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发光二极管的调控式震动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0151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发光二极管的调控式震动散热器,能够达到有效节能及增加散热效率的双重功效的所述散热器包括有:散热器组,所述散热器组具有至少一散热侧以及灯光装设侧;至少一个震动单元,用于提供所述散热器组震动的所述震动单元设于所述散热器组上;以及,至少一个的用以控制所述震动单元的震动时机及不同震幅的控制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用于发光二极管的调控式震动散热器中的震动单元能有效地增加热能与周围空气的热交换率,进而提升散热器的散热效率,而震动单元是利用单个或多个控制器控制震动单元的震动时机及震动幅度,进而达到有效节能及增加散热效率的双重功效。(*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一种用于发光二极管的可调控式震动散热器。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早期的发光二极管灯具L1,为了排除发光二极管D所产生的 高热大多会装设大面积的散热鳍片组C,这种发光二极管D专用的鳍片组,大 致上可区分为散热侧Cl以及灯光装设侧C2,其中散热侧Cl则是用于排除各发 光二极管D所产生的高热,但是,散热鳍片组C十分容易因为重量过重或体积 过大等种种因素,导致灯具所能安装的场合受到限制。如图2所示,当今业界为解决上述鳍片组因体积过大,而无法装设于小型 空间的问题,发展出一种类似灯泡形状的小型灯具L2,灯具L2的主要特色在 于,灯具L2的外壳是以多片薄片散热鳍片C3排列而成,对灯具L2内的发光 二极管D所产生的高热予以排除,并解决前述鳍片组过大或重量过重的问题。但是,前述鳍片组表面上具有增加了与空气接触的面积,但长期使用下热 交换率却十分有限,其原因在于,位于鳍片周围的空气流动率不高,导致鳍片 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虽然增加,但单位体积的空气续热量却又十分有限,以致灯 具内部容易因空气热饱和而升高温度,影响散热器组的散热效能,若在散热器 上增设风扇来解决此问题,除了增加额外重量及体积外,也容易增加多余的耗 电,抵消了发光二极管产生的高节能特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震动及控制震动时机, 达到节能及增加散热效率的双重功效的用于发光二极管的调控式震动散热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发光 二极管的调控式震动散热器,能够达到有效节能及增加散热效率的双重功效的所述散热器包括有散热器组,所述散热器组具有至少一散热侧以及灯光装设 侧;至少一个震动单元,用于提供所述散热器组震动的所述震动单元设于所述 散热器组上;以及,至少一个的用以控制所述震动单元的震动时机及不同震幅的控制器。釆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用于发光二极管的调控 式震动散热器中的震动单元能有效地增加热能与周围空气的热交换率,进而提 升散热器的散热效率,而震动单元是利用单个或多个控制器控制震动单元的震 动时机及震动幅度,进而达到有效节能及增加散热效率的双重功效。附图说明图l为现有散热器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现有散热器组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中用于发光二极管的调控式震动散热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4为本技术中用于发光二极管的调控式震动散热器的剖面示意图5为本技术中用于发光二极管的调控式震动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该图中示出了震动单元设于散热器组的中央位置的结构;图6为本技术中另一调控式震动散热器的剖面示意图,该图中示出了 震动单元平均分设于散热器组周围的结构;图7为本技术中又一调控式震动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该图中示出了 震动单元与散热器组嵌合为一体的结构。附图标记说明L1 灯具 L2 灯具c散热鳍片组CI散热侧C2灯光装设侧C3散热鳍片D发光二极管10散热器组101散热錄片11散热侧12灯光装设侧20震动单元30控制器40发光二极管说明书第3/5页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现列举多个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加以说明如下请参阅图3至图6,图3为本技术中用于发光二极管的调控式震动散热 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用于发光二极管的调控式震动散热 器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用于发光二极管的调控式震动散热器的 结构示意图,该图中示出了震动单元设于散热器组的中央位置的结构。