。一般而言,应用于移动电话上的锂离子电池其电池的容量一般为500~1200mAh,体积一般只有10立方厘米以下;手提电脑和移动DVD上使用的后备电源多为圆柱型锂离子电池或方型锂离子电池经过外部串并联得到满足电压和容量需求的锂离子电池组,其单体容量一般为2000mAh,体积一般只有17立方厘米以下。这些锂离子电池的容量和体积相对来说较小,在传统的设计思想和目前的锂离子电池生产制造工艺上,此类小型的方型锂离子电池和圆柱型锂离子电池均采用上述的卷绕方式实现电池的装配。卷绕工艺的提出和发展虽解决了上述小型锂离子电池的装配工艺,但其工艺具有局限性因为小型锂离子电池的体积小,所用的极片在长度上也比较短,一般在700mm以下,所以可以进行卷绕。对于大容量、高功率的大型锂离子电池来说,如果设计成单一极片实行卷绕工艺,按传统的设计其极片要超过两米长,甚至几十米长。所用的极片长度超过一定值,要想进行卷绕就很困难。所以体积较大的锂离子电池一般采用叠片工艺进行装配。但是,采用叠片工艺其缺点在于所需单一极片较多,且单片极片毛刺过多,电池安全性能差,工艺复杂。另外,过多极片进行内部并联会因极片之间的差异过大使锂离子电池不平衡性不稳定性增加。这类体积较大的锂离子电池,如手提电脑和移动DVD上使用的锂离子电池,除采用叠片工艺进行装配外,还可以对多个小型锂离子电池进行外部的串联和并联,以满足用电设备对电池容量和工作电压的需要。但是,该对多个小型锂离子电池进行外部的串联和并联的制作方法其缺点在于各电池之间的不平衡性影响外部并联后的电池组的循环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而且,多个小型锂离子电池串联和并联使得其结构松散,组装繁琐不利于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大型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不稳,制作繁琐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性能稳定,适于大量制作的大型锂离子电池。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其包括一壳体,该壳体内具有至少两个电池卷芯,该至少两个电池卷芯通过并联的方式组合到一起。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锂离子电池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利用卷绕得到的电池卷芯在电池内部进行并联,卷芯的多少和大小依据实际需要进行确定。这样既避开了叠片工艺的复杂同时减少了内部并联所需要的极片数,降低了电池内部因并联极片过多而引起的不平衡性和不稳定性。同时利用小型型锂离子电池成熟的制作工艺,减少了极片的毛刺,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能和循环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锂离子电池剖面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电池卷芯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并联的两个电池卷芯的侧视图。图4是图3所示的并联的两个电池卷芯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本技术锂离子电池1包括一壳体11,一盖板组件12及收容于该壳体11内的两个电池卷芯13。该两个电池卷芯13在壳体11内竖直方向叠加设置,并且其叠加后的结构与壳体11内腔形状适配。参阅图2,显示图1中的一个电池卷芯13结构。该电池卷芯13由正、负极片131,132和隔绝该正、负极片131,132的隔膜纸133卷绕而得到。该电池卷芯13有两个正、负极耳134,135分别从该正、负极片131,132引出。该正、负极耳134,135通过点焊、超焊或铆焊等焊接连接方式联结到对应的正、负极片131,132上。参阅图3和图4,该两个电池卷芯13的正极耳134同方向叠加,使正极耳134位置重叠,同时负极耳135位置重叠,从而使该两个电池卷芯13通过并联的方式组合到一起。另外,正极耳134超焊在盖板组件12上,而负极耳135则点焊在盖板组件12的镍片(图未示)上,构成一具有两个电池卷芯13并联的锂离子电池1。此外,电池卷芯13也可以在壳体11内水平方向叠加设置。下面举例本技术锂离子电池的一个制作方法,以配合说明本技术锂离子电池。首先,制造尺寸为厚×宽×高=18mm×36mm×65mm的铝制电池壳体11一个,其壁厚是0.4mm,配合盖板组件12一个;再制造尺寸为厚×宽×长=1.45mm×55mm×670mm的正极片131两条并分别焊接上正极耳134;同样制造尺寸为厚×宽×长=1.30mm×57mm×635mm的负极片132两条并分别焊接上负极耳135;再制造尺寸为厚×宽×长=0.025mm×60mm×1400mm的隔膜纸133两条。下一步是对上述元件进行组装。首先取正负极片131,132各一个及隔膜纸133一条,使用直径为16mm的卷针(图未示)将上述正极片131、隔膜纸133和负极片132按顺序卷绕成卷芯,再用压扁整形机(图未示)进行压扁而形成一个电池卷芯13。另一组正负极片131,132各一个及隔膜纸133一条采用同样的工艺完成另一个电池卷芯13的制作。随后将两组电池卷芯13正极耳134同方向进行叠加,使正极耳134位置重叠同时负极耳135位置重叠。然后用胶纸对该两个组合的电池卷芯13进行捆扎成为极群组。最后将该极群组装入壳体11中,将电池卷芯13的正极耳134超焊在盖板组件12上,再将负极耳135点焊到盖板组件12的镍片上完成装配。采用同样方法,本技术锂离子电池内的电池卷芯可不止两个,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按照需求将多个电池卷芯并联,装入一个壳体中而制作出性能稳定,大容量、高功率并适于大量制作的锂离子电池。以上,本技术锂离子电池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利用卷绕得到的电池卷芯在电池内部进行并联,卷芯的多少和大小依据实际需要确定。这样既避开了叠片工艺的复杂同时减少了内部并联所需要的极片数,降低了电池内部因并联极片过多而引起的不平衡性和不稳定性。同时利用小型型锂离子电池成熟的制作工艺,减少了极片的毛刺,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能和循环性能。权利要求1.一种锂离子电池,其包括一壳体,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内具有至少两个电池卷芯,该至少两个电池卷芯通过并联的方式组合到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每个电池卷芯均由正、负极片和隔绝该正、负极片的隔膜纸卷绕而得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每个电池卷芯都有极耳引出,并通过点焊、超焊、铆焊焊接连接方式联结到一起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电池卷芯竖直方向叠加。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电池卷芯水平方向叠加。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锂离子电池。该锂离子电池包括一壳体,该壳体内具有至少两个电池卷芯,该至少两个电池卷芯通过并联的方式组合到一起。本技术使大容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锂离子电池,其包括一壳体,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内具有至少两个电池卷芯,该至少两个电池卷芯通过并联的方式组合到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民波邹延龙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