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致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37663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消除因电极孔(46)中有机EL材料的有缺陷的膜结构造成的EL元件的发光故障。象素电极上的电极孔(46)中埋入绝缘体后形成有机EL材料和形成保护部分(41b),能防止电极孔(46)中的膜结构缺陷。能防止因EL元件的阴极与阳极之间短路而造成的电流集中,并能防止EL层的发光故障。(*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系母案(申请号为200510084815.3)的分案。本专利技术总的涉及场致发光器件(也叫EL器件)。实际上涉及这样一种场致发光器件,其中,EL元件由形成在绝缘体上的阳极,阴极,和夹在阳极与阴极之间的具有EL(电荧光)的发光有机材料(以下叫做有机EL材料)构成。本专利技术还涉及有作为显示部分(显示器或显示监视器)的场致发光器件的电器设备的制造方法。注意,本说明书中,将说明作为上述场致发光器件的EL显示器。近年来,在用EL元件(EL显示器)作为利用发光有机材料的EL现象的自发光元件的显示器的开发方面已有了进步。该EL显示器是一种场致发光器件。因而,它不需要像液晶显示器所需的那种背面光。此外,EL显示器的视角宽。结果,EL显示器作为电器设备的显示部分看来是大有希望的。EL显示器分为两类无源型(简单矩阵型)和有源型(有源矩阵型);这两种类型的显示器均得到了积极的开发。特别地,有源矩阵EL显示器件最近已被关注。关于被认为是EL元件的核心部分的EL层的有机EL材料,已研究出了低分子量有机EL材料和高分子(聚合物)有机EL材料。低分子量有机EL材料用真空淀积或相似的方法形成,而高分子有机EL材料要用旋涂法形成。就低分子量有机EL材料和高分子(聚合物)有机材料而言,当形成EL材料的表面不平时,会出现形成的EL材料的厚度不均匀的问题。而且,在EL层的厚度不均匀的情况下,在台阶部分局部地不会形成EL层,当EL元件是由阴极、EL层和阳极构成时,则会使阴极和阳极短路。阴极和阳极短路时,电流集中流过阴极和阳极之间,几乎没有电流流过EL层,使EL层不发光。考虑到上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改进EL元件的结构,提供EL显示器的制造方法。而且,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有这种EL显示器作为显示部分的电器设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按本专利技术,采用这样的结构,当用形成EL层的有机EL材料形成EL层时,在要形成有机EL层的表面上埋入绝缘体,使表面上不均匀的部分平整,以此防止在EL元件的阴极和阳极间发生短路。附图说明图1A至1C示出了按本专利技术的EL显示器的像素部分的剖视结构。图1A示出用子控制电流的TFT,它电连接到像素电极40。在衬底11上形成底膜12之后,形成用于控制电流的TFT,使TFT具有包含源区31,漏区32,沟道形成区34,的有源层;栅绝缘膜18,栅电极35,第一层间绝缘膜20,源布线36和漏布线37。注意,尽管栅电极35在图中是单栅结构,但它也可以是多栅结构。之后,形成厚度为10nm至1μm,最好是200nm至500nm的第一钝化膜38。用含硅的绝缘膜作为材料。(具体说是氧氮化硅膜,最好是氮化硅膜)。在第一钝化膜38上形成第二层间绝缘膜39(也可叫做平整膜),以覆盖各个TFT,平整由TFT形成的台阶。有机树脂膜,如聚酰亚胺树脂膜、聚酰胺树脂膜、丙烯酸(类)树脂膜或含高分子硅氧烷化合物的树脂膜用作第二层间绝缘膜39是最好的。当然,无机膜如果能进行足够的平整化处理也可以用。用第二层间绝缘膜39和用TFT形成的台阶来进行平整是很重要的。由于以后要形成的EL层极薄,台阶的存在会引起发光中断。因此,最好在形成像素电极之前进行平整化处理,以使其上要形成EL层的表面尽可能平整。而且,参考数字40指示用透明导电膜形成的像素电极(相当于EL元件的阳极),并使它经第二层间绝缘膜39和第一钝化膜38中形成的接触孔(开口)与用于控制电流的TFT的漏布线37相连接。