图6为 本技术中另一调控式震动散热器的剖面示意图,该图中示出了震动单元平 均分设于散热器组周围的结构。如上述附图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发光二极管的调控式震动散热 器,至少包含散热器组10、至少一个震动单元20以及至少一个控制器30; 其中震动单元20平均地设于散热器组10上,如图l所示,而控制器30用以控 制震动单元20的震动时机及震动频率,达到有效节能及增加散热效率的双重功 效。散热器组10,其组成结构可为一体成型的铝挤型散热器组(如图3至图4所示),或是由多片散热鳍片101排列组成(如图5所示),本技术中并不加以 局限,但,散热器组IO须为导热材质所构成,如铝或铜合金材质,且,散热器 组10至少具有一组散热侧11以及灯光装设侧12,其中散热侧11用以增加空气 接触面积,而灯光装设侧12则是提供单颗或是多颗发光二极管40及其驱动电 路装设的用途(如图4所示);震动单元20,用以产生震动力给前述的散热器组10,震动单元20可设于 散热器组10的中央位置(如图5所示)或是平均分设于散热器组10的周围上(如 图6所示),本技术并不加以局限,只要是可使散热器组IO平均地产生震 动即可,震动单元20可为较常见的微型震动马达,该马达具有偏心转子(图中 未示),当该偏心转子偏心地在马达的定子内旋转产生震动力,或是直接在一般 马达前端装设偏心块(图中未示),通过偏心块旋转所产生的震动力,令散热器 组IO产生震动;控制器30主要是控制震动单元20震动时机或是震动幅度(如图5所示), 本技术并不加以局限,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30可为温度感应器或是定时器; 当控制器30为温度感应器时(图中未示),用以感应散热器组温度,该温度感应 器上并可预设多组温度值,当散热器组IO的温度超过第1温度值时,即启动震 动单元20产生震动,当散热器组10温度超过第2温度值时,即控制震动单元 20产生高于第l震动振幅的第2震动,依此类推地,控制震动单元20以非定频 方式产生震动,同理地,当前述的控制器30为定时器时(图中未示),则累计发 光二极管40的点亮时间,当定时器累计超过一个时间值时,即启动震动单元20 产生震动,该定时器并可预先设定多组时间值,用来控制震动单元20震动幅度, 当定时器累计发光二极管40点亮的时间累计超过第1时间值时,即控制震动单 元20产生第1震动振幅,相同地,当发光二极管40点亮时间累计超过第2时 间值时,定时器即控制震动单元20产生高于第l震动振幅的第2震动,依此类 推地控制震动单元20以非定频方式产生震动。请再次参阅图5、图6以及图7,图7为本技术中又一调控式震动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该图中示出了震动单元与散热器组嵌合为一体的结构。如上述附图所示,本技术的震动单元20并不限定必须设于散热器组10 的何处,原则上,只要是可使散热器组IO各处平均地产生震动即可,例如设 于散热器组10内部中央位置(如图5所示)、设于散热器组的散热鳍片之间(如 图6所示)皆可;至于,震动单元20与散热器组IO两者的结合方式,可选择直 接平贴在散热器组10表面或背面(如图6所示)、相互胶合为一体、相互嵌合为 一体(如图7所示)或是利用固定组件(如螺丝)相互固定为一体皆可,视实际需 求及散热器组IO的造型而定,本技术并不加以局限。本技术已借上述较佳实施例加以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 较佳的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述的技术特征及精神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 饰,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申请专利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发光二极管的调控式震动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包括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发光二极管的调控式震动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包括有: 散热器组,所述散热器组具有至少一散热侧以及灯光装设侧; 至少一个震动单元,用于提供所述散热器组震动的所述震动单元设于所述散热器组上; 以及,至少一个的用 以控制所述震动单元的震动时机及不同震幅的控制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杰仁
申请(专利权)人:祥敏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