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送带式餐具清洗机及其运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4481 阅读:4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传送带式餐具清洗机及其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执行最终漂洗操作,使餐具传送机的水平容纳面每运动1m↑[2]消耗31或更少,优选是1l/m↑[2]到2.5l/m↑[2]的最终漂洗液,同时,需要最终漂洗的餐具(154,156)经受最终漂洗液喷射流;其中,所述容纳面是餐具传送机可容纳待清洗件的餐具传送机的水平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餐具清洗机的运行方法,并且涉及一种具有至少一个洗涤区域和最终漂洗区域的传送带式餐具清洗机。
技术介绍
用作商业餐具清洗机的机器为前载式机器,托架推过式机器和传送带式餐具清洗机,而柜藏式餐具清洗机通常用于家庭部分。前载式机器装上容纳餐具的餐具传送机以及将餐具传送机从前载式机器上移开都从前部进行。对于架推穿过式机器,装满脏餐具的餐具传送机从输入侧手工推进机器,清洗程序完成后,从输出侧手工移开。与前述类型的餐具清洗机相比,以每单位时间的待清洗件的高清洗能力为特征的传送带式餐具清洗机,具有至少一个喷洗区域,但通常不只一个喷洗区域,待清洗件被自动传送通过喷洗区域。在传送带式餐具清洗机的每个喷洗区域,至少可以实施一次喷洗操作。对于传送带式餐具清洗机,通常的惯例是在第一喷洗区域(预洗区域)用餐具清洗洗涤剂溶液喷洗待清洗餐具的主要污垢,而餐具的彻底清洗在随后的喷洗区域(洗涤区域)进行,用餐具清洗洗涤剂溶液重新喷洗。其后接着至少一个,通常两个喷洗区域(漂洗区域),在该区域,为了最终漂洗餐具,完全清除尘埃微粒并清除餐具清洗洗涤剂溶液,用漂洗辅助溶液喷洗餐具。在然后餐具被传送进干燥区域进行干燥之前,最终漂洗操作通常在80℃至85℃的温度实施。U.S.专利3,598,131中描述了有四个喷洗区域的传送带式餐具清洗机。喷洗区域设计为预洗区域,洗涤区域,漂洗区域和最终漂洗区域,待清洗件在适当的餐具传送机内一个接一个地连续传送通过这些喷洗区域。单独区域通过悬挂的软“帘”相互分开。在预洗区域,约49℃的溶液通过喷嘴喷洒到待清洗件上,以从待清洗件上去除食物颗粒。随后,在洗涤区域,约66℃的水和餐具清洗洗涤剂的混合物以及依次随后在漂洗区域,温度约77℃的热水通过喷嘴喷洒到待清洗件上。为了实现待清洗件的消毒,在最终漂洗区域,在最终漂洗操作中,约82℃的热水通过喷嘴喷洒到待清洗件上。相似的传送带式餐具清洗机,同样具有四个喷洗区域,可以从U.S.专利3,789,860得知,U.S.专利3,789,860描述了预洗区域,在该区域去除较大的食物颗粒;随后的主洗涤区域,以完成待清洗件的有效清洗;主漂洗区域和最后的最终漂洗区域。餐具清洗机中的温度,在第一区域中约为46℃,并一区接一区地升高到最终漂洗区域的约82℃的温度。U.S.专利4,231,806的装置适用于多个喷洗区域的餐具清洗机,并描述了以液体帘的形式形成屏障的装置,液体帘优选分别形成于洗涤区域的入口和出口以及最终漂洗区域的入口和出口。在洗涤区域的入口和出口的液体帘大大减少了洗涤区域的蒸汽溢出。在医疗方面,U.S.专利6,632,291揭示了医疗器械、医疗设备、医疗运输车和医用动物笼的洗涤、漂洗和/或抗菌处理方法。洗涤在30℃到80℃的温度进行,优选在35℃到40℃之间,而普通漂洗在40℃到80℃的温度实施,最终漂洗在大约80℃到95℃之间的升高的温度实施。抗菌处理利用抗菌剂实施。所述的方法可以在有多个区域的洗涤设备上自动实施。U.S.专利4,788,992描述了超声波清洗方法和实施细长条状材料的超声波清洗的设备。超声波清洗后,在最终步骤中将其加热并干燥之前,条状材料被送经脱水风机并接着经过多个漂洗室的喷嘴。U.S.专利6,354,481涉及电子元件的处理,特别涉及重熔并随后清洗电子元件的小型设备,特别是BGA元件。清洗区域包括洗涤区域和漂洗区域,并且热风机也可设置在其后,因此洗涤区域的温度为49℃到71℃,漂洗区域的温度为49℃到99℃。U.S.专利2,235,885涉及洗涤(清洗)和消毒玻璃器皿的设备,该设备具有用于喷洗操作的可密闭的腔室。在腔室内部,设有定位架以支撑待清洗的玻璃器皿。而且,具有指向上的喷洗装置的管设置在腔室内定位架的下面,在腔室的上部有具有指向下的开口的管,通过相应供应管将热水、冷水或蒸汽供给这些管。向管道系统的热水和蒸汽的送入利用热水阀手工调整,而向管道系统的冷水的送入利用冷水阀手工调整。关于U.S.专利2,235,885描述的洗涤操作,首先将待清洗的玻璃器皿在腔室内漂洗并用热水和蒸汽消毒。随后,逐渐打开冷水阀,并且在打开冷水阀之后,关闭热水阀,以便之后只有冷水引入腔室,然后在最终漂洗操作中,利用冷水冷却待清洗的玻璃器皿。U.S.专利4,070,204中描述了一种洗涤方法,其可在餐具清洗机中实施,该餐具清洗机包括清洗室,可以选择地将冷水、热水或两者的混合物引入清洗室。洗涤方法由至少一次冷预洗开始,紧跟着冷预洗的是热洗。随后,实施冷水漂洗和至少一次热水最终漂洗。现今,能源和水源保护主导着餐具清洗机和餐具洗涤方法的发展,特别是在商业部分,由于环境原因,能源和水源保护变得日益重要。不过,特别是对于商业餐具清洗机,清洗能力,即每单位时间洗完件的数量,和洗涤质量不应降低。在餐具清洗机附近,餐具清洗机操作者的工作条件也由于蒸汽而受到相当地损害,因此该区域的改善也是所希望的。而且,除了彻底清洗,也应实现待清洗件的消毒。在餐具清洗机