按本专利技术,用氧化铟和氧化钨的化合物形成的导电膜作像素电极。化合物中也可掺入少量的镓。而且,也能用氧化铟和氧化锌的化合物,或者用氧化锌和氧化镓的化合物。注意,像素电极形成后在这里叫做电极孔的接触孔中形成凹入的部分46。像素电极形成后,形成EL材料,以形成EL层。这种情况下,如图1B所示。电极孔46中的EL层的厚度变得比薄膜层47中的EL层的厚度更薄。尽管膜厚的减薄程度与电极孔的锥度角有关,但在膜形成表面中,不垂直于形成方向的膜的部分导致很难形成膜,而往往导致膜厚更薄。但是,如果这里形成的EL层变得更薄,此外,还形成了不连接的部分,EL元件中的阴极和阳极短路,电流集中流过该短路部分。这就防止了电流流过EL层,使EL层不发光。因此,为了防止EL元件中的阴极和阳极之间短路,则在像素电极上形成有机树脂膜,以完全填充电极孔46。对形成的有机树脂膜构图,形成保护部分41b。换言之,形成保护部分41b以填充电极孔。注意,在像素电极之间的间隙中同样形成有机树脂膜类似保护部分(没画)以填充间隙。用旋涂法形成有机树脂膜。用抗蚀层掩模对有机树脂膜曝光后,进行腐蚀,形成保护部分41b,如图1C所示。注意,保护部分41b的横截面中从像素电极升高的部分(图1C中所画的Da部分)的厚度是0.1至1μm,较好的是0.1至0.5μm,0.1至0.3μm更好。而且,保护部分41b的材料最好是有机树脂,如聚酰亚胺树脂,聚酰胺树脂,丙烯酸类树脂,或含硅氧烷的高分子化合物的树脂。而且,所用的这些有机树脂的粘度最好是10-3Pa·s至10-1Pa·s。保护部分41b形成后,如图1C所示,形成EL层42,而且,形成阴极43。注意,形成EL层42的EL材料可以是低分子量有机EL材料,也可以是高分子有机EL材料。如上所述,经过形成如图1C所示的结构,能克服在电极孔46中台阶部分的EL层42被断开时引起在像素电极40与阴极43之间出现的短路问题。图1A至1C是像素部分的剖视图;图2是像素部分的剖视图;图3A和3B分别是像素部分的顶部表面图和结构图;图4A至4C是像素部分的剖视图;图5A至5C是像素部分的剖视图;图6A至6E是EL显示器的制造工艺过程流程图;图7A至7D是EL显示器的制造工艺过程流程图;图8A至8C是EL显示器的制造工艺过程流程图;图9是样品电路的元件结构图;图10是EL显示器的外观图11是EL显示器的电路方块结构图;图12A和12B是有源矩阵型EL显示器的剖视图;图13A至13D是像素部分的剖视图;图14是无源型EL显示器的剖视图;图15A至15F是电器设备的具体实例图;和图16A和16B是电器设备的具体实例图。用图2和图3A和3B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模式。图2是按本专利技术的EL显示器的像素部分的剖视图。图3A是像素部分的顶视图。图3B是像素部分的电路结构图。实际上,像素部分(图像显示部分)是由设置成矩阵形的多个像素构成的。注意,图2是沿图3A中A-A′线的剖视图。图2、图3A和图3B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因此,两个图可以适当地参考。而且,图3A的顶视图中示出了两个像素,但它们的结构相同。图2中数字11指示衬底,数字12指示要变成底层(以下叫底膜)的绝缘膜。用玻璃、玻璃陶瓷、石英、硅、陶瓷、金属或塑料制成的衬底作衬底11。而且,尽管底膜12在含移动离子的衬底,或用导电衬底的情况下有特殊的作用,但用石英衬底时不需要形成底膜12。可形成含硅的绝缘膜作为底膜12。注意,本说明书中,术语“含硅的绝缘膜”的具体内容是指那些例如按预定的比例含硅、氧和氮的氧化硅膜、氮化硅膜,或氮氧化硅膜(用SiOxNy表示)的绝缘膜。而且,底膜12的热辐射作用可使TFT产生的热有效地散去,以防止TFT或EL元件损坏。有热辐射作用的所有已知材料均可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信息终端,包括:TFT;在TFT上的像素电极;在所述像素电极上的发光层;和在所述发光层上的电极;所述像素电极包括用含有机树脂的绝缘体装满的一个电极孔,以及所述像素电极被连接到所述TF T。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沼利光丸山纯矢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