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39090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其包括:彼此相对并彼此间隔开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在该第一基板的内表面上并彼此交叉以限定像素区的选通线和数据线;在该选通线和数据线的交叉点处的开关元件;连接到该开关元件的驱动元件;在该第二基板的内表面上的第一电极;在像素区中该第一电极上的有机发光层;在像素区中的有机发光层上并电连接到该驱动元件的第二电极;以及在像素区中该第二基板的外表面上的着色元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致发光显示器件,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通常,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通过将来自阴极的电子和来自阳极的空穴注入到发光层,使电子和空穴结合以产生电子空穴对,并通过将电子空穴对从激发态转换为基态来发光。由于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的自发光特性使得它不需要额外的光源,所以与液晶显示器件相比,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尺寸小且重量轻。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还具有低功耗、高亮度和短的响应时间。因此,在许多消费电子应用(例如,蜂窝电话、汽车导航系统(CNS)、个人数字助理(PDA)、摄像机和掌上PC)中采用了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此外,由于其制造工艺简单,所以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可以降低制造成本。根据用于驱动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的方法,可以将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分为无源矩阵型和有源矩阵型。无源矩阵型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具有简单的结构并且可以通过简单的制造工艺制造。然而,无源矩阵型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功耗高,因此防碍了在大面积显示器中的应用。而且,在无源矩阵型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中,由于电线数量的增加,而使孔径比降低。因此,无源矩阵型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通常被用作为小尺寸的显示装置。有源矩阵型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AMOELD)通常被用作为大尺寸的显示装置,因为它们具有高的发光效率,并提供高清晰度的图像。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有源矩阵型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AMOELD)的剖面图。在图1中,AMOELD器件10包括彼此间隔开并彼此相对的第一基板12和第二基板28。第一基板12透明且柔性。在第一基板12的内表面上形成多个薄膜晶体管T和多个第一电极16,其中每个第一电极16连接到各自的薄膜晶体管T。在第一电极16和薄膜晶体管T上形成有机层18,并且在有机层18上形成第二电极20。有机层18在像素区P内发出三种颜色的光红(R)、绿(G)和蓝(B),并且通常通过对发出红光、绿光和蓝光之一的有机材料进行构图来形成有机层18。在第二基板28的内表面上形成干燥剂22,以去除渗入到第一基板12和第二基板28之间的空间中的任何外部水分和空气。对第二基板28的内表面进行构图以形成凹槽,并且在该凹槽内设置干燥剂22并使用带25固定干燥剂22。在第一基板12和第二基板28之间形成密封剂26,以接合第一基板12和第二基板28,并且密封剂26包围诸如薄膜晶体管T、第一电极16、有机层18和第二电极20的多个元件。密封剂26形成一气密空间,以保护各元件不受外部水分和空气的影响。在上述OELD器件中,第一电极16用作为阳极并且是透明的。因此,这种AMOELD器件为底部发射型,其中通过第一电极16发光。图2是根据现有技术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OELD)的像素的等效电路。如图2所示,沿基板30的一个方向形成选通线36,并且数据线49与选通线36垂直交叉。在选通线36和数据线49的交叉点处形成开关元件TS,并且驱动元件TD电连接到开关元件TS。由于驱动元件TD是p型薄膜晶体管,所以在驱动元件TD的源极52和驱动元件TD的栅极34之间设置存储电容器CST,并且驱动元件TD的漏极54连接到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E的阳极,该阳极对应于图1的第一电极16。驱动元件TD的源极52还连接到电源线62。可以如下驱动具有上述结构的OELD器件。首先,当将选通信号施加到开关元件TS的栅极32时,将流过数据线49的电流信号通过开关元件TS转变为电压信号并施加给驱动元件TD的栅极34。然后,驱动元件TD导通,由此通过确定流过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E的电流电平来实现灰度级。此时,因为存储在存储电容器CST中的信号保持驱动元件TD的栅极34的信号,所以即使开关元件TS截止,也可以在提供下一个信号之前将流过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E的电流电平保持恒定。开关元件TS和驱动元件TD可以是非晶硅薄膜晶体管或多晶硅薄膜晶体管。与多晶硅薄膜晶体管相比较,可以较简单地制造非晶硅薄膜晶体管。通过将具有阵列元件和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基板与用于封装的另一基板接合来制造上述OELD器件。由于OELD器件的合格率依赖于薄膜晶体管和有机发光层的合格率,所以总的加工合格率受在后续阶段产生的有机发光层的工艺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即使很好地形成了阵列元件,但是如果由于杂质或其它因素而导致不能适当地形成要形成为大约1000厚度的有机发光层,所获得的OELD器件也会作为不合格品丢弃。因此,由于有机发光形成工艺中的杂质和其它因素,而使OELD器件的生产率降低,由此导致制造成本和薄膜晶体管的原材料的损失。底部发射型OELD器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以及在其制造工艺中的特定自由度。然而,底部发射型OELD器件具有降低的孔径比(apertureratio)。因此,底部发射型OELD器件不适合于高孔径的装置。另一方面,顶部发射型OELD器件具有高孔径比并且易于制造。此外,顶部发射型OELD器件的寿命长。然而,在顶部发射型OELD器件中,由于通常将阴极设置在有机发光层上方,所以限制了对制造阴极的材料的选择。因此,限制了透光率,并降低了发光效率。而且,为了提高透光率,应当将钝化层形成为薄膜,由此就不能完全阻挡外部水分和空气。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致力于一种,其基本上消除了因现有技术的限制和缺点而引起的一个或更多个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孔径比并且显示高清晰度图像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提高的合格率和生产率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靠的。在以下的描述中将阐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根据对以下内容的审查,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部分地变得明了,或者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而获知。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及其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具体指出的结构将实现和获得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为了实现这些和其它优点,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正如具体实施和广泛描述的,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包括彼此相对并彼此间隔开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在该第一基板的内表面上并彼此交叉以限定像素区的选通线和数据线;在该选通线和数据线的交叉点处的开关元件;连接到该开关元件的驱动元件;在该第二基板的内表面上的第一电极;在该像素区中该第一电极上的有机发光层;在该像素区中的该有机发光层上并电连接到该驱动元件的第二电极;以及在该像素区中该第二基板的外表面上的着色元件(coloring element)。在另一方面,一种制造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的方法包括在第一基板上形成选通线和数据线,该选通线和数据线彼此交叉以限定像素区;在该选通线和数据线的交叉点处形成开关元件;形成连接到该开关元件的驱动元件;在第二基板的第一表面上形成第一电极;在该第一电极上形成有机发光层;在该有机发光层上形成第二电极;在该第二基板的第二表面上形成着色元件;接合该第一基板和包括该着色元件的该第二基板,以使该第二电极面对并电连接到该驱动元件。在另一方面,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包括彼此相对并彼此间隔开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在该第一基板的内表面上并彼此交叉以限定像素区的选通线和数据线;在该选通线和数据线的交叉点处的开关元件;连接到该开关元件的驱动元件;在该第二基板的内表面上的第一电极;在该像素区中该第一电极上的有机发光层;在该像素区中的该有机发光层上并电连接到该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其包括:彼此相对并彼此间隔开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在所述第一基板的内表面上并彼此交叉以限定像素区的选通线和数据线;在所述选通线和数据线的交叉点处的开关元件;连接到所述开关元件的驱动元 件;在所述第二基板的内表面上的第一电极;在所述像素区中所述第一电极上的有机发光层;在所述像素区中的所述有机发光层上并电连接到所述驱动元件的第二电极;以及在所述像素区中所述第二基板的外表面上的着色元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宰用李南良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