,消毒意味着杀死微生物达到这样的水平即不损害健康,也不损害食物的质量。对于某些洗涤方法,利用化学消毒成分实现消毒,但在有关环境和工作中的安全方面,其具有不利之处。通过待清洗件的足够高温加热消毒也已知的。希望提供一种改进的运行方法和改善的如所述类型的传送带式餐具清洗机,其在保持高清洗质量的同时,特别具有低的能量和水消耗,和足够的清洗能力,并在没有关于环境和工作时安全方面的限制情况下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一种传送带式餐具清洗机及相关方法,可具有一个或多个特征,来辅助降低能量和/或水消耗,包括一个或多个步骤(i)以3.5l/min或更少的最终漂洗液体消耗量来执行物件的最终漂洗;(ii)在餐具传送机水平容纳面移动的情况下,以3l/m2或更少的最终漂洗液体消耗量为来执行物件的最终漂洗;(iii)以一个或多个侧部最终漂洗液体喷射流结合顶部最终漂洗液体喷射流和底部最终漂洗液体喷射流来执行物件的最终漂洗;(iv)在最终漂洗步骤之前,使用过滤的和/或再生的洗涤或漂洗溶液来执行清洗操作或后序的热后洗和/或漂洗步骤,所述过滤的和/或再生的洗涤或漂洗溶液由用过的洗涤或漂洗溶液根据污染依赖型或时间依赖型的控制信号生产;(v)在最终漂洗操作之后,将物件传送通过冷水幕;(vi)在洗涤操作和最终漂洗操作之间,使物件经受蒸汽作用;和(vii)在洗涤操作之后,设置使用高于最终漂洗液体温度的热后洗液体的热后洗操作。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传送带式餐具清洗机的纵向剖视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传送带式餐具清洗机的纵向剖视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传送带式餐具清洗机的纵向剖视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传送带式餐具清洗机的纵向剖视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传送带式餐具清洗机的纵向剖视示意图,图6是根据图1的传送带式餐具清洗机的最终漂洗区的示意性前视图,图7是与图6相比较的改进的最终漂洗喷嘴的布置,其中,中心部分a)显示了前视图,左面部分b)显示了侧视图,上面部分c)显示了最终漂洗喷嘴布置的俯视图,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的传送带式餐具清洗机的纵向示意剖视图,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七实施例的传送带式餐具清洗机的用于使待清洗件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传送带式餐具清洗机的运行方法,该方法包括:利用餐具传送机将餐具移动通过餐具清洗机,并执行至少一次洗涤操作及最终漂洗操作,在所述至少一次洗涤操作期间将洗涤液喷射于待清洗件上,在最终漂洗操作期间将最终漂洗液喷射到待清洗件上;其特征在于,执行最终漂洗操作,以在最终漂洗餐具时,使最终漂洗液的消耗量为等于或小于31(餐具传送机的水平容纳面每移动1m↑[2]),其中,所述最终漂洗液是清水或最终漂洗溶液,并且所述容纳面是餐具传送机可容纳待清洗件的餐具传送机的水平区。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DE 2004-6-22 102004030003.81.一种传送带式餐具清洗机的运行方法,该方法包括利用餐具传送机将餐具移动通过餐具清洗机,并执行至少一次洗涤操作及最终漂洗操作,在所述至少一次洗涤操作期间将洗涤液喷射于待清洗件上,在最终漂洗操作期间将最终漂洗液喷射到待清洗件上;其特征在于,执行最终漂洗操作,以在最终漂洗餐具时,使最终漂洗液的消耗量为等于或小于31(餐具传送机的水平容纳面每移动1m2),其中,所述最终漂洗液是清水或最终漂洗溶液,并且所述容纳面是餐具传送机可容纳待清洗件的餐具传送机的水平区。2.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最终漂洗液的消耗量在1l(餐具传送机的水平容纳面每移动1m2)和2.5l(餐具传送机的水平容纳面每移动1m2)之间。3.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最终漂洗液以平均直径小于0.5mm的小滴形式喷射到餐具上。4.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小滴的平均直径在0.1mm和0.3mm之间。5.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待清洗件经受来自上部、下部和至少一侧的多个最终漂洗液喷射流。6.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侧发生的最终漂洗液喷射流倾斜于餐具传送机的移动方向,并且第二侧发生的最终漂洗液喷射流反向倾斜于餐具传送机的移动方向。7.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侧发生的喷射流中心线和第二侧发生的喷射流中心线之间的角度在10°和20°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中,相对于来自上部的最终漂洗液喷射流和来自下部的最终漂洗液喷射流,来自至少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姆斯E多尔蒂阿兰瓦拉辛斯查尔斯E沃纳哈拉尔德迪施维尔纳诺伊迈尔格哈德弗赖
申请(专利权)人:浦瑞玛柯FEG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